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8篇“ 亚慢性毒性“的相关文章
- 白术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研究
- 2025年
- 研究旨在通过大鼠、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大鼠的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价白术提取物急性和亚慢性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①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剂量法染毒,染毒后连续观察14 d,于第15天进行大体剖检和眼观病理学检查。②亚慢性毒性试验: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添加5.0%、2.5%和1.0%白术提取物的饲料和空白饲料,连续饲喂90 d,观察大鼠的临床表现并记录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分别于染毒后第45天和第90天进行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计算脏器系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大鼠、小鼠的染毒剂量达到10 g/kg体重或以上时均未见中毒症状与动物死亡,大体剖检各脏器组织均无异常;除计划剖检外的动物均存活且无中毒症状,个别指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但与白术提取物毒性无关,组织病理学检查亦未见病变。结果表明白术提取物在大鼠、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均为≥10 g/kg体重,雌、雄大鼠亚慢性毒性最大无作用剂量分别为1306、1680 mg/kg体重。
- 马晓茹高嫣珺张峻铭韩辰淼谷日飞赵志杰宋伟硕卜仕金
- 关键词:白术提取物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小鼠
- 柴茵护肝合剂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 2025年
- 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对柴茵护肝合剂进行安全性评价。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对小鼠进行一次性灌胃给药,测定柴茵护肝合剂的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28 d及停药后7 d,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和病理学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无法测得LD 50,最大给药量为20 g/kg体重。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的柴茵护肝合剂对大鼠临床体征、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无不良影响,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脏器有明显病变。表明柴茵护肝合剂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
- 郭梓萱汪婷婷安慧青陈奇周淑棉胡庭俊
- 关键词: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
- 藏药莪达夏醇提物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
- 2025年
- 目的观察藏药莪达夏醇提物的急性与亚慢性毒性,探讨过量服用是否对小鼠各器官产生毒性作用,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60只SPF级KM小鼠,体重(20±5)g,6周龄左右,雌雄各半;其中20只用于急性毒性实验,40只用于亚慢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20只KM小鼠灌胃6.0 g/kg藏药莪达夏醇提物,给药后连续观察7 d;观察小鼠死亡情况,评估小鼠活动、饮食、粪便有无异常,同时观察各器官外观。亚慢性毒性实验:40只KM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极高剂量组,每组8只。给药组每日以0.5、1.0、2.0、4.0 g/kg藏药莪达夏醇提物进行灌胃,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28 d。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记录小鼠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每周记录小鼠体重;比较各组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尿素氮、肌酐、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计算各组肝、肾脏指数;观察各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急性毒性实验:给药后7 d内,所有动物均存活,小鼠活动正常、饮食、粪便正常,未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共济失调、死亡等急性中毒反应;解剖发现各器官完整,外观正常。亚慢性毒性实验:五组小鼠体重均正常增长;各组小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尿素氮、肌酐、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肝脏、肾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各器官病理形态正常,未见明显病变。结论本实验条件下,藏药莪达夏的急性毒性实验和亚慢性毒性实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藏药莪达夏临床合理剂量使用安全性好。
- 薛华曹学锋何雨昕郭子旭
- 关键词:藏药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临床用药
- 聚β-胡萝卜素聚合物的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突变性试验
- 2024年
- 本试验旨在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和小鼠致突变性试验对聚β-胡萝卜素聚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价。急性毒性试验: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测定聚β-胡萝卜素聚合物的半数致死量(LD_(50))和95%置信区间。亚慢性毒性试验:将8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00、250和500 mg/kg BW的聚β-胡萝卜素聚合物,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植物油,连续灌服30 d。测定大鼠生长性能、血液生理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及组织病理学。致突变性试验: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依据本试验得出聚β-胡萝卜素聚合物的LD50,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282.5、565.0和1130.0 mg/kg BW的聚β-胡萝卜素聚合物,阴性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植物油,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0.4 mL/kg环磷酰胺。测定嗜多染红细胞/红细胞比值和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表明:1)急性毒性试验中,聚β-胡萝卜素聚合物的LD_(50)为2260 mg/kg BW,95%置信区间为2067~2470 mg/kg BW。2)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试验期间内大鼠精神食欲等状况良好。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的雄性大鼠和高剂量组的雌性大鼠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升高(P<0.01),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中剂量组的雄性大鼠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各组之间大鼠的其他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的雌性大鼠肾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各组之间大鼠的脏器重和其他脏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各组大鼠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肺脏无明显病理变化。3)致突变性试验中,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的雄性、雌性小鼠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极显著增加(P<0.01),低、中、高剂量�
