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49篇“ 低剂量电离辐射“的相关文章
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特勤官兵健康教育内容的思考
2024年
目的通过对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特勤官兵健康现状及健康素养的分析,探讨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特勤官兵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内容,为健康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检索有关我军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特勤官兵各方面健康素养及健康现状的文献,分析各方面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健康教育内容建议。结果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提高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特勤官兵电离辐射损伤与防护常识、特殊环境和特殊作业防护常识、常见慢性病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心理健康维护知识、营养膳食知识、基本急救和战救互救技能、科学运动及训练伤防护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等九个方面的认知是提高他们健康素养和提升军事作业能力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措施。结论建议从以上九个方面入手对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特勤官兵进行健康教育,真正提高健康教育质效。
邓佑兴熊毅由伟雷伟贤刘文婷鲁华山
关键词:低剂量电离辐射
分次低剂量电离辐射在诱导EA.hy926细胞衰老中的作用
2024年
目的 探讨分次低剂量电离辐射(LDIR)在诱导EA.hy926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EA.hy926细胞分为0、50 mGy×4、100 mGy×4、200 mGy×4组,采用X射线辐照后分别培养24、48和72 h,检测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衰老相关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DKN1A和CDKN2A基因mRNA水平、活性氧(ROS)、总抗氧化能力(T-AOC)、磷酸化H2A组蛋白变体X(γ-H2AX)水平。结果 LDIR辐照4次后,与对照组相比,24、48和72 h,各剂量组细胞核面积增大,细胞边缘模糊,SA-β-gal阳性面积均增加(P <0.05);辐照4次后24和48 h,100 mGy×4组和200 mGy×4组的CDKN1A基因mRNA水平升高(P <0.05),48和72 h,100 mGy×4组和200 mGy×4组CDKN2A基因mRNA水平升高(P <0.05);辐照4次后24、48和72 h,各剂量组ROS荧光强度升高(P <0.05);辐照4次后24 h,100 mGy×4组和200 mGy×4组T-AOC水平升高(P <0.05),48 h和72 h,各剂量组T-AOC水平均升高(P <0.05);辐照4次后24 h,各剂量组γ-H2AX荧光强度升高(P <0.05),48和72 h,100 mGy×4组和200 mGy×4组γ-H2AX荧光强度均升高(P <0.05)。结论 分次LDIR可通过影响细胞氧化-抗氧化及氧化损伤水平诱导EA.hy926细胞衰老,其中100 mGy和200 mGy效应较明显。
蔡雅诗黄伟旭张灵钰张敏李慧娴闻昌勇何志妮邹剑明陈慧峰
关键词:低剂量电离辐射氧化应激DNA损伤细胞衰老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淋巴细胞氧化应激及DNA损伤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137)Cs γ射线照射后正常人淋巴细胞(AHH-1)是否产生氧化应激及DNA损伤,并引发DNA修复。方法:以剂量率为8.32 mGy/min的^(137)Cs γ射线照射AHH-1细胞,剂量分别为0(未照射)、0.01、0.02、0.05、0.075、0.1和0.2 Gy,照射后分别培养1、24、48和72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变化;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细胞氧化损伤水平;免疫荧光方法分析γH2AX和53BP1焦点形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CDKN1A、DDB2和POLH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未照射组相比,照射后24和48 h,各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强(P<0.05);照射后48 h,MDA水平和SOD活性在0.2 Gy剂量组发生显著变化(P<0.05);0.02~0.075 Gy和0.2 Gy剂量组ROS相对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5);0~0.2 Gy γ射线照后1 h,γH2AX和53BP1焦点数量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与未照射组相比,照射后48 h,DDB2和POLH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引起人淋巴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和DNA损伤,并促进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发生改变。
孙鑫李爽陆雪蔡恬静刘雅刘青杰张伟
关键词:电离辐射Γ射线人淋巴细胞氧化应激DNA损伤
低剂量电离辐射人群健康效应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我国核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离辐射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职业人群以及公众暴露在低剂量电离辐射环境中,其对人群的健康效应包括致癌和非致癌效应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目前关于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接触对人群的健康效应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因此,本文对国内外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人群的健康效应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健康效应影响的机制研究以及人群防护策略的制定等提供科学依据。
魏鑫荻陈维王进
关键词:低剂量电离辐射实体癌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肝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探讨放射工作人员低剂量电离辐射受照剂量与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为研究针对性辐射防护对策以及保障职业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9-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1 748名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按照体检类别分为岗前组495人、在岗组1 253人。收集两组电离辐射受照剂量监测结果及健康体检数据中的肝功能指标相关资料[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和白球比(A/G)]。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岗组GGT异常检出率高于岗前组,ALB异常检出率于岗前组(χ^(2)分别为7.494、4.685,P<0.05)。调整性别、年龄和工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均有效剂量是影响放射工作人员ALT、GGT异常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2.945、2.865,P<0.05)。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使放射工作人员的部分肝功能指标出现异常,低剂量电离辐射是影响放射工作人员ALT、GGT异常的危险因素。
黄婷刘仲寇琰陈芳芳萧阳许华茹高希宝
关键词:低剂量电离辐射受照剂量肝功能
低剂量电离辐射长期暴露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电离辐射在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长期职业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的远期健康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分析国内外对低剂量电离辐射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甲状腺、免疫系统、眼晶状体、肝脏、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的影响,各研究结论虽存在差异,但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创建完善的健康监护机制,不断改进工作环境,降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放射工作人员应切实做好职业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升自我防护意识。
李秀婷胡晓江董秋俞敏涂雷王博深赵亮亮曹影张红兵
关键词:低剂量电离辐射眼晶状体血液系统
一种低剂量电离辐射导致细胞早期生物效应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剂量电离辐射导致细胞早期生物效应的检测方法,属于辐射细胞生物学效应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低剂量电离辐射导致细胞早期生物效应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受到低剂量电离辐射的细胞固定后,采用共聚焦拉曼光...
