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1篇“ 亚细胞组分“的相关文章
- 化学品 用虹鳟肝S9亚细胞组分测定体外固有清除率试验
- 本文件描述了用虹鳟肝S9亚细胞组分测定化学品体外固有清除率的试验方法,包括试验原理、受试物信息、参比物、试验准备、试验程序、数据处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和结果报告。本文件适用于测定化学品的体外固有清除率,可准确定量的最低...
- 梅承芳许玫英陈桂兰王青柏陈会明窦从从林健辉曾国驱周丽丽刘晓建梁秋柳燕贞刘纯新冯宝欣谭文蔚区丽娴梁平缓王英英
- 叶面施硒对水稻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硒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 2024年
- 叶面喷硒是一种有效提高作物硒含量的农艺强化手段。为探究硒在水稻叶片组分中的分布、积累特征及影响因子,以及提高叶施硒的利用效率,该研究利用叶片离体培养技术,比较了不同硒形态、浓度、处理时间及不同表面活性剂载体对水稻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硒的分布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硒主要分布在水稻叶片细胞壁中,其次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组分,细胞液最少。(2)叶施硒肥数小时内叶片对亚硒酸钠的吸收能力显著高于纳米硒、硒代蛋氨酸和酵母硒,分别高出1.25倍、1.32倍和5.43倍,迁移能力比其余三者高出约1.26倍。(3)水稻每片叶片的最佳施硒量为0.008 mg,此时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硒含量达到最大值。(4)叶施硒后3~7 h是叶片吸收转运硒的关键时间点。(5)相较于环糊精和烷基糖苷,在外源硒中添加浓度为30 mg·L^(-1)的鼠李糖脂可更好地促进水稻叶片对硒的吸收,吸收含量提高了80%。综上认为,该结果为后续了解硒在叶片中的迁移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未来硒配方优化、科学施硒制度建立以及降低硒生态环境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 孙剑平鲁佳妮李晓军薛晨阳
- 关键词:硒水稻亚细胞分布
- 不同生育期杏树果实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及其在亚细胞组分中分布的变化与二者的关联性分析
- 2024年
- 为了明确不同生育期杏树果实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及其在亚细胞组分中分布的变化与二者的关联性,在新疆6个杏果主产区设置试验点,采集杏树不同生育期的杏果样品,综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差速离心法等方法,分析样品及3种亚细胞组分中PAEs单体化合物的含量,进而探讨不同生育期杏果PAEs含量及其在亚细胞组分中分布的变化与二者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共检出8种PAEs单体化合物,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单体含量最高;不同生育期杏果中的PAEs含量,不同亚细胞组分中单体化合物PAEs的含量是变化的;在不同亚细胞组分中,DBP的累积量与占比表现为可溶性组分>细胞器>细胞壁,与其他单体的表现不一致;随着取样时间的增加,部分试验点杏果细胞壁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累积量和累积量占比的变化与杏果中PAEs累积量的变化相近。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DIBP、DMP、DBP含量与细胞壁组分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41、0.55、0.55。由研究结果得出,可溶性组分占比高可能是导致杏果中DBP含量高于其他单体的原因,细胞壁可能是影响杏果中BBP、DIBP、DMP、DBP含量变化的主要亚细胞组分。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PAEs在杏果内的代谢、吸收过程提供参考。
- 李玮沈琦古再丽阿依·司马义张路思贺云云王伟
- 关键词:生育期杏果亚细胞分布关联性分析
- 一种提取检测拟南芥亚细胞组分无机元素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取检测拟南芥亚细胞组分无机元素的方法,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方法为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五种亚细胞组分: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基于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通过线性、检出限、合...
- 张俊杰李新锋仪慧兰魏学红
- 一种提取检测拟南芥亚细胞组分无机元素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取检测拟南芥亚细胞组分无机元素的方法,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方法为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五种亚细胞组分: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基于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通过线性、检出限、合...
- 张俊杰李新锋仪慧兰魏学红
- 一种用虹鳟鱼肝S9亚细胞组分RT-S9测定体外固有清除率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虹鳟鱼肝S9亚细胞组分RT‑S9测定体外固有清除率的方法。该方法的测试对象为有机化合物。本发明通过虹鳟鱼肝细胞体外生物转化作用获得有机物体外固有清除率(CL<Sub>,IN</Sub><Sub>VITR...
