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4篇“ 伤寒学“的相关文章
伤寒
本书以《伤寒论》及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术成就为研究对象,以六经辨证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
熊曼琪主编
伤寒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配套教用书:本书是相关高等教材的辅导用书,从“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界定内容,通过“难点”的“精析”对本科的辨证论治体系进行系统讲述。
周春祥编著
关键词:伤寒论
伤寒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供中医类专业用):本书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伤寒”的概念、性质、术地位、术沿革与成就,后几章分别论述了六经病、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的病因病机与...
熊曼琪主编
关键词:中医院校伤寒论
伤寒
本书从体质、病因、病理、辨证、治疗和论治规律等方面研究与阐扬《伤寒论》。
张丰强主编
关键词:伤寒学说
“精诚合一”理念下《伤寒琢》辅助伤寒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4年
目的:明晰《伤寒琢》在中医伤寒课程中的教效果。方法:在2020~2021年第一期,选择南京中医药大两个同年级相同专业中医本科大三班级,分别设为对照组(n=53)及试验组(n=51),每组总课时皆为72时,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伤寒论教,而试验组则在传统教基础上,适当压缩教材教时间,在平时教过程中融入《伤寒琢》相关教内容。期末课程结束后,两组分别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临床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考核及统一试卷考试,具体为中医临床诊疗操作、医德考核及SP打分,各占总成绩20%,而试卷考试占总成绩40%;最后将2大考核部分、4个项目成绩按比例计算总成绩。结果:对照组缓考3人,试验组缓考2人。SP考核中,中医临床诊疗操作、医德考核及SP打分成绩两组差异皆有统计意义(P<0.05),而卷面成绩无统计差异(P>0.05)。最后两组总成绩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将《伤寒琢》内容融入中医伤寒实践中,并不影响生卷面成绩,且对生的医德修养、临床诊疗水平及总体习成绩皆有促进作用。
马俊杰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
明清伤寒身体认知思维转型:理与六经身体观转型研究
六经身体观,是伤寒以六经体系为身体概念,对身体、身体现象的综合认知。明代以前,伤寒医家主要从经络、脏腑维度对六经体系进行身体化的理论建构。及至明清,伤寒术呈现深度儒化趋势,受理思想影响,明清伤寒医家的身体认知...
金悦彦
关键词:伤寒论六经身体观理学
重思辨 强思政——伤寒三维立体式教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被引量:2
2023年
结合国家新医科教育理念,围绕生思辨能力不足、适配教资源匮乏、理论教与临床相对脱离等进行课程改革。我们秉承“大医精诚,守正创新”的理念,注重生中医思辨能力的提升,强化课程思政的融入,中西汇通,文理交融,在课程内容重构、教方法创新、教环境创设、教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基本教、主体教和拓展教三个维度组织教活动,打造了线上线下混合、课堂临床互联的立体式教新模式。
陈少芳张喜奎黄海许克祥梅之凌
关键词:伤寒学教学模式
长安医伤寒的传承与发展被引量:4
2021年
唐代医家孙思邈、王焘收录整理《伤寒论》以后,经过历代长安医家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探索,《伤寒论》在三秦大地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传承发展。在历代研究运用伤寒说的长安医家中,有伤寒研究专著传世和载入史册的医家有元代王履、明代刘纯、杨珣、刘智,清代陈尧道、王梦祖、白衍、张炯、王鼎,近代黄元御、麻瑞亭、成友仁、米伯让、杜雨茂等。由于他们的研究探索,实践总结,代代相传,使伤寒说成为长安医传承发展的一条主线,彰显了长安医源远流长的强大生命力。
周永学
关键词:伤寒论学术贡献传承
章太炎治伤寒思想探微被引量:3
2019年
中医思想是章太炎术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伤寒思想又是其中医思想的核心。本文指出了章氏重视《伤寒论》的原因,他以伤寒病的特征和疗法证明了中医在中西医优劣争论中存在的价值,体现了中医重疗效的实证主义思想。章氏的伤寒论症不论因,不与经脉联系。他从广义上论伤寒,以病证为主,解决了伤寒上的寒温之争,并由广义伤寒观对治温病提出了具体辨证论治方法。但他以西医的脏腑理论和解剖生理来评价分析《伤寒论》中的六经病以及中医经脉,或许有着不合宜之处。
陈西秦艳郭小舟
关键词:《伤寒论》中医思想章太炎
“线下-线上-门诊”经方医师承模式对生《伤寒》课程习及临床思维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线下-线上-门诊"经方医师承模式对生《伤寒》课程的习以及临床思维的影响。方法从"师承班"中选出正在习《伤寒》课程的中医专业2014级30名生作为实验组,另从2014级剩余生中随机抽取30名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校常规教;实验组在校常规教的基础上,由教师引领,增加师承班教内容。两组生均参加《伤寒》课程的统一考试及临床病例分析测验,比较两组生的《伤寒》考试成绩及临床病例分析测验成绩。结果实验组《伤寒》考试成绩和临床病例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两者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线下-线上-门诊"经方医师承模式可以提高生《伤寒》课程习效果,增强其临床思维能力,可作为中医专业师承制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
丁晓洁肖相如王醊恩杨毅于晓飞王科军叶蕾董正平
关键词:伤寒论师承教育临床思维

相关作者

李赛美
作品数:443被引量:1,530H指数:19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伤寒论》 伤寒论 糖尿病 经方 降糖三黄片
万晓刚
作品数:97被引量:410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伤寒论》 伤寒论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伤寒
王庆国
作品数:800被引量:5,167H指数:3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伤寒论》 伤寒论 证候 证候要素 半夏泻心汤
陈少芳
作品数:37被引量:289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伤寒论 《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 消化性溃疡 含药血清
曹东义
作品数:149被引量:249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中医 中医学 扁鹊 中医理论 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