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9篇“ 人口移动“的相关文章
- 人口移动演化的显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本发明公开了人口移动演化的显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步骤:S1:采集人口移动数据;S2:对采集到的人口移动数据进行预处理;S3:利用随机森林算法从预处理后的人口移动数据中提取特征,对于特征k,计算基尼重要性...
- 吴乃星周剑明吴羿南蔡勇甘玉玺卢忱段立新
- 人口移动演化的显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本发明公开了人口移动演化的显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步骤:S1:采集人口移动数据;S2:对采集到的人口移动数据进行预处理;S3:利用随机森林算法从预处理后的人口移动数据中提取特征,对于特征k,计算基尼重要性...
- 吴乃星周剑明吴羿南蔡勇甘玉玺卢忱段立新
- 一种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城市人口移动数据模型分析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城市人口移动数据模型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轨道交通历史客流OD数据以及相关的天气数据,建立对每个站点到其它站点的客流比例的预测模型;输入实时天气数据预测出各个站点到其它站点的客流分配比例...
- 杜恒冷彪熊璋
- 文献传递
- 长三角城际日常人口移动网络的格局与影响机制被引量:25
- 2020年
- 人口移动是城际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主要载体,是建构区域网络组织的主要形式。本研究关注人口移动的重要组分--短时间尺度48小时内城际日常移动(daily intercity mobility),基于微博签到大数据,通过分析长三角人口日常移动的城际格局发现,人口流动具有向多核心极化的分布特征,受到省级行政边界阻碍,并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通过重力模型进行反向验证,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统计检验发现,移动的时间等成本和产业结构、文化、教育等城市特征补充塑造了由物理距离决定的城际移动模式,且相比于移动成本,城市特征对人口移动有着更大的影响。本文拓展了重力模型检验网络影响机制的方法实践,解析了城际日常移动机理,并从人口日常移动角度为理解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与优化策略提供参考。
- 唐锦玥张维阳王逸飞
- 关键词:人口移动城市网络长江三角洲
- 人口移动、劳动力市场及其机制研究
- 本书研究中国人口移动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划分为相互关联的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全国为对象,利用人口普查等全国数据,计量分析了地区间人口流动的方向、规模及其决定因素、流动主体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以我国最大经济都市上海为分析对...
- 严善平
- 基于数据融合的城市人口移动建模
- 长期以来,城市人口移动的研究就一直是解决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城市规划等问题的基础。通过建立个体层级的城市人口移动模型来开展相关研究,更是有助于研究相关问题的内部机制与进一步开展情景分析。据现有城市人口移动建模所使用的数据...
- 谢家璐
- 关键词:人口移动模型构建数据融合出行链
- 文献传递
- 一类带人口移动的扩散流感模型的行波解
- 本文考虑了一类带人口移动的流感模型分别在局部扩散和非局部扩散情形下行波解的存在性与不存在性问题.首先介绍了相关背景.阐述了研究传染病问题的意义.列举了一些传染病模型及其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问题和主要研究...
- 吴园园
- 关键词:行波解SCHAUDER不动点定理LYAPUNOV函数
- 文献传递
- “迁徙”还是“反迁徙”?:佐拉·尼尔·赫斯顿作品中的非裔美国人口移动被引量:1
- 2019年
- 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著名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多部经典作品都将美国非裔迁徙作为主题和结构贯穿文本始终,但已有的"迁徙叙事"研究却将赫斯顿排除在外,甚至将赫斯顿的迁徙书写归为"反迁徙",原因是认为赫斯顿聚焦美国南方,漠视"北上"城市迁徙。本文通过全面考察赫斯顿作品中的南方区域迁徙、跨国迁徙、北上迁徙,从而证明:赫斯顿从未回避北上迁徙,而是力图展现迁徙的多向性以及不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多样性。无论是北上迁徒还是南下迁徙,都表现了非裔美国人通过地理移动摆脱困境、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能动性。因此,赫斯顿的迁徙书写与传统迁徙叙事一道绘制了非裔美国大迁徙的全貌。
- 刘英
- 人口移动演化的显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口移动演化的显示方法,包括:在已划分的目标区域中,获取预设时间内所述目标区域的群体出行密度图;根据预设的时间差分在所述群体出行密度图中标注人口流动线,并基于已标注的所述人口流动线生成所述群体出行密度图的...
- 吴乃星钤建考
- 文献传递
- 南京市流动人口移动支付影响因素研究——基于Logistic-ISM模型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对于来自各个行业的流动人口,利用南京市不同地区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识别移动支付的使用影响因素关系以及内部关联,内部层次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流动人口所在行业对移动支付平台的试用意愿产生直接的影响;流动人口移动支付偏好的影响因素具有层次性;流动人口移动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十分紧密,共同构成完整的一个具有层次递阶结构的复杂系统,即"是否来自东南沿海地区—受教育程度—是否一线生产工人—可支配收入—是否偏好于使用移动支付"的路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既独立又关联,共同形成相应类型的流动人口金融服务,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平台金融服务偏好状况。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张婧于佳琪张梓涵
- 关键词:流动人口移动支付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 吴乃星

- 作品数:51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计算机 存储介质 媒体服务器 软交换 下一代网络
- 仇培元

- 作品数:25被引量:17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互联网 信息抽取 交通事件 交通信息采集 地理
- 刘超祥

-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民族旅游村寨 文化变迁 人口移动 文化 西德
- 陆锋

- 作品数:224被引量:2,492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空间数据库 地理 GIS 交通网络 地理信息系统
- 陈洁

- 作品数:63被引量:973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无人机 可达性 标号算法 交通网络 最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