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篇“ 二十五味松石丸“的相关文章
- 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用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25/26)高于对照组(76.92%,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与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改善肝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完么当知桑老张伟财才让三智布刀吉仁欠尕藏索南尕藏吉卓玛道吉吉
- 关键词:藏医药二十五味松石丸病毒性肝炎
- 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的处方考证与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2024年
- 二十五味松石丸(Ershiwuwei Songshi Pills,ESP)为藏医治疗肝胆疾病的常用经典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及化瘀等功效。通过梳理传统藏医药本草典籍及现代论著,系统考证了ESP的处方来源及历史变迁,初步探讨并核实组成药味的基原。现代研究表明ESP具有抗肝损伤、抗肝纤维化、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抑菌及抗内毒素血症等作用。在现代临床应用中,ESP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慢性胆囊炎及肝硬化等肝胆系统疾病。通过考证ESP的处方演变,归纳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功效,为该成方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和二次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 韩彩容更登昂毛苏进李颖格桑罗布仇丽颖顾健龚普阳
- 关键词: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抗肝损伤抗肝纤维化
- 一种用于治疗肝损伤的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材料制备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肝损伤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肝损伤的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材料制备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底座、外壳和罐体,所述底座的顶端面焊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内壁焊接有外壳和罐体,所述罐体的顶端面嵌入固定有进料管...
- 谭锐
- 二十五味松石丸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改善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二十五味松石丸通过调节肝巨噬细胞表型改善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二十五味松石丸88、176、352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皮下注射CCL_(4)橄榄油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的同时按分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 w后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病理变化和胶原纤维沉积;生化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D68和CD163阳性表达;免疫印迹检测肝组织中α-SMA、TGF-β1、CD68、CD163、p-STAT1和p-STAT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中Cd68、Cd163 mRNA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检测CD68、CD163在肝组织中比例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力显著升高(P<0.01),TNF-α、IL-6、HA和LN含量显著升高(P<0.01),病理损伤区域较大,胶原沉积明显增多;TGF-β1、α-SMA的阳性面积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CD68^(+)阳性细胞、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CD163^(+)阳性细胞、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p-STAT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p-STAT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疗各组大鼠血清的ALT、AST活力显著降低(P<0.01),TNF-α、IL-6、HA和LN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病理损伤区域减少,胶原沉积明显降低;TGF-β1、α-SMA的阳性面积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CD68^(+)阳性细胞、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CD163^(+)阳性细胞、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p-STAT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或P<0.01),p-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二十五味松石丸能改善CCl_(4)诱导的�
- 许湘陆华冠谢新刘馨刘延涛赵洪庆雷昌黄丹刘建军
- 关键词:二十五味松石丸肝纤维化细胞表型
- 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抑制血管生成和上皮间充质转化改善四氯化碳-酒精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研究二十五味松石丸是否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上皮间充质转化改善四氯化碳(CCl_(4))-酒精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十五味松石丸低、中和高[88、176、352 mg/(kg·d)]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50%CCl_(4)橄榄油腹部皮下左右交替注射,同时以5%酒精饮料喂养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正常组皮下注射同体积橄榄油以蒸馏水喂养,持续8周,造模的同时按照分组灌胃相应的药物和0.4%羧甲基纤维素钠治疗。HE和Masson染色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和胶原纤维增生;生化试剂盒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酶联免疫分析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α-SMA、TGF-β1、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胶原纤维明显增生;模型组中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明显升高,TNF-α含量明显增加,HA和LN含量明显升高;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内CD31、α-SMA、TGF-β1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二十五味松石丸各剂量组均能改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及肝组织内CD31、α-SMA、TGF-β1和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结论二十五味松石丸可改善CCl_(4)酒精复合因素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血管新生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
