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86篇“ 产业生态化“的相关文章
- 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 2024年
- 获准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以来,陕西省宝鸡市陇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坚持高点布局举县一致抓创建。陇县坚持以示范县创建统揽乡村振兴工作全局,突出“以创促建、以创促变、以创提升、以创争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 无
- 关键词: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 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推进海南乡村振兴
- 2024年
- 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对海南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海南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生态补偿、产业升级、品牌建设等实践案例,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通过分析和借鉴全国各地实践经验,海南可以从挖掘生态产品价值,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完善市场交易、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推动产业向低碳、节能、高效、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等方面,将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 刘旭
- 关键词: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态保护
- 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海口施茶村和永兴镇为例
- 2024年
- 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之一,其核心目的是推动产业进步,进而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从理论层面分析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本质,进一步明晰、把握开发与保护的“度”,并以海口乡村振兴发展为例,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相关理论落实到实践中,从政府、技术、基层治理三个层面探讨实现路径与策略,以期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 卢韵翘
- 关键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 加快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是碳达峰的重要举措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是碳中和的重要保障——在能源绿色转型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 2024年
- 今天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主题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们举办“促进能源转型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创新发展大会,共商能源绿色转型发展与生态日的主题高度吻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强调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 郭承站
- 关键词:产业生态化绿色消费生态优先能源转型
- 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的动态机理与障碍因子
- 2024年
- 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互相影响、相互促进,二者互动协同是实现区域低碳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以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各县市区为研究样本,基于“两化”协同机理分析,运用耦合协调度、障碍度等模型,测算并剖析“两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识别其主要阻碍因素,为推动“两化”协同发展提供现实路径。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2)区域“两化”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耦合协调类型从初级协调逐渐演变为中度协调;且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各县域之间逐渐趋于平衡;(3)生态产业化是制约“两化”耦合协调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
- 赵菲菲易萍赵旭胡政
- 关键词: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 生态乡村建设:“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双向互构的逻辑——基于南京市竹镇的个案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生态乡村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连接点,如何实现乡村绿色发展是当下及未来生态乡村建设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双向互构作为分析框架,对南京市竹镇生态崛起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化”的双向互构是乡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有效路径。“生态产业化”是推动乡村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过程,主要包括生态资源培育、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产品与服务市场化四个关键环节;“产业生态化”则是将环境减排和资源减量等生态思维应用到产业发展中的过程,主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间资源共享、绿色技术运用等多元途径实现。“两化”价值互享、功能互通,实现“两化”互构不仅需要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种机制的支持。本文对“两化”互构的逻辑关系、行动策略和实现机制的提炼突破了既有的理论阐述,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态乡村建设研究中理论分析的不足。未来研究中,不同类型乡村的生态发展路径和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 刘腾刘祖云
- 关键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现代化
- 省域产业生态化水平的动态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 2024年
- 将产业生态化系统分为“产业效率”与“生态效率”,对河南省的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测算,并计算其耦合协调关系。以郑州市为代表的豫中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较高,故豫中地区应保持好生态与产业的高水平互动发展;豫西、豫南地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偏低,应在保持好生态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产业发展水平;豫北地区要在保持好产业效率的基础上提升生态效率;豫西地区要重点提升生态效率。2017年起,河南省全省的产业—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较高,基本达到了产业-生态协调的标准。
- 张佳洋周洵李隐
- 关键词:产业生态化生态效率
- 北京古北口村:长城沿线村庄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空间响应机理
- 2024年
- 引言长城逶迤绵延几千公里,沿线地区既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功能涵养区,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之一。2021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支持乡村振兴^(1)。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峰值,并预计在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目标^(2)。
- 史方舟杨震包婧怡张亚飞刘子如李美琪徐卉
- 关键词:产业生态化农业农村现代化
- 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产业生态化水平测度与产业-生态的协调发展
- 2024年
- 以9个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作为实证研究区域,构建产业化和生态化两个子系统及产业生态化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耦合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MGWR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测度生态功能区建设12年来产业化水平、生态化水平及产业生态化水平发展变化,分析产业化、生态化两个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差异及动态演化趋势,剖析影响产业生态化发展因素为产业生态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12年间产业生态化呈低水平的小幅上升态势,9个功能区间的最大差距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发展态势。不同功能区间产业生态化水平及产业化水平、生态化水平差异均较大,不同功能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发展变化的主要内部动因存在较大差异;产业化水平和生态化水平总体均呈小幅上升态势,产业化总体水平低于生态化水平,9个功能区间的最大差距均呈先下降收敛后上升发散的态势;产业生态化、产业化、生态化水平均表现为前一阶段增长快于后一阶段,且后一阶段增速下滑幅度大。(2)12年间产业化与生态化系统二者协调度实现由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的提升,9个功能区间协调水平最大差距呈持续上升发展态势。186个县域样本总体协调水平分布呈以初级、中级协调为主,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良好协调县份少的“纺锤”形态;产业化增长速率快于生态化增长速率,产业化与生态化发展速率的剪刀差呈小幅下降态势,产业化与生态化发展间差异逐渐缩小,趋向于共同发展阶段。(3)城镇化率、人口密度、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财政自给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对产业生态化水平呈正向影响,且城镇化率为影响产业生态化水平的�
- 张旖琳吴相利王丽敏
- 关键词:协调发展森林生态
- 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生态化转型
- 2024年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而这离不开产业的生态化转型。本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这一现实背景,选取城市样本数据定量检验人工智能影响产业生态化转型效应与路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且这一正向促进作用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人工智能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城市异质性,相较于老工业基地与省会及计划单列市,人工智能对非老工业基地与低行政级别城市产业生态化转型促进作用更强;人工智能主要通过绿色创新引致新兴环保型产业扩张实现产业生态化转型,且市场化改革在人工智能环保效应发挥中扮演重要角色。
- 谭玉松
- 关键词: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化市场环境
相关作者
- 张文龙
- 作品数:37被引量:160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产业生态化 城市化 生态化 中医药 生态文明
- 田昕加
- 作品数:39被引量:15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循环经济 产业生态化 林业资源型城市 乡村 林业产业
- 王磊
- 作品数:338被引量:1,646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 研究主题:油菜 农业机械 O-抗原基因簇 减物质化 排种器
- 邓伟根
- 作品数:50被引量:50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 研究主题:产业生态化 生态工业园 自主创新 产业转型 产业生态学
- 常纪文
- 作品数:376被引量:1,653H指数:21
-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