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0篇“ 人均耕地面积“的相关文章
历史人均耕地面积、通商开埠与创业活动的兴衰
创业活动在当前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的新发展环境下,作为协调区域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刺激创新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所蕴含的巨大潜能对中国经济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然而,创业活动的分布在中国城市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并且这种差...
张心宁
关键词:创业活动人格特征创业文化
基于ESDA人均耕地面积时空格局变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以河南省17个地级市与1个省直辖县市为空间尺度,以2003—2018年为时间尺度,利用ArcGIS和GeoDa软件,采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各市域人均耕地面积的空间格局特征变化及空间关联性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对驱动机制进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3—2018年,河南省的耕地面积整体上为小幅增加趋势,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则越来越少;(2)由Moran’s I值得知,河南省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在空间格局演变上表现为空间正相关的关系,即人均耕地面积高(低)市域相邻,呈空间集聚状态,但是集聚程度不高;(3)由Moran’s I散点图、LISA聚类图结果显示,不显著区域居多,HH型集聚市域占比较少,LH型显著区域仅有2003年的平顶山市,空间分布上具有异质性的特征,表现出空间离散状态;(4)最后分析了河南省耕地面积变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辛会杰潘玉君
关键词:ESDA人均耕地面积
中国耕地利用转型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人均耕地面积视角被引量:97
2018年
土地利用转型与社会经济转型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中国城乡转型发展。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的"人地关系"特征,深入分析中国耕地利用转型规律,对于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政策,推动中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以林地转型理论为依据,构建了人均耕地面积视角下的耕地利用转型理论模型,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乡村地区人均耕地面积由不断下降到逐步上升的趋势性转折过程。基于全国10km栅格分辨率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研究表明:1990—2010年中国71%的耕地覆盖区人均耕地面积由逐步下降转型为稳定上升,基本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耕地利用转型理论模型。此外,利用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定量识别了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驱动耕地利用转型的机制,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因素在推动耕地利用转型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不同因素在耕地利用转型不同阶段的驱动机制差异显著。
戈大专龙花楼龙花楼
关键词:人均耕地面积城镇化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长江中游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利用GWR模型揭示长江中游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为今后管理该区域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总结该地区人均耕地面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人均耕地的Moran’s I指数,利用相关年份数据分析了最小二乘法(OLS)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的差异,采用GWR模型对该区域各市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城镇化率对人均耕地的影响由正相关向负相关变化,影响程度增强,系数值空间差异较大;(2)人口增长率与人均耕地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局部地区呈正相关,影响程度减小,空间差异较大;(3)第一产业总产值比重与人均耕地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局部呈负相关,影响程度下降,空间差异较大;(4)粮食单产与人均耕地由负相关向正相关变化,影响程度增强。[结论]GWR比OLS更能反映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成功揭示了各因素对人均耕地的影响程度和区域差异。
周晓艳宋祯利宋亚男王柏源韩丽媛
关键词: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人均耕地面积影响因素
四川省市域人均耕地面积空间自相关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以市为分析单位,探测四川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过程中市域间人均耕地面积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市州人均耕地面积集中分布在0.039~0.05 hm2之间,阿坝州、凉山州、甘孜州人均耕地面积最高分别为0.066、0.073、0.086 hm2,成都市、雅安市、攀枝花市人均耕地面积最少,分别为0.031、0.035、0.036 hm2;(2)四川省人均耕地面积呈现空间自相关效应的显著性水平较高,其特征为人均耕地面积较低(较高)的市趋于与人均耕地面积较低(较高)的市相邻接.(3)从Moran's 散点图及 LISA 聚类图看出,落入 LL 和 HH 象限的市域数量大于 HL 和 LH 象限,且显著性区域较少,反映了人均耕地面积空间分布具异质性,呈现空间离散分布格局.
