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24篇“ 人工颈椎间盘“的相关文章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椎体前缘骨吸收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疗效相关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术后椎体前缘骨吸收(AVBR)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其与症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行ACDR的颈椎病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8.08±13.65)个月,观察其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YT20)、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变化。在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下位椎体终板前后径判定是否发生AVBR并对其进行分级,然后根据患者有无AVBR将其分为AVBR组(19例)与无AVBR组(16例),观察其AVBR的发生是否与症状相关。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节段、骨密度、术前血钙浓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吸烟史、糖尿病、上位椎体下终板形态对AVBR的影响,然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末次随访时,35例患者末次随访时YT20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N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C_(2-7)颈椎活动度(ROM)、置换阶段ROM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末次随访C_(2-7)Cobb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有19例出现了AVBR,发生率为54.2%,其中1级8例(42.11%),2级6例(31.58%),3级5例(26.31%),最早出现在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矢状位参数对比显示YT20评分、JOA评分及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矢状位参数方面,两组患者的C_(2-7)ROM、C_(2-7)Cob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阶段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显示:两组的BMI、上位椎体下终板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手术节段、骨密度、术前血钙浓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吸烟史、糖尿病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0.631)和上位椎体下终板形态(OR=1.306)与AVBR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关联。两组均无需再次手术
- 刘忠瀚赵思浩柳根哲尹辛成陈超郑皓云祝永刚李春根
-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该假体包括:上终板、下终板和髓核。髓核为金属橡胶制成,本实施例中的金属橡胶采用特定的工艺方式,在遭受外力负荷时,可以起到减震缓冲及优异的弹性功能,其弹性模量接近椎间盘,并且有很...
- 马勇胜 李游
- 一种人工颈椎间盘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其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的下表面设有半球状凸起,所述下板的上表面设有容纳所述半球状凸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为椭球形,所述半球状凸起位于凹槽内,所述上板的上表面设有上锯齿,所述下板的下表面...
- 寇万福蒋晓丰游丰翼
- 一种人工颈椎间盘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其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的下表面设有半球状凸起,所述下板的上表面设有容纳所述半球状凸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为椭球形,所述半球状凸起位于凹槽内,所述上板的上表面设有上锯齿,所述下板的下...
- 寇万福蒋晓丰游丰翼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随访发生异位骨化及骨吸收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CDR)后远期发生异位骨化(HO)及椎体前缘骨吸收(ABL)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CDR手术的86例病人。收集病人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健康状况调查表-36躯体健康评分(SF-36PCS);C2~C7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HO程度、ABL情况等。末次随访时根据McAfee分级法将病人分为低等级HO组(无HO或McAfee Ⅰ~Ⅱ级)和高等级HO组(McAfee Ⅲ~Ⅳ级)。先后通过多变量回归分析、逻辑回归分析,评估术后发生高等级HO及ABL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36例纳入低等级HO组,50例纳入高等级HO组,两组病人术后临床疗效相关评分相较于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发生HO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030,95%CI(1.010,1.052),P=0.032]、男性[OR=1.842,95%CI(1.113,3.052),P=0.019]、吸烟史[OR=2.214,95%CI(1.282,3.833),P=0.005]、高BMI[OR=1.154,95%CI(1.073,1.240),P=0.001]、术前钩椎关节退变[OR=2.180,95%CI(1.282,3.634),P=0.004]、手术节段活动度丧失[OR=1.262,95%CI(1.082,1.454),P=0.003]。发生ABL的风险因素包括:术后早期过度活动[OR=2.120,95%CI(1.241,3.620),P=0.003]、骨质疏松[OR=1.322,95%CI(1.101,1.582),P=0.027]、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OR=2.750,95%CI(1.542,4.920),P=0.016]、术前钩椎关节退变[OR=1.682,95%CI(1.182,2.262),P=0.044]。结论CDR术后HO和ABL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针对这些高危人群应采取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提高术后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李盼苏康康于得臣雷润博曹雄飞甘璐李沫罗卓荆
-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异位骨化