- 陈桂兰梁秋梅承芳曾国驱杨旭楠许玫英
- 一种栉孔扇贝消化盲囊亚细胞组分分离方法
- 一种栉孔扇贝消化盲囊亚细胞组分分离方法,其步骤如下:1)制备匀浆缓冲液、蔗糖缓冲液和储备缓冲液;(2)对消化盲囊组织进行匀浆;3)匀浆破碎率检验;4)离心分离亚细胞组分;5)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检验细胞核纯...
- 潘鲁青陈维魏守祥苗晶晶
- 文献传递
- 栉孔扇贝消化盲囊亚细胞组分分离与鉴定技术
- 2020年
- 采用匀浆、差速离心、镜检和标志酶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消化盲囊亚细胞组分分离与鉴定技术。结果显示,经Hoechst33258染色,在匀浆2min对照组中,观察到大量栉孔扇贝消化盲囊完整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膜完整,荧光强度较高;在匀浆3、4、5 min实验组中,完整细胞数目逐渐减少,且出现许多形态较小、荧光强度弱、轮廓模糊的细胞碎片。通过血球计数板法得到的细胞破碎结果与上述染色结果一致,随着匀浆时间(2~5 min)的增加,细胞破碎率升高,当匀浆时间达到5 min时,细胞破碎率升至94.24%。利用Hoechst 33258染色栉孔扇贝消化盲囊亚细胞分离组分(S2、C2、C4、S5和C5),镜检发现,C2组分荧光强度最强,荧光颗粒数目多,而其他组分荧光强度弱,且基本观察不到荧光颗粒。由此推测,细胞核主要存在于C2组分中;同时,细胞膜(5’-核苷酸酶)、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质(乳酸脱氢酶)和微粒体(葡萄糖-6-磷酸酶)标志酶活力在其他亚细胞组分中有少量检出,但它们在S2、C4、S5和C5组分中的的标志酶活性比例较高(分别为63.90%、64.89%、77.82%和67.55%)。由此推测,S2、C2、C4、S5和C5分离组分分别为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和微粒体。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栉孔扇贝消化盲囊亚细胞组分分离与鉴定技术方法,为贝类生理机制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 陈维魏守祥李禹含潘鲁青
- 关键词:栉孔扇贝亚细胞组分
- 一种栉孔扇贝消化盲囊亚细胞组分分离方法
- 一种栉孔扇贝消化盲囊亚细胞组分分离方法,其步骤如下:1)制备匀浆缓冲液、蔗糖缓冲液和储备缓冲液;(2)对消化盲囊组织进行匀浆;3)匀浆破碎率检验;4)离心分离亚细胞组分;5)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检验细胞核纯...
- 潘鲁青陈维魏守祥苗晶晶
- 文献传递
- 镉对苯并(a)芘在蚯蚓亚细胞组分中分配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通过外源添加不同浓度镉离子(Cd^(2+))来研究复合污染条件下镉(Cd)对苯并(a)芘(Ba P)在蚯蚓体内不同亚细胞组分(组分C:细胞溶质组分;组分D:固体颗粒组分;组分E:细胞碎片组分)中的分配积累情况,并探究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Ba P主要分布于蚯蚓的细胞碎片组分,其次为固体颗粒组分,在细胞溶质组分中的浓度最低。在Cd^(2+)添加处理下,随着Cd^(2+)浓度的增加,3个细胞组分中的Ba P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Cd^(2+)浓度的增加,3个亚细胞组分中的蛋白含量与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蚯蚓细胞溶质和细胞碎片组分中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固体颗粒组分中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蚯蚓细胞溶质和细胞碎片组分中的蛋白含量与其对应组分中的Ba 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细胞溶质组分中的ACh E活性与该组分中的Ba 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而GST的活性与Ba P浓度没有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Ba P主要分配积累在细胞碎片组分中,Cd^(2+)可能通过影响蛋白含量及ACh E的活性,从而影响Ba P在细胞碎片和细胞溶质组分中的积累,使得Ba P的浓度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 周丽娜周静李辉信胡锋徐莉
- 关键词:苯并(A)芘镉亚细胞组分复合污染
相关作者
- 柴之芳

- 作品数:453被引量:1,895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中子活化分析 锕系 微量元素 U 铀酰
- 张智勇

- 作品数:119被引量:395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稀土元素 纳米二氧化铈 液体闪烁体 中子活化分析 中稀土
- 潘鲁青

- 作品数:184被引量:1,658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凡纳滨对虾 栉孔扇贝 对虾 三疣梭子蟹 鳃丝
- 陈春英

- 作品数:147被引量:1,153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 研究主题:纳米材料 微量元素 硒 金属蛋白 金属
- 强福林

- 作品数:125被引量:218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通市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细胞 废液 肿瘤 排液 乙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