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23篇“ 住房条件“的相关文章
中国城乡家庭住房条件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2024年
住房是安居之本,是民生之要,更是社会和谐之根基,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基于第五、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中国城乡家庭住房条件的发展水平,运用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中国城乡家庭住房条件差异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城乡家庭住房条件差异呈现下降趋势,但空间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东-东北部间的差异水平最大。通过Shapley值分解法进一步对城乡家庭住房条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因素能显著影响城乡家庭的住房条件,而住房因素和人口因素对城乡家庭住房条件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且各因素的贡献率存在明显波动性。研究结论为政府精准化制定城乡住房发展计划、全面推进城乡融合提供了思路参考。
周真禅周建军
关键词:住房条件城乡差异基尼系数
价值还是需求?——住房条件对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影响研究
2024年
伴随第二次人口转型和家庭现代化进程,我国老年人居住安排出现新的变化特点。文章利用CGSS2021数据综合考虑宏观社会结构和微观代际关系,采纳二元回归模型,将控制变量分为文化因素、需求因素和社会人口因素,探究住房产权、住房面积和住房数量对老年人是否与后代同住的影响及城乡差异。实证分析发现,住房对居住安排具有抑制和促进的双重效应。无论城乡,没有住房和现住房产权、住房面积越大、年龄越小、无配偶的老人越可能与后代同住;养老观念、文化程度、社会保险、自评健康状况和性别与居住安排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关系。城市老人受现代观念的影响更加深刻,其代际同住安排呈现更明显的子代需求倾向。
石人炳覃玲
关键词:住房条件
中等规模城市居民住房条件的时空分异格局及驱动机制——以肇庆市为例
2024年
中等规模城市住房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长期被学术界所忽视。文章基于肇庆市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分乡镇街道人口普查数据,构建肇庆市居民住房条件评价体系,分析2010—2020年肇庆市居民住房条件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相关特征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肇庆市居民住房条件的空间差异特征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高分区域由东南向西北转移;2)肇庆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10年间住房总体条件得分的空间集聚度变化不大,建成年代、建筑结构和住房生活设施得分的空间集聚度大幅下降;3)2020年,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的住房条件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异格局,乡村住房的人均建筑面积子系统主导该市所有居民住房条件的空间分异格局;4)驱动机制方面,早期的城市形态构成肇庆市住房条件空间格局的历史基础,政府政策与规划是塑造空间格局演变的关键动力,住房市场的过滤效应进一步强化既定的空间格局。
刘晔陈安琪刘华扬冯志昕
关键词:住房条件信息熵全国人口普查
强化财政资源统筹 改善群众住房条件
2023年
天津作为传统老工业城市,建成区面积大、时间久,住房改善需求大。同时,老旧小区多,且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设施破损、市政配套设施不齐、服务设施不全等问题,宜居程度与居民期待存在较大差距。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强化财政资源统筹,集中财力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吴丽祥
关键词:市政配套设施资源统筹住房条件老工业城市住房保障体系
杭州创新公租房“三化”保障机制 有效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
2023年
近年来,杭州市住保房管局以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创新公租房保障模式,采用货币补贴与实物配租并举方式,通过精准化、数字化、一体化保障,有效改善低收入、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2022年,市本级公租房在保家庭19.5万户,其中实物配租保障约5.1万户、货币补贴保障约14.4万户,累计发放补贴38.65亿元,相关工作经验获住建部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关键词:公租房货币补贴实物配租
最低工资标准改善了我国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吗?——基于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最低工资制度是保障我国低收入群体获取足额劳动报酬,提高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重要手段。“居者有其屋”,是千百年来的社会理想,也是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此背景下,分析最低工资制度对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的实际影响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调队2002—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以2004年最低工资制度实施为政策冲击,检验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这一政策制度对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和人均住房价值的影响。结果发现:最低工资提升对人均住房价值有促进效应,对人均住房面积有抑制效应。本文进一步检验了城镇低收入家庭的房屋产权性质、其他房产拥有情况,以及抚养青少年和赡养老年人情况对最低工资家庭住房条件的影响,并发现:拥有商品房产权或拥有其他住房的最低工资家庭表现出更高的人均住房价值促进效应和更低的人均住房面积抑制效应,存在青少年抚养情况和老年人赡养情况的最低工资家庭则分别表现出更高的人均住房面积抑制效应和更低的人均住房价值促进效应。因此,在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商品房市场,适当修建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房以及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等相应配套政策,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
秦蒙金岳
关键词:最低工资标准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
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的实践被引量:1
2022年
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苏北老区人民殷切嘱托的重要举措,是实施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牛鼻子"工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省政府已连续三年将其列为民生实事,省委一号文件对江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出了针对性部署,并明确提出:"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鼓劲苏中苏南地区结合实际,积极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到2021年底,全面完成苏北地区三年30万户农户改善任务。"
张松
关键词:中央一号文件住房条件乡村建设脱贫攻坚民生实事
农村住房条件改善配套电力建设与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2022年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江苏省委省政府把苏北农房改善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宿迁市委市政府大胆探索、稳妥推进,提出了2018—2020年三年改善农民住房15.4万户任务,明确“农房改善工作始终走在苏北前列”的工作要求,通过先行先试打造苏北样板。
沈冠军张海军
关键词:农民住房住房条件农房
住房条件、社区环境与城镇老年人健康 ——基于CFPS2016数据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健康老龄化理念成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关键。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当前正加快完善以健康为中心的养老体系。居家养老作为中国老年人最重要...
姜凌晨
关键词:住房条件社区环境老年健康
大萧条时期援苏外国技工的住房条件
2021年
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彼时,正值苏联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它充分抓住了这一机会,从西方引进了大批先进技术和设备,还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工。1932年,在苏联各地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约2万人(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张丹
关键词:第二个五年计划大萧条时期住房条件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

相关作者

文林峰
作品数:138被引量:311H指数:9
供职机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研究主题: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业 装配式建筑 住房保障 新型建筑
吉炳轩
作品数:96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研究主题:城镇化建设 经济社会 执法检查 全国人大常委会 副委员长
汪光焘
作品数:264被引量:1,291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研究主题:城市交通 城乡规划 科学发展观 城镇化 建设部
贾康
作品数:1,265被引量:8,204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研究主题:财政政策 公共财政 财政 财税 积极财政政策
吴宁建
作品数:27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常州市翠竹中学
研究主题:校长 住房制度改革 地理教师 教育即生活 住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