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2篇“ 亚低温疗法“的相关文章
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CI)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8例SCCI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n=49),分别进行对症抢救及对症+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2 w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恢复状况,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l(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FCN3)水平.结果:治疗2 w后,联合组(93.88%)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79.59%)(P<0.05);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GO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沉、血清hs-CRP、IL-6、UCH-L1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FCN3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SCCI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神经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
袁博孙文武王宇艳
关键词:亚低温疗法依达拉奉重症颅脑损伤脑神经功能
不同方式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比较全身低温疗法和选择性头部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全身低温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选择性头部低温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值。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及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分别为(9.79±8.46)h、(4.79±4.97)d、(11.53±7.90)d,与对照组的(9.00±6.11)h、(6.61±5.10)d、(12.06±5.4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3 d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血乳酸、脑脊液蛋白及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血乳酸、脑脊液蛋白及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及其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腹胀发生率分别为57.89%、63.16%,均高于对照组的22.22%、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低温疗法和全身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均有显著效果,其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也无差异,但选择性头部低温疗法可降低患儿腹泻、腹胀发生率,安全性优于全身低温疗法
林紫陈丽陈佳肖玮张玉红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采取低温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儿童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低温疗法,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展开比较,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症状改善时间、神经行为等。结果:(1)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上述指标表现出更低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症状改善时间:在意识清醒、肌张力、吸吮力症状改善时间方面,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量表(NBNA):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嗜睡、昏迷、肌张力异常等)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采取低温疗法治疗效果确切,有益于改善患儿的症状,降低其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
范满娜张恩安唐军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亚低温疗法新生儿
医用控温仪低温疗法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医用控温仪低温疗法对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浙江省台州医院ICU收治的96例STBI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予控制颅内压、预防感染和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冰帽、冰毯等常规低温疗法,试验组予医用控温仪低温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评分表(GCS)]、颅内压(ICP)水平的变化,伤后3个月评估预后。结果治疗后7 d,两组NIHSS评分和ICP水平低于治疗前,GC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NIHSS评分和ICP水平较对照组更低,GC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伤后3个月,试验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控温仪低温疗法可减轻STBI患者神经功能受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许海阳苏彩燕张阿利龚柳阳孙巧丹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亚低温疗法颅内压
自制纸尿裤冰帽模拟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4年
目的探究自制纸尿裤冰帽模拟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自制纸尿裤冰帽模拟低温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治疗前及出生后不同时间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ALT、AST、BUN、Cr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ALT(11.11±1.02)U/L、AST(33.24±2.48)U/L、BUN(4.35±0.34)mmol/L、Cr(55.24±2.15)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5.36±1.24)U/L、(40.64±3.24)U/L、(6.34±0.54)mmol/L、(61.36±2.64)μmol/L(P<0.05)。治疗后,两组NSE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NSE(8.01±0.34)μg/L低于对照组的(12.22±0.34)μg/L(P<0.05)。出生后7、14、28 d,两组NBN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NBNA评分分别为(37.24±1.22)、(38.11±1.11)、(39.01±0.2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5.21±1.01)、(36.04±1.05)、(37.24±0.34)分(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自制纸尿裤冰帽模拟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冯晓虹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亚低温疗法
醒神开窍针法联合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醒神开窍针法联合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低温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5例。低温组实施低温疗法辅助治疗,联合组采用醒神开窍针法联合低温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组的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低于低温组;联合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高于低温组,丙二醛(MDA)低于低温组;联合组的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神经肽Y(NPY)分别为(5.44±1.25)μg/L、(8.36±1.47)×10^(3)/mm^(3)、(187.43±20.32)pg/mL,均低于低温组(6.33±1.52)μg/L、(10.36±2.27)×10^(3)/mm^(3)、(201.38±20.55)pg/mL;联合组的格拉斯哥预后指数(GOS)(4.52±1.25)分高于低温组(3.75±0.83)分,改良Fisher量表(mFS)评分(1.32±0.21)分低于低温组(2.33±0.8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神开窍针法联合低温疗法能缓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均有积极意义。
张丽姚依钵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疗法术后康复预后情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选择性头部低温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的可行性与NBNA评分研究
2024年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选择性头部低温疗法+高压氧治疗的可行性与NBNA评分。方法 本院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84例患儿,以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参照组,各42例。其中给予参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行选择性头部低温疗法联合高压氧干预,比较两组的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炎性因子水平、治疗效果、神经行为与发育缺陷程度。结果 经干预,与参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神经行为与发育缺陷程度改善情况更好,(P<0.05);在治疗效果上,参照组低于治疗组,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炎性因子、神经细胞因子水平都得到了改善,并且治疗组较参照组更优,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选择性头部低温疗法+高压氧治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在改善炎症因子水平的同时,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安全性较高。
马媛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高压氧治疗NBNA
重型颅脑损伤行低温疗法患者腹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4年
目的检索并获取符合行低温疗法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按照循证资源6S模型自上而下的原则检索相关数据库和网站,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总结。结果纳入13篇有关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5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2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系统评价。最终提取了腹泻病因评估筛查、相关指标监测与控制、合理进行肠内喂养、提高胃肠耐受性、腹泻并发症预防和人员培训与管理等6个维度,共26条证据。结论总结的行低温疗法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管理相关证据,可为临床工作者对行低温疗法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管理提供循证依据,进而降低患者腹泻发生率,改善住院期营养状态,早日实现身体康复。
刘凡王芳徐淑娴何磊王冉陈璐
关键词:亚低温腹泻重症疾病
27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低温疗法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低温疗法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2019年4月-2022年10月接受低温治疗的279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68例)和预后良好组(211例)。收集并比较2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生儿HIE低温疗法预后的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血清MMP-9水平(>35.99mmol/L)、血清VILIP-1水平(>0.79μg/L)、血清sLOX-1水平(>789.66ng/L)是新生儿HIE低温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血清IGF-1水平(>37.27μg/L)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HIE患儿经低温疗法后预后与合并PPHN、血清MMP-9、VILIP-1、sLOX-1、IGF-1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应据此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防止预后不良。
胡双双赵一品周霞徐向峰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
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对sTBI后迟发性低灌注的积极意义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的效果及对迟发性低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sTBI患者82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低温治疗。持续治疗2 w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功能,同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学指标以及以激光多普勒脑血流仪监测脑血流参数,并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MMSE均升高、NIHSS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脑血流脉搏波速(Pulse wave velocity,Wv)、动态阻力(Dynamic Resistance,DR)均降低,脑部平均血流量(Qmean)、脑部平均血流速度(Vmean)均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更显著(P<0.05)。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对照组vs观察组(7.32%vs 14.63%)(P>0.05)。结论:对于sTBI患者使用依达拉奉治疗联合低温疗法,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患者脑血流水平,预防迟发性低灌注的发生。
王婷婷王琳琳张小曼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依达拉奉

相关作者

梅元武
作品数:360被引量:1,779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脑缺血 细胞凋亡 帕金森病 再灌注损伤 脑梗死
张赛
作品数:565被引量:4,838H指数:28
供职机构:武警部队
研究主题:颅脑创伤 亚低温 重型颅脑创伤 颅脑损伤 颅脑创伤后
杨前美
作品数:16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亚低温疗法 损伤病人 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
余涛
作品数:75被引量:31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对心 家猪 复苏后
童萼塘
作品数:311被引量:1,661H指数:2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脑缺血 帕金森病大鼠 细胞凋亡 银杏叶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