- Baguera-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Baguera-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零切迹(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病人42例,21例采用Baguera-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病人纳入置换组,21例采用Zero-P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病人纳入融合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曲度、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C-SVA)、T1倾斜角、手术节段的相邻节段活动度等。结果两组病人随访时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术后1例(4.76%)、融合组术后2例(9.52%)出现轻度吞咽困难,随访时症状逐渐缓解。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这3个不同时间点,两组病人的JOA评分、VAS评分、NDI进行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置换组的JOA评分改善率优于融合组(95.19%±9.08%vs.81.5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T1倾斜角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4例(19.05%)出现异位骨化,均未影响置换节段的活动度。融合组术后3个月的颈椎曲度明显大于术前,末次随访时的上邻椎活动度明显大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下邻椎活动度明显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病人末次随访时有2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0.48%。末次随访融合组下邻椎活动度大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guera-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Zero-P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Baguera-C人工颈椎间盘能够有效模拟椎间盘功能,保护小关节运动,有效减少相邻节段的退变发生。
- 姜海军赵衍斌孙宇夏天杨枭雄周非非
- 关键词:颈椎病椎间盘置换术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 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术后7d测量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负值设为后凸组,正值设为正常组,分别为32例、58例。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的节段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总活动度、JOA评分等功能及影像指标,评价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结果90例颈椎病患者术后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为负值者32例,正值者58例,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率35.56%;两组颈椎总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凸组的节段活动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NDI指数、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组PO分级较正常组更为严重(P<0.05)。结论Bryan CADR手术治疗颈椎病后,易发生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且影响节段活动度,容易加重椎旁骨化。
- 张硕刘正
- 关键词:颈椎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 一种个性化仿生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制作方法及假体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个性化仿生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制作方法及假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椎间盘假体无法矫正异常ICR、重建生理运动模式的问题,同时解决批量生产的椎间盘假体无法满足个体化需求的问题。建立椎间盘退变后的颈椎三维...
- 刘宝戈林琳桑大成吴炳轩戎天华
- 一种个性化仿生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制作方法及假体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个性化仿生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制作方法及假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椎间盘假体无法矫正异常ICR、重建生理运动模式的问题,同时解决批量生产的椎间盘假体无法满足个体化需求的问题。建立椎间盘退变后的颈椎三维...
- 刘宝戈林琳桑大成吴炳轩戎天华
- 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山羊邻近节段影响的实验研究
- 2023年
- 目的比较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山羊施术节段邻近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12只实验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间盘组(CDR组)行C_(3/4)间盘摘除、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术;融合组(ACDF组)行C_(3/4)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不进行手术。分别于术后1、3个月行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根据改良Kellgren评分法及椎间盘相对高度测量(RDH)法进行评价。结果动物实验中所有山羊均成活,无切口感染及肢体瘫痪。间盘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与3个月Kellgr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融合组Kellgren评分高于间盘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的R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及3个月融合组的RDH均低于间盘组、对照组,且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盘组与对照组术后R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可以有效防止山羊颈椎手术邻近节段的退变。
- 王逢贤徐林曲弋赵赫曹旭杨济洲杨永栋赵丁岩俞兴
- 关键词:颈椎动物模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相关作者
- 刘浩

- 作品数:800被引量:1,951H指数:2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前路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颈椎 单节段 手术治疗
- 丁琛

- 作品数:104被引量:44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PRESTIGE BRYAN 颈椎间盘突出症
- 龚全

- 作品数:467被引量:1,05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前路 手术治疗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单节段 胸腰椎
- 洪瑛

- 作品数:117被引量:301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颈椎 人工颈椎间盘 PRESTIGE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 孟阳

- 作品数:66被引量:151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颈椎 置换术后 颈椎前路 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