搜索到1846篇“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相关文章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 1992年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检出率偏低,通过本组20例分析发现ILC有其一定临床病理特征:(1)部分病人年龄较轻,40岁以下占35%,20%为双侧性;(2)肿瘤较大,平均4.8cm,切面边界不清,无坏死;(3)癌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异型不明显,分裂像少见;(4)组织形态结构可分为单行线状型,小梁索状或融合实性巢状型,腺管型和混合型。以上各型中均可见其围绕正常或扩张导管呈靶环状排列;(5)40%肿瘤中尚能见原位小叶癌,45%的原发癌和35%转移灶内见少数癌细胞浆内有粘液分泌;(6)82.4%ILC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转移癌形态酷似恶性淋巴瘤。综合分析上述特点,可提高ILC检出水平。
- 李祥周徐随福
- 关键词:浸润性小叶癌乳腺癌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多部位转移1例
- 2024年
- 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胸、腹、背皮肤及结直肠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过程。本病例在光镜下见肿瘤细胞低分化,弥漫分布,排列无结构,易漏诊和误诊。临床病史、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的联合检查在转移性浸润性小叶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魏金荣巴富婷蒋国勤徐蒙蒙侯燕戴晓晓
- 关键词:临床病史浸润性小叶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病理特点组织病理学
- 少见部位转移性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转移性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少见部位转移性ILC 4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预后。结果:少见部位转移性ILC 4例,确诊年龄为42~53岁,从确诊ILC到初次转移的间隔时间分别为5、1、11、3年;分别记录了3、3、2、2个不同的转移部位,包括子宫、附件、胃肠道和腹膜;组织学类型包括3例经典型及1例多形性型;转移灶分子分型包括3例Luminal B型及1例三阴性乳腺癌;临床治疗方案为手术+化疗+免疫治疗,Luminal B型患者还包括内分泌治疗。结论:乳腺ILC具有独特的转移模式,当转移至女性生殖系统、消化道及腹膜等器官时,容易误诊为原发肿瘤而导致过度手术治疗,需要充分结合病史及临床病理特征来诊断及鉴别诊断。
- 管枫罗斌柯晓康袁静萍
-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
- 双侧乳腺钼靶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2024年
- 双侧乳腺钼靶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以我院2021年1月到12月收诊的56例乳腺癌患者为对象,对于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按照患者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患者分为30例和26例,采用双侧乳腺钼靶诊断方法诊断结果进行分析,鉴别诊断不同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双侧乳腺钼靶和手术病理结果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数据分别为89.28(50/56)、89.28(50/56)、91.07(51/56)、91.07(51/56)和100.00(56/56)、98.21(55/56)、100.00(56/56)、98.21(55/56),其中χ2=9.452、8.678、7.458、6.958,P=0.001、0.003、0.005、0.008,有差异(P<0.05)。双侧乳腺钼靶MRI、双侧乳腺钼靶联合MRI的漏诊、误诊、符合率数据为6(10.71)、3(5.36)、45(80.35)和3(5.36)、2(3.57)、53(94.64)和2(3.57)、1(1.78)、55(98.21),χ2=10.458、5.245、7.854,P=0.001、0.024、0.004,有差异(P<0.05)。双侧乳腺钼靶诊断中乳腺浸润性小叶癌30例,乳晕后区、外上象限、外下象限、内上象限、乳腺弥漫性泥沙样钙化数据为23例、7例、0例、0例、0例,浸润性导管癌数据为3例、17例、1例、2例、8例,结果有差异。结论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鉴别诊断中采取双侧乳腺钼靶可以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处理,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信息,对于患者诊断中还可以结合手术病理诊断和MRI等方法进行诊断,得到更准确的结果,这对患者临床治疗工作开展也有重要价值。
- 刘彦君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 老年男性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一例
- 2023年
- 男性乳腺癌是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占全部乳腺癌的1%,但据统计由于人口老龄化,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男性乳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极少见,仅占1%,国内有关老年男性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相关文献报道罕见。本文报道1例老年男性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发病及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对男性乳腺癌的重视,避免漏诊、误诊,提高患者临床获益。
- 张紫燕郭浩东朱建国袁晓凡李海歌
- 关键词:乳腺癌小叶癌预后
- 晚期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胃转移1例报道
