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篇“ 人口惯性“的相关文章
- 人口惯性变动:概念、成因与实证——兼论与人口动量的差异被引量:1
- 2024年
- 人口惯性变动与人口动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人口惯性变动是指人口增减转变滞后于生育率高低转变的现象,人口动量反映的是假设生育率立刻下降或上升到更替水平后人口增加或减少的幅度,是一种虚拟结果,实际发生的人口惯性变动现象包含的信息比人口动量更丰富。生育的代际更替滞后效应是导致人口惯性变动的根本原因,并决定了人口惯性变动标准期。人口实际惯性变动期长短受惯性变动期间生育率高低和移民规模大小的影响,人口惯性增减幅度则受进入惯性变动期之前数十年间生育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显示,中国、日本、韩国、德国已完成人口惯性增长全过程,实际惯性增长期长达30~50年;英国、法国、泰国、巴西正处于人口惯性增长过程中,大约在21世纪中叶前后才会结束惯性增长。目前,世界上尚未有任何国家进入人口惯性负增长过程。
- 周长洪茅倬彦
- 关键词:低生育率
- 人口惯性负增长背景下乡村教师职业价值衰变与重塑
- 2024年
- 发挥乡村战略意义,解决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离不开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乡村教育当前面临人口流失,教师队伍结构性缺失等问题。此外,人口负增长风险对乡村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短期来说,人口惯性负增长对乡村教育发展影响并不显著,但长期来看,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学龄人口减少所引发的乡村教师职业价值衰变表现为传统育人价值消减、潜在乡贤价值消退及内生乡土情怀消散,这三大价值衰减现象会进一步导致乡村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衰减、教师角色定位的单一化、教师自我价值的剥离等乡村教师发展危机,同时引发乡村社会对乡村教师职业价值预期出现扭曲以及乡村教师自我职业价值追求失真的职业价值异化现象。乡村教师职业价值重塑成为未来乡村教育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乡村教师职业价值得不到重塑,必然会加剧乡村教育空心化。
- 李秋实
- 关键词:乡村教育
- 人口惯性和生育政策选择:国际比较及启示被引量:27
- 2018年
- 生育政策调整时机的选择折射了一国政府对人口内在规律的把握程度。本研究详细分析了深陷超低生育水平的欧洲和东亚国家生育政策调整时间与本国生育水平、人口惯性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生育率持续20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引起足够重视,鼓励生育的政策需要较长时期执行才能显示出效果,而人口惯性为各国政府变革生育政策提供了判断的预警线,人口惯性为1.15进行调整比较理想。"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构建友好型生育政策体系、提高生育率的战略窗口期,否则将面临生育率失去弹性、人口负增长惯性强化的双重危机。
- 茅倬彦申小菊张闻雷
- 关键词:人口惯性生育政策低生育率
- 人口惯性测量方法推广及其对新疆人口发展状况的模拟研究
- 人口的负增长惯性必将导致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等结构性问题日趋严重。本文首先基于Preston(1997)提出的人口惯性离散公式,对人口惯性测量方法进行了推广,即,将五岁组精确到一岁组,使预测结果更为准确。其次,选取新疆...
- 吕婧华
- 关键词:人口惯性新疆人口
- 文献传递
- 人口惯性的测量方法被引量:10
- 2011年
-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际上较为成熟、可操作的人口惯性测量方法,包括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人口惯性因子计算法、人口模拟预测法、以及年龄别人口惯性因子计算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同时,首次提出利用模型生命表和模型稳定人口,探索在人口数据缺乏的情况下,估算人口惯性大小,为从不同层面估计、量化人口惯性提供有效、实用的工具。
- 茅倬彦
- 关键词:人口惯性稳定人口
- 我国人口惯性的区域差异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使用Preston法分析了1980-2000年我国各省人口惯性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地区间人口惯性的差异程度。1982-2000年中国各省人口惯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正在急剧减弱,各个省份正在从强烈正增长惯性类别向负增长惯性类别聚集。高达70%的省份的人口惯性已经告别人口强正增长惯性,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四个省份已经呈现人口负增长惯性。1982-2000年中国各省人口惯性呈现出下降速度快、幅度大的趋势。提醒人们注意到我国人口惯性在地区间的差异性,及早关注一些已经或即将出现负人口惯性增长地区的未来人口态势。
- 茅倬彦
- 关键词:人口惯性生育
- 人口惯性及其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0
- 1982年