曾雨晴马伟龙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人均耕地面积
长株潭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及其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1996-2009年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通过R/S方法,计算出长株潭3市及其所辖区域人均耕地面积的Hurst指数,分析长株潭地区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总体上,1996-2009年,长株潭3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呈持续下降趋势,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的Hurst指数分别为0.661 1、0.568 9、0.529 4,均大于0.5,说明未来一段时期内,3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将按惯性运行;分区域来看,1996-2009年,长沙市城区、长沙县、浏阳市、湘乡市、韶山市等5个区域的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趋势明显,Hurst指数均大于0.5,未来一段时期内,人均耕地面积还会继续减少;株洲市城区、湘潭市城区、宁乡县、望城县、攸县、炎陵县、醴陵市、茶陵县等8个区域的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趋势明显,株洲县、湘潭县的人均耕地面积表现出增加趋势,但Hurst指数均小于0.5,表明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宁乡县等8个区域的人均耕地面积将呈上升态势,株洲县和湘潭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将呈下降态势;预测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R/S分析方法预测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行之有效,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黄辉邓楚雄李迎春刘利科
关键词:人均耕地面积HURST指数长株潭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人均耕地面积时空格局变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被引量:7
2015年
以地级市为空间尺度,利用GIS和Geo Da软件,采取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1998—2012年四川省市域人均耕地面积的空间格局特征、变化及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2年四川省市域人均耕地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雅安市、成都市降幅最大;人均耕地面积在空间关联性上呈空间正相关,相关系数较小,人均耕地面积高或低的市趋于相邻,且呈不同程度集聚,但集聚程度不高,总体空间差异逐年增大;由Moran散点图和LISA聚类图分析得出,落入LL和HH象限市域数量远大于LH和HL象限,显著性区域很少,反映出人均耕地面积空间分布的异质性,呈现空间离散分布格局。
曾雨晴潘洪义周介铭马伟龙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数据分析人均耕地面积
基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的普安县粮食安全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地方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耕地变化必将对粮食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以贵州省普安县为例,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测度粮食安全状况,分析了普安县1997-2010年间粮食安全和变化特点,并运用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模型,对其未来10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以及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粮食安全预测,同时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王金凤周德全
关键词:耕地压力指数
取消征地补偿上限的必要性分析——基于被征地单位人均耕地面积的视角被引量:1
2009年
取消征地补偿上限对于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被征地单位人均耕地面积入手,运用数学模型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取消征地补偿上限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满足征地补偿上限要求的人均耕地面积要远远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征地补偿上限的存在会促使征地者以《土地管理法》中不能超限的规定来进行低标准补偿,从而直接导致了征地补偿偏低,修改《土地管理法》、取消征地补偿上限规定已刻不容缓。
朱红波
关键词:征地补偿人均耕地面积
取消征地补偿上限的必要性分析——基于被征地单位人均耕地面积的视角
2009年
从被征地单位人均耕地面积入手,运用数学模型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取消征地补偿上限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满足征地补偿上限要求的人均耕地面积要远远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征地补偿上限的存在会促使征地者以《土地管理法》中不能超限的规定来进行低标准补偿,从而直接导致了征地补偿偏低,因此修改《土地管理法》、取消征地补偿上限规定已刻不容缓。
朱红波
关键词:征地补偿人均耕地面积

相关作者

蔡运龙
作品数:325被引量:9,303H指数:5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地理学 土壤侵蚀 耕地 自然地理学
李玉平
作品数:43被引量:668H指数:12
供职机构:邢台学院
研究主题:耕地压力指数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生态足迹 粮食安全 耕地
梁嘉琪
作品数:72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
研究主题:烧结砖 墙体材料 隧道窑 湿坯 轮窑
岳凌云
作品数:30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市拱墅区国家税务局
研究主题:资源环境压力 资源环境 环境支撑 技术性贸易措施 人均耕地面积
王国栋
作品数:21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就地城市化 资源诅咒 人均耕地面积 客家文化 屯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