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2篇“ 人性内涵“的相关文章
历史 文化 人性内涵的“活化”——音乐剧《家》意象到物象的美学建构
2024年
音乐剧《家》由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改编而成,此剧通过形象塑造、情感刻画和思想内涵等方面的“重述”,将音乐、舞蹈及戏剧等艺术形式进行巧妙融合,使这个充满着血与泪的故事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于舞台。此剧在保留原作情节的同时,与时俱进,也增加了许多新的情节元素,并巧妙运用舞台色彩变幻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现了音乐剧《家》从“意象”到“物象”的成长过程。
程乐
关键词:《家》意象物象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人性内涵及实践路径
2022年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开展和深化劳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逻辑基础,是深入诠释劳动教育的人性内涵的基本前提。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一种具有重要人本价值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发人的创造本性、丰富人的社会关系等多重人性意蕴,这充分彰显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关怀。突出劳动教育的人性旨趣,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拓建劳动体验实践平台、积极构建多方位的协同育人机制。
饶小莉王家强
关键词:劳动教育
挖掘多重色彩下的人性内涵——音乐剧《瞿秋白》剧本众家谈
2021年
音乐剧《瞿秋白》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传奇故事。瞿秋白在福建被俘后,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文章《多余的话》,一个月后坦然走上刑场。该剧入选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重点扶持作品。为进一步做好该剧本的加工、提升工作,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20年11月24日召开第八十一期福建省艺术精品创作"火花茶会"。
刘存孜(整理)何慧(整理)
关键词:《多余的话》瞿秋白舞台艺术传奇故事人性内涵音乐剧
挖掘人性内涵和精神价值
2020年
杨晓升已写了数十万字的小说了。在我印象里,杨晓升首先是一个勤奋、优秀的主编,他主持《北京文学》《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这些年,精心浇灌,保持住了两份刊物的质量、声誉,殊为不易,其中倾注了多少心血在里面。我也短期做过大型刊物的副主编,每期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眼胀身疲,那是我人生中一段并不轻松的日子。所以我对杨晓升的负担之重,感同身受。
雷达
关键词:人性内涵感同身受
以偏离的方式接近——论铁凝小说的“同时代性”与个人性内涵
2019年
铁凝的小说虽常常表现出与时代社会主题的偏离,但她并不能也没有回避文学创作与时代的关系问题。她以对"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的表达作为自己的目标,实现的其实是对时代的独特切入。这样一种奇特关系,在她的小说中往往以人物内心的逻辑的方式显现出来。她的小说常常看似无关乎时代,但其实是从更高的层面上表现自己的时代。铁凝的小说,是一种典型的"同时代性"的文学表现。
徐勇傅庶
关键词:铁凝小说个人性
新世纪以来奥斯卡最佳影片人性内涵的变奏
2018年
奥斯卡金像奖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电影奖之一。它之所以能够在商业与艺术上取得双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人性内涵最大限度地契合了社会大众的审美心理,能够激发大众强烈的“陶冶型自由情感”[1]。新世纪以来随着美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人性内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本文试图阐明这些变化的主要美学特征。 一、对人性“真善美”的深度开掘 人性是奥斯卡永恒的主题。“一部电影作品在多大程度上表达了最普遍的人性意义,也就意味着这部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找准了社会大众的审美趣味。”[2]“像《铁翼雄风》《黄金时代》《乱世佳人》《一夜风流》《卡萨布兰卡》等作品无论过去还是今天都显示着永恒艺术魅力。而构成这种艺术魅力的主导因素无非是对普遍人性的眷顾和浓墨重彩。”[3]其中讴歌人性的真善美就是奥斯卡艺术审美一直坚守的审美诉求。
杨怡
关键词:奥斯卡金像奖人性内涵最佳影片《卡萨布兰卡》变奏社会大众
物的人化:六朝士人服饰的人性内涵被引量:1
2018年
六朝服饰开始去礼制化,成为士人个性化的标志物,实现了物的人化,具有了深层次的人性内涵。六朝士人尚褒衣博带,成为玄学风度的现实呈现,象征着玄远高逸的人生境界。巾、屐等个性化装饰物,隐喻着士人的自然率性的品性和生活态度,成为人格化的象征物。服饰成为六朝士人自我主体的确证,表征着士人当下的存在境遇。作为服饰的反动,裸袒是对刻意装饰的抛弃,是身体自然本性的回归,象征了自然本真的存在方式与自由的生存境界。在流于表演性的放纵后,裸袒成为人之自然本性的束缚,成为未着服饰的"服饰"。
马草
关键词:服饰人性玄学
马克思“资本”概念的人性内涵
“资本”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但关于资本的本质则一直存在着争议。一些学者认为资本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资本概念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更是一个哲学概念。本文认为马克思对资本概念的分析虽然首先是经...
王亚栋
关键词:社会关系资本异化
文献传递
野性、理性与神性:论沈从文对人性内涵的生态审美建构被引量:4
2018年
人基于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人性是丰富与复杂的,而野性、理性与神性是人性构成的基本内涵。沈从文基于人性之真、善、美三个维度,从人性的生态和谐理念出发,反思了人性的野性、理性与神性内涵建设问题。沈从文对人性内涵的生态审美建构具有历时性特征和整体性特征,其对人性内涵的生态审美建构拓展了人性审美反思的高度与深度,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建设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何小平
关键词:人性野性神性生态
《局外人》社会内涵人性内涵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加缪的《局外人》以独特的视角,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揭示了现代社会司法组织罗织罪状的邪恶性质,传达着加缪对于现代法律机器对人性精神道德扼杀的观点,通过主人公默尔索的特立独行,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读者诠释了丰富的人性内容。
陈发荣
关键词:加缪《局外人》社会内涵人性内涵

相关作者

金汉
作品数:4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省政协
研究主题:小说创作 中国小说 人性内涵 文学演变 文本
梁田田
作品数:10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局外人》 自然之子 天性 人性内涵 传统女性
刘振东
作品数:24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喜剧电影 高校 文化要素 中国电视剧 传统文化
张茂军
作品数:28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加缪 《局外人》 荒诞 阿尔贝·加缪 存在主义
张厚刚
作品数:53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流氓无产者 诗歌 新世纪诗歌 顾城诗歌 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