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24篇“ 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文章
- 原发失眠病人脑电波及脑电频带功率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原发失眠病人脑电波、脑电频带功率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为评估原发失眠对大脑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原发性失眠病人31例为研究对象(失眠组),以正常成人31例为对照(正常组),分别进行常规脑电监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P3a及P3b)检查,分析脑电波占比、脑电频带功率及P3a和P3b潜伏期、波幅等数据及其相关性。结果失眠组与正常组P3a和P3b潜伏期及波幅、脑电α波及β波占比、FTT-β频带功率、FTT-总频带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6.84~-1.99,P<0.05)。脑电β波占比及FTT-β频带功率与P3b潜伏期呈正相关(r=0.483、0.517,P<0.05);脑电β波占比及FTT-β频带功率与P3b波幅呈负相关(r=-0.540、-0.691,P<0.01)。结论失眠病人脑电β波及FTT-β频带功率增加,事件相关电位P300改变,这可为评估失眠引起脑功能改变及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客观依据。
- 韩婕邵明菊高呈飞赵丽霞
- 关键词:入睡和睡眠障碍脑地形图事件相关电位P300
-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脑血流动力学探讨通督醒脑针法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通督醒脑针法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认知康复训练和盐酸多奈哌齐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督醒脑针法,疗程8周。比较两组Mo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脑部血管血流最大峰值(Vs)、平均流速(Vm)和血管阻力指数(RI)水平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异。采用MoCA评分、MMSE评分与P300潜伏期、波幅高低的关联分析,分析不同病灶卒中患者的MoCA和P300水平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MoCA评分、MMSE评分和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动脉Vs及Vm值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动脉RI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波幅长于对照组(P<0.05);P300潜伏期与MoCA评分、MMSE评分呈负相关,P300波幅与MoCA评分、MMSE评分则呈正相关。MoCA评分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额叶卒中组、颞叶卒中组、顶叶卒中组与基底节区卒中组、枕叶卒中组比较,治疗前MoCA评分低,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P<0.05);与顶叶卒中组比较,额叶组和颞叶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醒脑针法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有效调节大脑血流动力学水平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脑卒中患者以额叶、颞叶卒中后认知功能下降最明显。
- 武扬赵保东张捷
-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P300认知功能障碍
- 户外有氧运动联合阿立哌唑对老年肥胖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质代谢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户外有氧运动联合阿立哌唑对老年肥胖精神分裂症(SCH)患者脂质代谢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114例老年肥胖S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户外有氧运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P300(潜伏期、波幅)、脂质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谷氨酸(GLU)、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8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PR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SPI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300潜伏期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300波幅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LU、TG、LDL-C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户外有氧运动治疗老年肥胖SCH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社会功能重建,调节脂质代谢,值得临床借鉴。
- 单小黑张富松芮敬华
-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对事件相关电位P3波(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5 Hz组(n=38)、10 Hz组(n=37)、15 Hz组(n=37)。所有患者均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剂量不变,在此基础上对应给予频率为5 Hz、10 Hz、15 Hz的rTMS治疗,持续治疗5周。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P300潜伏期和波幅、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后,10 Hz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5 Hz组和15 Hz组,P300水平中的波幅和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5 Hz组和15 Hz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82、6.19,t分别=3.57、9.01、2.07、5.46,P均<0.05),且10 Hz组患者的副反应量表(TESS)总分均低于5 Hz组和15 Hz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50、6.45,P均<0.05)。5 Hz组和15 Hz组间的治疗有效率、P300波幅、认知功能评分和TESS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1,t分别=1.78、1.93、1.38,P均>0.05)。结论与5 Hz、15 Hz的rTMs相比,频率为10 Hz的rTMS疗效更好,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症状、P300水平、认知功能,且安全性更高。
- 李杭平倪立李乐华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精神分裂症疗效事件相关电位P300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有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38),无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76)。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测试,比较2组患者MMSE评分。采用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2组患者梗死病灶的脑区;采用SC-500型非直接接触式无干扰性睡眠监测传感器床垫对2组患者进行卒中相关OSA的筛查和评估;采用美国Nerosscan64导10/20脑电生理系统检测2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MMSE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包括定向力、即刻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史比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受教育年限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梗死病灶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基底节、脑干、半卵圆中心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前额叶区、中央区、顶部区导联P300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央区、顶部区导联P300波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P<0.05);有丘脑梗死灶、高AHI和P300-顶部区潜伏期长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易发生多领域的认�
- 王雯毕振云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认知功能损害事件相关电位P300
- “通督调神”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神经损伤标志物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神经损伤标志物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在2020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PS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治疗联合tDCS),观察组(n=50,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督调神"针刺)。对比两组疗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相比,观察组MoCA、MMSE、ADL评分更高,潜伏期更低;波幅更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更低(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联合tDCS治疗PSCI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能与改善神经功能有关。
- 刘翠李蕊甄巧霞齐琳刘爱贤
- 关键词:神经损伤事件相关电位P300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结果及其在认知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结果及其在认知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和认知功能测验,完成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试后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评分<27分)和认知功能正常组(≥27分),比较两组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结果,分析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结果在认知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5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17例MMSE评分<27分,33例MMSE评分≥27分。认知功能障碍组靶刺激N2、P3潜伏期比认知功能正常组延长,靶刺激波幅N1、N2、P3比认知功能正常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靶刺激N2、P3潜伏期及靶刺激波幅N1、N2、P3评估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AUC分别为:0.731、0.724、0.837、0.893、0.886,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结果中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靶刺激N2、P3潜伏期会延长,靶刺激波幅N1、N2、P3会降低,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对于评估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价值。
- 曹萍
- 关键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 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早产儿GDS评分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究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早产儿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语言发育迟缓早产儿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训练)及观察组(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各43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格塞尔发育量表(GDS)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语言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DQ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300潜伏期均降低、波幅均升高,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语言行为评估量表(Ver-B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Ver-BAS评分均升高,观察组Ver-B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可改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发育商,提高语言能力。
- 严文晶
- 关键词:语言发育迟缓早产儿
- 活血解郁方联合rTMS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状态、脑神经递质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活血解郁方联合rTMS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状态、脑神经递质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活血解郁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2、4、8周后的抑郁状态;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心理弹性、脑神经递质与事件相关电位(ERPS)水平。结果:两组治疗1、2、4、8周后HAMD得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乐观、力量及坚韧与控制维度得分、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失匹配负波(MMN)、P300波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MN、P300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SD患者予以活血解郁方联合rTMS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心理弹性,提高脑神经递质水平,改善P300水平。
- 徐凡叶李路
- 关键词:情绪状态脑神经递质事件相关电位
- 价值取向短程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MMN、P50的影响
- 张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