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674篇“ 传统文化精神“的相关文章
新时期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钢琴音乐结合创作的研究
2025年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经几千年的努力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并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同时,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要素,也是中国钢琴艺术创作的不竭资源与宝藏。将传统文化精神注入钢琴艺术中,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促进我国钢琴艺术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创作者要按照各自的观察视角、艺术品位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和审美观念的钢琴作品,并充分体现民族精神,优化整体演奏激发及情感处理方式,最终形成独特的中国钢琴艺术。
王昕
关键词:传统文化精神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挖掘代表性符号因素 解读传统文化精神内核
2024年
这是一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普及性读物,选取民俗、节气、瓷器、建筑、诗词、骚文、家训、汉字、绘画、楹联等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以通俗的语言解读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阐述其发展历史和思想流变,力求多角度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独特魅力。
朱辉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家训内核
传统与变革:当代视角下岭南传统文化精神的演变与新解构
2024年
该文旨在深入探讨岭南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及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演变与发展。从岭南地区的历史、地理及社会结构出发,对岭南文化精神进行溯源,剖析其追求天人合一、包容开放、坚韧不拔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岭南文化精神经历了从封闭排外到开放包容、从实用主义到人文关怀、从传统保守到创新进取的演变。通过研究岭南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社会变迁和文化特色,进一步促进中国区域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新时代岭南文化精神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只有在文化传承中坚持世界性、时代性、历史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才能实现文化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周慧丽
关键词:岭南文化文化精神传统文化
文化主体性与传统文化精神的文学表达——以1980—1990年代的小说创作为核心
2024年
文化主体性是文学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民族文化主体内涵,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自觉和传统文化精神的表达是其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对于历史与传统道德伦理关系的思考;其二,在走向世界文学的过程中,“寻根文学”对于文化之根脉的寻找与呼唤;其三,在表现民族精神的探索中,民间文化传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丛新强王光东
关键词:文化主体性传统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精神的探寻: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价值重构
2024年
“封神”故事在中国流传已逾千年,电影界很早就关注这一题材。随着现代电影工业体系的发达以及电影审美旨趣的变化,“封神”题材再度被改写。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新的影像书写方法与观众见面,在传统文化记忆唤起的同时完成了重新构建,由此开启了一次符合现代消费者审美的“神话重述”之旅。
林锦坚
关键词:现代电影传统文化精神影像书写文化记忆审美旨趣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策略分析
2024年
在我国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无数优良传统文化精神,然而经过岁月的洗涤,如今的青少年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这不仅给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带来了阻碍,还不利于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必要性,探讨语文学科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制定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策略,实现打造高质量语文课堂、促进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李金凤
关键词:初中语文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教学策略
《声无哀乐论》的内涵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关联
2024年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哲学史、美学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音乐美学的代表作,认为音乐的价值不在于情感的表达或情绪的激发,而在于音乐本身的纯粹性和美学上的追求。嵇康主张音乐应该超越情感和功利,追求自由、和谐和纯粹的美。《声无哀乐论》产生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其音乐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体自由”“中和”等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仍具启发意义。
孙思冰姜楠
关键词:《声无哀乐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视域的设计美学标准刍议
2024年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设计美学精神,对当下中国设计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该文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设计哲学,强化中国设计的文化脉络和主体认知,并提出新时代设计美学方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吴海波
关键词:传统文化设计美学
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化转译——以舞剧《只 此青绿》为例
2024年
最近几年,“文化出圈”作为一种热门且值得关注的现象,时常在我们身边出现。但与此相关的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青年群体中出现的亚文化现象。其中,研究者尤其关注以二次元、汉服等为代表的小众化、相对独立的亚文化如何迅速崛起实现破圈,在内部范围不断巩固自我认同感,对外增强自身影响力壮大群体,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
朱子焓
浅析河南大调曲子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2023年
2017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王斐斐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人文学术求同存异

相关作者

董治年
作品数:29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设计 视界 设计管理 设计观
萧力争
作品数:79被引量:631H指数:17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茶树 茯砖茶 黑茶 茶叶 红茶
戢斗勇
作品数:74被引量:208H指数:5
供职机构:佛山大学
研究主题:儒学 经济道德 心学 儒家 中华民族
黄小平
作品数:55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红河学院
研究主题:互文性 互文性研究 文学语言 哈尼族 旅游文学
刘仲华
作品数:1,072被引量:5,332H指数:35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茯砖茶 茶叶 黑茶 儿茶素 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