- 许湘黄丹陆华冠刘延涛刘馨谢新雷昌雷昌刘建军
- 关键词:二十五味松石丸肝纤维化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 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小鼠药源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异烟肼-利福平(INH-RFP)、雷公藤多苷(TPGS)、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三种药源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研究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小鼠药源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并基于Keap1/Nrf2与TLR...
- 沙玉茹
- 关键词: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药源性肝损伤
- 藏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疗慢性胆汁淤积小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采用喂养含3,5-二乙氧基羰基-1,4-二氢-2,4,6-三甲基吡啶(3,5-diethoxy carbonyl-1,4-dihydro-2,4,6-trimethylpyridine,DDC)的饲料建立慢性胆汁淤积小鼠模型,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C-MS)检测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探究二十五味松石丸(Ershiwuwei Songshi Pills,ESP)对慢性胆汁淤积小鼠的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结果发现ESP能够有效改善模型组小鼠的病理性损伤以及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水平。代谢组学筛查得到模型组与空白组、模型组与ESP组13个共有的差异代谢物,分别是尿酸(uric acid)、乙醇醛(glycolaldehyde)、犬尿氨酸(kynurenine)、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L-3-苯乳酸(L-3-phenyllactic acid)、I-尿胆素(I-urobilin)、白三烯D4(LTD4)、牛磺胆酸(taurocholic acid)、trioxilin A3、1D-肌醇1,4-二磷酸(D-inositol-1,4-diphosphate)、PC[16:0/20:2(11Z,14Z)]、PC[14:0/22:2(13Z,16Z)]、PC[20:4(5Z,8Z,11Z,14Z)/20:4(5Z,8Z,11Z,14Z)]。ESP干预后,13个差异代谢物的含量均有明显回调,通路分析显示,ESP主要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等途径来达到治疗效果。该研究从代谢物角度阐释了二十五味松石丸抗慢性胆汁淤积的作用机制。
- 李阿溶王存萍丁翼简程芳张乐顾健谭睿
- 关键词:二十五味松石丸胆汁淤积LC-MS代谢组学
- 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代谢组学研究
- 目的:评价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喂养含3,5-二乙氧基羰基-1,4-二氢-2,4,6-三甲基吡啶(3,5-diethoxy carbonyl-1,4-...
- 李阿溶
- 关键词:二十五味松石丸胆汁淤积代谢组学
- 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 目的:探究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蛋氨酸-胆碱缺乏(methionine-choline-deficient,MCD)饲料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 简程芳
- 关键词:二十五味松石丸肠道菌群
- 藏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探究藏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Ershiwuwei Songshi Pills,ESP)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CD),藏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高(ESP 0.8 g·kg^(-1))、中(ESP 0.4 g·kg^(-1))、低(ESP 0.2 g·kg^(-1))剂量组和吡格列酮组(pioglitazone,PGZ 10 mg·kg^(-1)),每组8只。空白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5组蛋氨酸-胆碱缺乏(methionine-choline-deficient,MCD)饲料喂养5周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造模的同时灌胃(ig)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实验过程中记录小鼠体质量、日饮水量及日摄食量的变化;实验结束后收集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堆积情况,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的含量;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二十五味松石丸高、中、低剂量组和吡格列酮组血清中的AST、ALT和肝组织中TG含量显著降低,对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脏中脂肪堆积均有改善作用。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指数降低,二十五味松石丸组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升高,并且在门水平上降低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比例;在改变肠道菌群组成方面,降低了肠道菌群中Erysipelotrichia和Faecalibaculum的丰度,提高了Desulfovibrionaceae、Rikenellaceae、Lachnospiraceae和Ruminococcaceae的丰度。该研究发现藏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MCD饮食诱导的NASH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变化,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抑制肠道菌群的失调,进而改善NASH。
- 简程芳张博宇王存萍沙玉茹李阿溶龚普阳顾健谭睿
- 关键词:肠道菌群
相关作者
- 朱俊博

- 作品数:48被引量:156H指数:8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
- 研究主题:藏药 活性 药动学 NAT2 药物动力学
- 谭睿

- 作品数:259被引量:1,352H指数:15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藏药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成分 ITS2 DNA条形码
- 龙启福

- 作品数:75被引量:174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
- 研究主题:四氢嘧啶 高原低氧 嗜盐菌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 李向阳

- 作品数:128被引量:474H指数:13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
- 研究主题:藏药 秦艽 RP-HPLC 药动学 龙胆苦苷
- 孙芳云

- 作品数:83被引量:360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藏药 药理 内毒素 药学 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