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2篇“ 亚急性中毒“的相关文章
二甲基乙酰胺所致群体性职业性亚急性中毒病例分析
2024年
以某市发生的一起职业性亚急性二甲基乙酰胺(DMA)中毒患者和同车间工人为研究对象,整理分析中毒患者临床、职业病诊断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4例患者均参与了某化纤制造企业局部火灾后的清理、维修工作。接触DMA(7.5±1.0)d。4例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及皮损,肝功转氨酶、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升高;Ⅳ型胶原升高3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3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例;RBC、Hb降低3例;4例患者脱离接触DMA 6 d后尿中仍可检测到DMA生物标志物N-甲基乙酰胺,其中2例浓度高于职业接触生物限值。诊断职业性亚急性中度DMA中毒1例、轻度中毒3例。经护肝降酶治疗后3例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好转。DMA虽为低毒,但如接触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劳动者职业病防护意识薄弱,未规范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仍有可能发生以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职业性亚急性中毒
吴奇峰梁伟辉樊春月张莹黄莉黄健江嘉欣何金铜刘晓勇
关键词:肝功能损害亚急性中毒
1,2-二氯乙烷亚急性中毒死亡1 例被引量:2
2020年
1案例1.1简要案情卫某,男,24岁,系某电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外派至某发电有限公司厂区进行施工安装的工作人员,使用主要含有己二酸二辛酯(dioctyl adipate,DOA,分子式为C22H42O4)成分的黏合剂进行黏合组装工作。某日下午卫某工作后出现上吐下泻、头晕、恶心等反应,以“腹泻”为主诉至当地个体诊所行输液等对症治疗。治疗后卫某雇佣两个工人继续进行黏合组装工作,自己则在一旁监工,但其身体不良反应持续存在,并出现乏力、走路不稳等表现。10d后的凌晨卫某进入公用卫生间后死亡,其衣服上黏附多处呕吐物.
董贺文刘宁国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中毒1,2-二氯乙烷环境损害
单一手性甲基苯丙胺致大鼠亚急性中毒后的代谢、金属组学研究
联合国《2018年世界毒品问题报告》显示,全球至少吸毒一次的人数保持稳定,约为2.75亿人,占全球15-64岁人口的5.6%,其中大麻、类阿片及苯丙胺类滥用最为严重,约有45万人因吸毒死亡且呈上升趋势。甲基苯丙胺(met...
张颖怡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亚急性中毒代谢组学
甲基苯丙胺亚急性中毒大鼠血清和尿液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研究甲基苯丙胺(MA)亚急性中毒大鼠血清和尿液代谢物变化,寻找可能的生物标志物及其代谢通路,为MA中毒及滥用的毒理机制提供思路。方法 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亚急性中毒组和对照组,以腹腔注射MA建立亚急性中毒模型。运用1H-NMR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方法分析MA中毒大鼠与对照组的血清和尿液。结果以VIP>1和P<0.05筛选出7种差异代谢物分别为2-酮戊二酸、醋酸盐、甲胺、肌酐、丙酸、琥珀酸和甘氨酸,尿液中2-酮戊二酸、甲胺、肌酐、甘氨酸呈上升趋势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差异代谢物相关的代谢通路为天冬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和柠檬酸循环。结论 2-酮戊二酸、甲胺、肌酐、甘氨酸可作为MA亚急性中毒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天冬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和柠檬酸循环代谢途径参与MA亚急性中毒代谢过程,为MA中毒机制及鉴定MA滥用提供新思路。
闫娟曹卫东何丹刘云刘云朱江
关键词:代谢组学甲基苯丙胺NMR亚急性中毒大鼠血清大鼠尿液
姜黄素对AFB1亚急性中毒AA肉鸡肠道P-糖蛋白及Ⅰ相代谢酶的影响
黄曲霉毒素是具有极强毒性的霉菌次级产物,霉变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含量以及活性最高。经口摄入含有AFB1的饲料能引起畜禽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中毒反应,诱发机体损伤甚至癌变。AFB1对畜禽健康以及畜牧行业产生极其...
李伟
关键词:亚急性中毒姜黄素P-糖蛋白
文献传递
基于1H NMR的甲基苯丙胺急性中毒致死和亚急性中毒的大鼠血清、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本实验运用1H NMR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MA急性中毒致死和亚急性中毒大鼠血清和尿液的代谢物变化,分别鉴定出可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其相关代谢通路,为MA急性中毒致死和亚急性中毒的法医毒物分析及鉴定提供新思路。方...