- 白力格扣李寒梅袁非凡建晓倩陈子贤王淦锋黄田田张桄苋陈树林丛日华
- 关键词: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致突变性
- 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被引量:1
- 2024年
- 旨在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价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的安全性。在24只ICR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设单次最大给药量(5000 mg/kg),给药后连续观察7 d;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波棱瓜子总木脂素低(100 mg/kg)、中(200 mg/kg)和高(400 mg/kg)剂量组进行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0 d,灌胃结束后测定大鼠体重、采食量、血液指标、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对ICR小鼠的LD50>5000 mg/kg,按照外源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属于实际无毒;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各剂量组体重、采食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未见与波棱瓜子总木脂素毒性有关的病理变化。综上,波棱瓜子总木脂素临床合理剂量使用安全性高。
- 庄向婷王勃森杨乐刘晓强
- 关键词:波棱瓜子总木脂素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
- 牛大力亚慢性毒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通过开展牛大力的亚慢性毒性试验,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试验依据。方法80只SPF级SD种大鼠(雌雄各半)分成4个组,分别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0.86、2.58、7.73 g/(kg·bw)]和阴性对照组,经口灌胃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牛大力,阴性对照组给予纯净水,连续灌胃90 d。实验结束,大鼠经腹腔麻醉后采血检测血液指标,采集脏器称重及计算脏/体比,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各剂量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凝血、血生化指标、脏器重,以及脏/体比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确定受试样品牛大力对雌、雄性大鼠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均为75.00 g/(kg·bw),未见亚慢性毒性。
- 汤莉胡帅尔陈美芬张紫虹李文立李冬利
- 关键词:亚慢性毒性安全性评价
- 医疗器械亚慢性毒性试验SD大鼠生理指标历史对照参考值范围的建立
- 2024年
- 目的:建立亚慢毒性SD大鼠体重、脏器重量、脏器系数、血液学、凝血和血清生化等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医疗器械亚慢性毒性试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本实验室近两年(2021年8月~2023年8月)的医疗器械亚慢性毒性试验的阴性对照组动物(300只,雌雄各半)为数据来源,均采取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的给药方式,剂量为10mL/kg,连续注射28d,称重后采血和解剖,检测血液学、凝血和血清生化学等指标,对心、肝、脾、肾、肾上腺、胸腺、脑、雄性(睾丸、附睾)、雌性(子宫、卵巢)等脏器进行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各指标雌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1.96s确定95%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雄鼠和雌鼠在体重和脏器重量均有显著差异;脏器系数方面,肝、肾上腺、胸腺、脑有显著差异;血液学和凝血方面,除PLT外其他指标均有显著差异;血清生化方面,Alb、ALP、ALT、AST、TCHO、GLU、TP、TG、BUN、K^(+)、Na^(+)和Cl^(-)均有显著差异,在体重、脏器重量、脏器系数、血液学、凝血和血清生化方面雌雄之间的CV值都相对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SD大鼠生理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可为医疗器械亚慢性毒性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 杨立峰黄燕倩莫怡飞向健张晓丽卢玉沛
- 关键词:SD大鼠医疗器械脏器系数参考值范围
- 24-表芸苔素内酯的亚慢性毒性研究
- 2024年
- 芸苔素内酯(brassinolide,BR)是植物体内的一种生长调节剂,属于甾醇类化合物,是世界公认的第6大类植物激素。芸苔素内酯是在1970年被首次发现,是由美国农业科学家Mitchell和Mandava等在181 kg芸苔属植物油菜花粉中提取的生物活性极高的物质,当时被命名为芸苔素(brassins),又称油菜素[1-3]。1979年Grove等[4]从油菜花粉中分离提纯出芸苔素结晶,鉴定其结构为内酯型甾体化合物,并命名为芸苔素内酯,至今在植物体内发现的芸苔素内酯类似物有40多种,天然的芸苔素内酯有极高的生物活性,但在植物体内含量较低[5]。
- 周君孙杰胡奇胡奇张成香环飞钱雯张成香
- 关键词:亚慢性毒性
- 三氯卡班对海水青鳉鱼生命发育初期的亚慢性毒性研究
- 2024年
- 研究了三氯卡班(TCC)对海水青鳉生命初期阶段的亚慢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TCC会降低胚胎的心率和孵化率,并降低仔鱼的存活率。典型生物标志物测定发现,TCC会对胚胎的抗氧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伤。通过亚慢性毒性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三氯卡班对海洋生物初期的潜在毒性影响和毒性机理,为TCC毒性的早期风险预警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 孙哲诚梁川凌云哲陈杨马正茁刘志英徐炎华
- 关键词:亚慢性毒性生物标志物
- 2C-B的亚慢性毒性研究
- 2024年
- 研究4-溴-2,5-二甲氧基苯乙胺(4-bromo-2,5-dimethoxyphenethylamine,2C-B)的亚慢性毒性.通过对大鼠进行长期连续染毒,以体重变化、脏器系数、病理学检查及肝肾生化酶水平的影响探讨2C-B对机体造成损伤的情况.综合各指标结果分析长期服用2C-B会对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大脑产生损害,上述器官可能是2C-B毒性的靶器官.
- 张大雷杨波才志成洪玉于维彪廖林川
- 关键词:亚慢性毒性脏器系数病理学检查
相关作者
- 顾刘金

- 作品数:86被引量:161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亚慢性毒性 亚慢性 SD大鼠 毒性研究 亚慢性经口毒性
- 杨校华

- 作品数:62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亚慢性毒性 亚慢性 毒性研究 亚慢性经口毒性 安全性评价
- 胡庭俊

- 作品数:574被引量:1,549H指数:21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辣蓼 黄酮 小鼠 马尾藻多糖 免疫调节
- 陈琼姜

- 作品数:68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亚慢性毒性 SD大鼠 亚慢性 毒性研究 亚慢性经口毒性
- 吴立仁

- 作品数:55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亚慢性毒性 亚慢性 毒性研究 实验动物 最大无作用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