刘樱陈钧陈珊林兰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HBE细胞氧化应激及损伤修复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LDIR)对HBE细胞氧化应激及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HBE细胞分为0、50、100、200 mGy组,采用X射线照射后分别培养24 h和48 h,检测细胞存活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以及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PPP2R2D和TP53基因转录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辐照后24 h,各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剂量组MDA水平均显著升高,GSH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8-OHdG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PP2R2D基因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50 mGy组T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辐照后48 h,50 mGy组细胞存活率达到最高,MDA水平显著降,8-OHdG水平显著降,PPP2R2D基因和TP53基因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0 mGy组细胞GSH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DIR特别是50 mGy的辐射可影响HBE细胞氧化-抗氧化水平以及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差异表达。
周林倩黄伟旭蔡丽娜柯伟奕张灵钰蔡雅诗张素芬杨萍邹剑明陈慧峰
关键词:低剂量电离辐射氧化应激DNA氧化损伤DNA修复
低剂量电离辐射下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浑浊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低剂量电离辐射下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浑浊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职业病体检的1455名放射工作人员体检资料及其2011至2021年共10年内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统计分析晶状体浑浊情况与性别、年龄、放射剂量、工种和放射工龄等影响因素。结果1455名放射工作人员共检出晶状体浑浊者105例,浑浊率为7.22%,其中后囊下晶状体浑浊共52例(49.52%,52/105);晶状体浑浊率随年龄、工龄的增长而增高呈线性趋势关系(χ^(2)_(年龄)=111.97,χ^(2)_(工龄)=78.69,均P<0.001);随着总放射剂量、年均放射剂量的升高晶状体浑浊比例逐渐升高(χ^(2)_(总放射剂量)=46.90,χ^(2)_(年均放射剂量)=15.82,均P<0.001)。年龄、工种及总剂量为影响后囊下浑浊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B=0.066,OR=1.068,95%CI=1.035~1.103,P<0.05;总剂量:B=0.105,OR=1.111,95%CI=1.033~1.194,P=0.005),前3位工种依次为核医学(6/51)、放射治疗学(14/240)、介入放射学(18/340)。结论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浑浊率与年龄、放射剂量、工种和放射工龄有关,核医学出现后囊下浑浊的危险性最高。
潘萍萍胡祖应金琪钟皓诚谢巧英
关键词:晶状体
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眼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差异mRNA表达谱的鉴定
2023年
长期受到低剂量电离辐射的人群,眼晶状体浑浊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阐明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眼晶状体浑浊的机制,对白内障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以0.2 Gy 137 Cs和2 Gy 60 Coγ射线照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不同剂量照射后48 h表达量产生差异变化的mRNA,0.2 Gy与2 Gy、0.2 Gy与0 Gy、2 Gy与0 Gy比较组分别鉴定出3690、3304、3970个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技术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大多参与氧化磷酸化、细胞增殖、细胞粘附等相关通路。SRA01/04和HLE-B3细胞经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24 h、48 h,用Real-time PCR验证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PIM1、HMGB1、BRE、JUN)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两种细胞中,PIM1、HMGB1和BRE基因在照射后24 h,大部分低剂量组相比于未照射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48 h仍然有升高趋势,2 Gy照射后48 h,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或回到基线水平。本研究表明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以诱导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谱的改变,差异表达的基因参与了细胞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有助于揭示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眼晶状体浑浊并诱发白内障的分子机制。
王萍范莉陆雪高玲刘青杰田梅
关键词:低剂量电离辐射

相关作者

刘树铮
作品数:303被引量:875H指数:1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低剂量辐射 电离辐射 胸腺细胞 小鼠 X射线全身照射
龚守良
作品数:307被引量:980H指数:1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电离辐射 细胞凋亡 电离辐射诱导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进程
王庆蓉
作品数:149被引量:27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多糖 低剂量电离辐射 薯莨 电离辐射 淋巴母细胞
陈伟
作品数:1,173被引量:6,033H指数:29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骨折 成人 性别分布 流行病学研究
蒋定文
作品数:193被引量:70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多糖 免疫调节 低剂量率 方格星虫多糖 小鼠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