- 建国三十二年来,我国在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指导思想、理论、政策和做法上,基本可分两个时期: (1)第一个时期: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在要不要控制人口增长和实行计划生育的问题上,几经反复。有时抓得较紧,效果显著,有时则放任自流,人口盲目迅增。 (2)第二个时期:进入七十年代以后,国家坚定地推行计划生育,下决心控制人口增长,提出明确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结果出生人数逐年减少,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大幅度下降,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一个令人困惑的现实问题,即:虽然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
- 查瑞传
- 关键词:人口惯性更替水平人口年龄结构控制人口增长
- 中国人口惯性的历史演进与城乡差异被引量:3
- 2024年
- 2022年,中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从人口惯性视角审视中国人口负增长,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适应中国人口发展新常态。文章基于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近70年全国及城乡人口惯性变化及其对人口长期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人口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累积内在负增长势能,持续的低生育率导致2020年出现显著的人口负增长惯性;(2)在超低生育率驱动下,中国人口负增长将带来人口总量缩减和老龄化加速发展,且超低生育率持续时间越久,负增长惯性作用越强;(3)随着城乡生育率趋同,2020年城乡均呈现出人口负增长惯性,但由于农村年轻人不断流入城市,农村的人口负增长惯性更强。人口惯性反映实际人口年龄结构与均衡状态(静止人口年龄结构)的偏离程度,考察人口惯性变动有助于科学研判人口长期变动状况,正确认识人口负增长的成因与趋势,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负增长。
- 茅倬彦莫华归
- 关键词:人口惯性人口负增长人口普查城乡差异
- 生育率演变的生态学逻辑及人口增长的长期趋势被引量:2
- 2022年
- 人口增长的长期过程一直是充满困惑与引发争论的话题,将人类复归到生态系统的普通成员,按照生态学逻辑构建一个由替代生育率内生引导、人口容量外生制约的人口增长新模型,以代替用具体社会经济因子解释短周期人口变动的传统思路,探讨生育率转变的一般模式及人口发展的长期趋势。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人口已经或正在经历着第一次、第二次生育率转变,全球生育率演变可以聚类为欧美、亚非拉、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亚四种区域模式;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在短短的三十年内完整经历了两次生育率转变。极限替代生育率是生育率演变的长期目标,但当前已有一些国家跌破更替水平,这也许会成为各个国家的普遍经历,预示着人口容量约束的日益显性化;世界及主要国家的人口规模正在日益逼近其容量极限,并会在惯性驱动下突破容量限制,达到峰值后再以负增长方式趋近人口容量,同期的生育率也将向极限替代生育率递增复归。按趋势模拟世界和中国的可持续人口容量分别约为65亿人和12亿人。研究设计出测量人口增长惯性的新指标——人口增长惯性系数,它是生育率与实时替代生育率之比或出生率与死亡率之比,相比常用的人口惯性因子更为简便易行。
- 丁金宏耿文均毛仁俊程晨
- 关键词:人口容量人口惯性
- 中国人口惯性负增长模拟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文章在讨论人口动量和人口惯性概念来源和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人口惯性增长和惯性减少的现象,认为人口惯性变动期起始于总和生育率下降或上升到更替水平的年份,结束于人口总量达到零增长(人口规模达到峰值)之时。文章指出,人口惯性增长期和惯性减少期均大约等于人口平均寿命与人口代际间隔之差,在惯性变动期间人口数量会沿原方向继续增长或减少。文章在3种假设方案下,对中国人口未来的惯性负增长进行模拟,结果显示,人口惯性负增长持续时间大约为50年,在此期间人口会有2亿~3亿的下降。那种认为总和生育率回升到更替水平就会使现有人口规模保持不变的判断是不正确的。在制定人口发展战略时,必须认识到人口惯性负增长的存在,提前预见其后果。
- 周长洪
- 关键词:人口惯性人口发展战略
相关作者
- 茅倬彦

- 作品数:27被引量:324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研究主题:人口惯性 生育意愿 生育行为 出生性别比 生育
- 王广州

- 作品数:124被引量:1,841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人口普查 生育政策 生育水平 生育 生育意愿
- 张丽萍

- 作品数:34被引量:53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生育水平 生育 生育意愿 生育政策 少数民族
- 丁金宏

- 作品数:121被引量:1,675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人口研究所
- 研究主题:人口 流动人口 迁移 大城市 婚姻
- 张冬敏

- 作品数:25被引量:198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省际人口迁移 基本养老保险 军民融合 基金收支 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