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4篇“ 人文基础“的相关文章
人文基础
本书分为五个板块,条分缕析地介绍了世界和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传统与习俗的发生发展,并对一些有影响的文献、著述、作品取其精华作相应的介绍,加以适当的评述,同时选择了一些重要的知识、作品等以思考题的方式对读者进行引导...
向怀林主编
关键词:人文科学
人文基础
本教材内容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传统与习俗五个部分对人文知识进行常识性、基础性介述,体例分为通论、文献、实践三个部分。通论部分内容是对相关人文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性介绍,使学习者对相关人文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基本的了解...
向怀林著
关键词:人文科学
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基于文明交流互鉴视角
2024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坚实的人类共同利益支撑,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对不同文明历史演进与丰富内涵的深入了解,也离不开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我们要以加强文明对话为前提,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路径,以凝聚共同价值为指引,以促进民心相通为动力,积极搭建文化桥梁、厚植价值根基、摒弃文化偏见、筑牢文明基石,鼎力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何苗
美国高校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探析和启示
2024年
文章运用文献研究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文献资源、服务机构、基金会、工具软件、领域专家、数据分析平台和可视化发布呈现平台七个方面并结合实践案例对美国高校的数字人文基础设施情况进行分析,从文献资源、工具软件和专业人才、资金投入、发布呈现平台四个角度为我国完善高校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性建议。
徐彤阳雷妍
关键词:基础设施高校
人文基础学科的知识属性和时代挑战被引量:2
2023年
人文学科的知识属性是人文学科发展的逻辑起点与重要依据。从知识属性来看,人文学科的知识传授以价值涵养为旨趣,知识演进呈现非线性的特征,知识内部构成具有高度的整体性与关联性,研究方法以理解和阐释为核心,研究模式则表现出长周期、慢产出、偏好个体研究的特点。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人文学科的发展面临着新与旧、中与西、认识论与政治论、人文与技术等多重张力。从人文学科的知识属性出发,要实现我国人文学科的高质量长远发展,还需要构建多样且良性的学科生态环境,促进文理融合渗透,回应现实社会的需求与挑战,同时回归人文学科的“人文性”。
文雯吴玥
关键词:人文学科知识属性基础学科
高校人文基础学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方案与策略
2023年
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采取该模式的课程教改探索实践成为许多高校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设计基于混合式教学“六阶段”的教学方案,要充分认识该模式的性质和特征,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努力达成一体化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和特色在教改实践中需要继续探索策略、不断总结经验。历史学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基础学科,对其专业课程开展混合式教改尝试,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教学时空,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当前仍占主流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高校课程教学落地生根。
李超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人文基础学科
奠定人文基础渲染科学精神——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为例
2023年
如果说传统的课文更多着重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话,那从《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这篇课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存在。作者加来道雄是日裔美国籍理论物理学家,他追求借物理研究来演绎自己所认识的人生的意义。教师从科学与人文两个视角建立文本解读思路,可以为学生勾勒更为宽泛的阅读空间。科学人文视角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形成显著的呼应关系,这证实了前者在后者之下的生命力。
叶芹张风
关键词:人文视角
高职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融通路径研究——以“职业人文基础”为例
2023年
公共基础课是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与专业需求相脱离而造成与专业课无法融通的现实困境。文章通过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设计项目化、教学资源开放化、教学评价过程化,探索构建高职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相互融通的路径,以统筹发挥两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生培养从基本素养到职业素养、通识能力到职业能力、“做人”到“做职业人”的转变,从而更好地达成兼具全面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顾丹霞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专业课
数字人文基础设施与全球学术体系的“中心—边缘”模式被引量:1
2023年
数字知识生产中行为体的权力动态机制如何定义全球科学与人文框架?在努力推动建立一个基于平等获取资源、包容性参与和认识论多样性之价值观的网络化全球学术体系方面,学者们到达了哪里?文章通过探讨全球知识基础设施的社会维度--连接、标准化与可获取来介入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以理解全球数字人文的规范和实体化。随着数字实践活动在世界各地的扩展,数字人文社区在努力确保该领域发展中人们的包容性参与和平等机会。文章指出,现有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全球范围内数字人文发展差异的根源。借助科学技术学(STS),文章提出学术共同体可以诉诸数字人文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消除这些不均衡。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分析性概念,将注意力从“结构”转移到合作创造的“过程”,这种合作创造通过参与式设计实现,即重视通过公众参与、共享利益及与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关系来创建网络,而平等的机会以及新型关联形式将从其中萌生。这将涉及在全球知识基础设施之上建立一个由独特的地方社区节点组成的包容性网络。
乌尔苏拉·波利卡-德格尔郭佳楠(译)
关键词:基础设施科学技术学
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模式被引量:2
2023年
“以资源为中心、以用户导向、以技术为支撑”建设的数字人文项目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和新视角。数字人文基础设施是数字人文项目建设的核心内容,图档博机构是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通过文献与网络调研,收集国内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案例,对其建设方法与思路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数字化—数据化—知识化—可视化”的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模式。
司雯蒋冠
关键词:基础设施

相关作者

李乐山
作品数:26被引量:211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人格 人文 教育模式 人机界面 PHA
张煜
作品数:91被引量:277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肝癌 门静脉高压症 线粒体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李玛丽
作品数:12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人文基础 课程 人文 创意 环境描写
吕遂峰
作品数:16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高职教育 民族精神 精神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价值
江兴代
作品数:22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安庆市教育局
研究主题:教育超市 学校文化 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 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