- 2023年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是第二常见的浸润型乳腺癌类型。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小叶癌的发病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在绝经后的女性中。浸润性小叶癌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短期结局较好,转移后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与浸润性导管癌常见的转移部位骨、肝、肺、脑等相比,小叶癌偏向于远处转移至非典型部位如胃肠道,其中胃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小叶癌胃转移的患者可能出现与原发性胃癌相似的临床症状和内镜检查结果,加大了临床准确诊断的难度。本文报道1例胃转移的晚期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病例,以期望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经验。
- 陈珺怡董梦婷江科盛佳钰
- 关键词:原发性胃癌浸润性导管癌内分泌治疗浸润性小叶癌胃转移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
- 目的:探究影响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lobularcarcinoma,ILC)患者DFS(Diseasefreesurvival,DFS)及OS(Overallsurvival,OS)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形性浸...
- 冯瑞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T分期预后评估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学诊断价值研究
- 2023年
-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的临床病理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京山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ILC患者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型、分子分型。结果80例ILC患者中40~59岁患者发病率最高,达到67.50%;原发肿瘤双侧均可发生;较之绝经者,未绝经者ILC发病率更高,为58.75%;多数患者在查体时均能触及肿物,且肿物大小以2~5 cm最为多见;约占85.00%的患者无脉管浸润;腋淋巴结转移数多为0~3个;TNM分期以Ⅱ期居多(60.00%);多数患者进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少数患者进行放疗。80例ILC患者中经典型45例(56.25%),非经典型35例(43.75%),其中实性型8例(10.00%)、小管状1例(1.25%)、多形性20例(25.00%)、腺泡状1例(1.25%)、混合型5例(6.25%)。80例ILC患者分子分型分布情况为:三阴型10例(12.50%)、HER-2过表达型6例(7.50%)、luminalB型22例(27.50%)、luminal A型42例(52.50%),luminal A型ILC患者占比超过50%。结论ILC可发生于两侧乳腺,且好发于绝经前,多数患者查体时可触及肿块,临床病理特征独特。
- 程少先谭诗云周红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临床病理学组织学分型分子分型
- 伴细胞外黏液分泌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例
- 2023年
- 患者女性,52岁,左侧乳腺肿块渐进性生长4年,无明显不适,自觉肿块变硬6个月入院。体检:左侧乳腺外上象限触及一大小2.0 cm×1.5 cm×1.0 cm的质硬肿块,表面欠光滑,边界欠佳,活动度欠佳。B超示:左侧乳腺1点钟方向可见一大小18.1 mm×15.1 mm×18.0 mm的低回声结节,BI-RADS分类:5类。MRI平扫+增强示:左侧乳腺外侧皮肤局部略凹陷并可见条片状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且可见分叶,BI-RADS:5级。遂行“左侧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病理检查示:浸润性小叶癌。临床以TA方案化疗3个疗程后,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左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 谷腾腾刘宇琼
- 关键词:乳腺肿瘤浸润性小叶癌病例报道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伴子宫及腹膜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伴子宫及腹膜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1例ILC伴子宫及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检测及随访结果。结果 患者年龄56岁,行乳腺小叶癌手术(第1次手术),术后5 a发生子宫及腹膜转移;遂进行子宫切除及腹膜清扫手术(第2次手术);子宫手术后标本免疫组化示细胞角蛋白7、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P120(细胞质)、巨囊性病液体蛋白-15、GATA-3均为局灶阳性表达。E-钙黏蛋白、P63、甲状腺转录因子1、P16、PAX-8均阴性表达。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伴子宫及腹膜转移。患者第2次手术后随访5 a,经正规内分泌治疗存活至今。结论 ILC子宫及腹膜转移转移少见,临床诊断困难,容易与女性生殖系统自身肿瘤混淆,明确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非常重要,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查对鉴别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 郭艳萍张欢宇周胜理陈小原聂宝郭玉琪孔令非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腹膜转移临床病理特征
相关作者
- 陈雁威

- 作品数:32被引量:141H指数:6
- 供职机构:辽宁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放疗疗效 宫颈癌 阴道镜诊断 能量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 丁华野

- 作品数:320被引量:1,854H指数:22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肿瘤 乳腺癌 乳腺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 杨光之

- 作品数:67被引量:36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 乳腺肿瘤 免疫组化 免疫表型 免疫组织化学
- 王志芬

- 作品数:10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白蛋白结合型 晚期 浸润性小叶癌
- 那丽莉

- 作品数:84被引量:160H指数:7
- 供职机构:辽宁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 乳腺癌 超声诊断 多层螺旋CT 直肠癌术前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