闫娟
关键词:代谢组学甲基苯丙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血清尿液
文献传递
溴敌隆、溴鼠灵亚急性中毒死亡1例被引量:7
2018年
佘某,女,19岁,因“持续全头部胀痛、恶心1 d”入院,入院前9 d开始出现牙龈出血并持续加重,月经量增加。入院后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迅速深昏迷并出现脑疝,经抢救无效于入院后42 h宣布临床死亡。经调查,佘某于入院前16 d喝了含有溴敌隆、溴鼠灵的饮料。佘某于某年12月18日09:29入院。查体:T 36.5℃,P 60次/min,R 20次/min,BP 13.3/8.7 kPa(100/65 mmHg);步态异常,神志不清,呈昏睡状,牙龈渗血。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25×1012/L,血红蛋白65 g/L,血小板114×109/L,凝血酶原时间>200 s(正常值10~14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47.8 s(正常值22~38 s),总蛋白56.2 g/L,白蛋白35.7 g/L。
黄芳马祥涛童昉梁悦王晶周亦武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中毒牙龈出血溴敌隆
丙烯酰胺亚急性中毒对大鼠神经元N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亚急性中毒大鼠海马各区及大脑皮质神经元形态改变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表达情况,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ACR神经中毒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雄性SD大鼠20只分为对照组和ACR组。ACR组以50μg·(kg·d)-1的剂量腹腔注射ACR连续9 d以建立ACR亚急性中毒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取海马和皮质组织进行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变性,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diaphorase,NADPH-d)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尼氏染色显示ACR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P<0.001)和皮质区神经元数目(P<0.05)明显减少,而CA3区和齿状回区神经元数目无明显变化(P>0.05)。NADPH-d染色显示ACR组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在海马各区及大脑皮质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且NOS阳性神经元染色较深(呈紫蓝或深蓝色)。【结论】ACR亚急性中毒时NO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损伤过程。
陈霞李国良付正英张国权张引国
关键词:海马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
四聚乙醛在亚急性中毒大鼠部分组织中的分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建立生物检材中四聚乙醛气相色谱/质谱以及气相色谱-FID的分析方法,考察四聚乙醛在亚急性中毒大鼠部分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SD大鼠口服给药四聚乙醛(40 mg/kg,140 mg/kg,280 mg/kg)1周后麻醉处死,心血、肝脏、胃组织、肾脏提取后检测,对照组大鼠以生理盐水口服给药,各对应组织器官样品为空白对照样.采用二氯甲烷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定性分析、气相色谱-FID定量分析生物检材中的四聚乙醛的浓度.结果建立了生物检材中四聚乙醛的GC/MS及GC-FID分析方法.GC/MS分析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1 ng,GC-FID分析方法在0.01~0.1 mg/mL范围线性良好(R=0.9992),平均回收率大于75%.高、中、低剂量染毒后四聚乙醛在胃组织中的浓度最高,而常见药物代谢的肝脏组织中浓度最低.结论四聚乙醛在亚急性中毒大鼠体的含量分布情况为:胃组织>心血>肾脏>肝脏,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灵敏度高,干扰小,适用于体内四聚乙醛含量的测定.
李鸿郑洪富解润芳李树华张瑞林王蕊李慧方洁
关键词:生物检材气相色谱法
雏鸭黄曲霉毒素B1亚急性中毒肝脏损伤机制的研究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污染普遍存在,严重损害动物的健康,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并造成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残留,给畜产品的食用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雏鸭是常见畜禽中对AFB1最敏感的物种之一。...
张妮娅
关键词:雏鸭肝脏损伤致病基因分子机制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路浩
作品数:150被引量:582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苦马豆素 疯草 内生真菌 天然草地 SD大鼠
荣杰
作品数:19被引量:111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苦马豆素 内生真菌 SD大鼠 甘肃棘豆 疯草
赵宝玉
作品数:361被引量:1,490H指数:2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苦马豆素 疯草 内生真菌 生物碱 甘肃棘豆
宋岩岩
作品数:25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研究主题:苦马豆素 SD大鼠 甘肃棘豆 疯草 大脑皮质
侯振中
作品数:157被引量:45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研究主题:奶牛 奶牛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 诊治 空肠弯曲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