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1篇“ 亚文化现象“的相关文章
- 亚文化现象
- 本书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概括介绍了同性恋的中外简史,中篇讲述了工农商学兵各行业的同性恋主人公的故事,下篇回顾了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论述了婚姻的主导动机是传承生命等。
- 张栓林
- 关键词:同性恋
- 新时代青少年亚文化现象探析
- 2025年
- 解密青少年“审丑”“摆烂”“丧”“犬儒”等消极亚文化现象,有利于对青少年做正向引导。该文通过自编网络问卷调查和对青少年亚文化群体实际接触开展调查研究,探析青少年消极亚文化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影响因素,包括网络媒体传播、社会现实困境、家庭有效沟通缺位及青少年自身心理发展阶段特点等。提出要肃清网络环境,加强主流媒体引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主流文化的吸引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增进亲子互动沟通等对策建议,引导和促进青少年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 戴秋花
- 关键词:亚文化心理健康网络媒介主流文化亲子沟通
- 青年亚文化现象与新时代好青年培育被引量:1
- 2024年
- “内卷”“躺平”“佛系”青年亚文化的盛行,不利于新时代好青年培养.这种文化的盛行与新时代好青年培育的现实紧密相关,包括社会资源有效供给与青年需求相矛盾、网络潮流文化的迅速发展与当代青年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社会评价体系单一与当代部分青年理想信念缺失.通过优化社会环境完善资源供给、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心理疏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可以解决新时代好青年培育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激励当代青年不忘初心,始终做一个“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 田丽霞谢仁生田小萍
-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
- 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以“抽象文化”为例
- 青年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青年人的社会心态。对亚文化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主流社会对青年面临挑战的理解,了解青年需求,对如何引导青年发展也更加具有针对性。“抽象文化”作为近年来风靡互联网的一种亚文化类型...
- 胡绘彤
- 关键词:亚文化现象
- 媒体融合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探研被引量:1
- 2024年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推进方兴未艾,网络亚文化的传播内容、主体以及渠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网络青年亚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表达方式、价值理念等。文章拟从媒体融合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现状和文化特点方面思考该文化对目前高校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旨在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理论支持。
- 江晓莉
- 关键词:媒体融合网络亚文化大学生
- 从“佛系”“内卷”“躺平”亚文化现象看青年奋斗精神培育
- 2024年
- 时代语境下“佛系”“内卷”“躺平”的概念生成、现实样态表征着青年亚文化群体的社会心态与价值取向。“佛系”“内卷”“躺平”现象根源于圈层化效应集聚,弱化青年自我认同;泛娱乐化加持,情绪性发酵遮蔽理性认知;社会转型期压力大,向上流动欲望不足;个人主义伸张,“反劳动”现象泛化。应对青年“佛系”“内卷”“躺平”现象,必须着眼青年奋斗精神培育,深化理想信念认同,指明青年奋斗方向;加强思想正向引领,激发青年奋斗动力;完善社会资源供给,优化青年奋斗环境;强化共同富裕价值取向,涵养青年奋斗精神。
- 雷姝徐增鎏
-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奋斗精神
- 轻化工专业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的教育引导研究
- 2024年
-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亚文化”以新兴的文化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思维及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轻化工专业作为理工科领域的重要分支,其学生群体在接触并融入“网络亚文化”的过程中,不仅展现出独特的兴趣偏好与创造力,还面临着信息甄别能力不足、价值观冲突等挑战。基于此,首先对“网络亚文化”进行了简要阐述,其次对“网络亚文化”为轻化工专业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轻化工专业学生出现“网络亚文化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以供参考。
- 任潘文任忠宽封少博李轩宇
-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教育
- 颠覆与重构:狂欢理论视域下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基于对上海万圣节cos的分析
- 2024年
- 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基础,从全民性、仪式性、颠覆性、平等性等分析上海万圣节的青年亚文化现象,认为梗文化在符号“狂欢”背后的意义指向还带来压力释放以及群体间产生情感共鸣、价值认同,是青年群体对于日常生活的解构与反叛。
- 朱钇菡
- 关键词:狂欢理论青年亚文化万圣节
- 新媒体视域下网络亚文化现象对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研究网络亚文化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揭示网络亚文化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本质,以及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过程中易受其不良诱导的现象。文章认为,由于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认知事物能力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因此网络亚文化的消极影响会显著阻碍高校思政工作的高效开展。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文章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首先,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应提升自身修养,加深对网络亚文化的认识。其次,应积极发展主流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后,应充分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文章提出上述建议,旨在引导大学生绿色用网、文明用网,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质,有效减少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优化高校思政工作的育人效果。
- 沈江凝
-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亚文化思政教育高校辅导员
-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
- 2024年
- 近年来网络青年亚文化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盛行,其本质是青年对情感表达的诉求。网络青年亚文化产生的源头广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具有开放性与传播性、简洁性与情绪性、变化性与行为性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指导学生看待和分析网络青年亚文化;坚持引导学生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包容多元文化;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
- 王科覃丽捷
-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作者
- 刘东锋

- 作品数:33被引量:52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大学生 道德建设 社会转型期 和谐社会视野 网络沉溺
- 邱艳

- 作品数:9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亚文化现象 当代小说 《小团圆》 绚丽 写作风格
- 董长弟

- 作品数:15被引量:59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火星文 和谐社会视野 90后 亚文化现象 网民
- 向勇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
- 研究主题:亚文化现象 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生 校园文化 大众文化
- 娄可

-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亚文化 亚文化现象 历史必然性 文化多样性 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