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8篇“ 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的相关文章
单体对球形孢子丝菌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
背景:  孢子丝菌病是一种由申克孢子丝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病病,多见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该病的致病菌是申克孢子丝菌复合体,包括巴西孢子丝菌、狭义申克孢子丝菌、球形孢子丝菌。球形孢子丝菌引起的感染几乎分布在全世...
ABDULHAKIM SALAD NAGEYE
关键词:孢子丝菌病中药单体抑菌效果
口腔念珠菌病的菌群分布特点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分析口腔念珠菌病的菌群分布特点,研究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随机抽取口腔念珠菌病患者85例,分离菌株,并采用显色培养基培养,鉴定分离株的菌群分布特点;进行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检测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的敏感率(66.7%)显著高于伊曲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的敏感率(3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24,P=0.016,P<0.05)。结论口腔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并有一定的耐现象,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性好。
张华董培
关键词:口腔念珠菌菌群分布抗真菌药敏试验伊曲康唑
着色芽生菌病致病菌Cladophialophora carrionii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
本研究包括81株Cladophialophora carrionii菌株,由47株委内瑞拉菌株,20株中国菌株,9株南非菌株和6株澳大利亚菌株组成。检测了体外81株Cladophialophora carrionii菌株...
邓淑文G.S.de Hoog廖万清L.YangM.J.Najafzadeh潘搏陈敏潘炜华J.F.Meis.
关键词:着色芽生菌病
氟康唑治疗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疗效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氟康唑对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疗效,检测孢子丝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探讨孢子丝菌病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对60例孢子丝菌病患者给予氟康唑片口服治疗[成人首次100mg,以后50mg,儿童3~5mg/(kg.d)],30例患者给予10%碘化钾溶液10mL口服治疗,并采用E-test法检测其中10株孢子丝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氟康唑组有效率为95.00%,碘化钾组为86.67%。采用E-test法检测10株孢子丝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MIC值,范围分别为>256μg/mL,0.012~8.0μg/mL。结论氟康唑对孢子丝菌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申克氏孢子丝菌对对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较低。E-test法可以作为一种孢子丝菌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
张晓冬徐莉张莉敏
关键词:孢子丝菌病氟康唑伊曲康唑
马尔尼菲青霉菌广西野生竹鼠寄生株与临床人分离株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
目的:为临床选择高效低毒的抗真菌物治疗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提供理论参考,并据此实验结果分析和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竹鼠...
陈集敏
关键词:体外药敏试验
文献传递
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疗效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氟康唑、伊曲康唑对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疗效,检测孢子丝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探讨孢子丝菌病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对120例孢子丝菌病患者分别给予氟康唑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治疗,30例患者给予碘化钾溶液口服治疗,并采用E—test法检测其中10株孢子丝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氟康唑对孢子丝菌病的总有效率为95.00%,伊曲康唑对孢子丝菌病的总有效率为96.66%,碘化钾溶液对孢子丝菌病的总有效率为86.67%.采用E—test法检测10株孢子丝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MIC值,范围为2~256mg/L,0.012~8.0mg/L.结论申克氏孢子丝菌对伊曲康唑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对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较低,但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孢子丝菌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小.
张晓冬徐莉靳云霞张莉敏
关键词:氟康唑伊曲康唑孢子丝菌病临床疗效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
氟康唑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口腔黏膜念珠菌病临床观察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氟康唑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茵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口腔黏膜念珠茵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敏感性,了解体外真茵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26例确诊为口腔黏膜念珠茵病患者给予氟康唑片口服治疗,对32例患者给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治疗。采用Etest法检测30株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氟康唑片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94.44%,真菌清除率为94.44%;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有效率93.75%,真菌清除率93.75%。采用Etest法检测30株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IC值,范围分别为0.0160—4μg/ml和0.250—2μg/ml。结论氟康唑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疗效好,副作用小。Etest法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在临床实验室使用。
张晓冬徐莉靳云霞
关键词:氟康唑伊曲康唑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
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的新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郑玮清严洲平李若瑜王文莉
关键词: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真菌感染
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多量与微量稀释法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对比研究酵母菌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多量与微量稀释法。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药敏试验方案的多量稀释法和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45株念珠菌(包括来自国外AIDS患者的28株氟康唑耐株,15株国内临床分离株和2株ATCC模式株)对氟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 采用NCCLS推荐的多量稀释法与微量稀释法测定45株念珠菌对氟康唑的MIC值一致为91%。结论 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的多量稀释法与微量稀释法有较好的一致性,微量稀释法可以做为一种较好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
张晓冬
关键词:微量稀释法MIC氟康唑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酵母菌
致病性外瓶霉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 测定致病性外瓶霉的物敏感性 ,对不同物间最小抑菌浓度 (MIC)的差异以及各菌种间物敏感性差异进行比较 ,为指导临床正确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参照M 2 7-a方案中的微量稀释法 ,受试菌株包括 13株皮炎外瓶霉 (E dermatitidis) ,17株甄氏外瓶霉 (E jeanselmei) ,13株丛梗孢外瓶霉 (E moniliae) ,10株棘状外瓶霉 (E spinifera)及 4株威尼克外瓶霉 (E werneckii) ;所研究的物为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二性霉素B及 5 -氟胞嘧啶。结果 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和 5 -氟胞嘧啶的MIC均值分别为 0 10 μg/mL、0 0 7μg/mL、6 48μg/mL、4 16μg/mL、和7 2 6μg/mL ,后 4种物均存在耐及剂量依赖性敏感菌株 ;不同菌种间对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及 5 -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外瓶霉对二性霉素B高度敏感 ,大多数菌株对伊曲康唑较为敏感 ,而对氟康唑及 5 -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则稍差 ;
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
关键词:外瓶霉抗真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

相关作者

张晓冬
作品数:48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孢子丝菌病 伊曲康唑 氟康唑 临床疗效 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
徐莉
作品数:25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伊曲康唑 临床疗效观察 氟康唑 孢子丝菌病 临床疗效
张莉敏
作品数:13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尖锐湿疣 疗效评价 伊曲康唑 氟康唑 临床疗效
李若瑜
作品数:714被引量:3,620H指数:2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抗真菌药物 烟曲霉 特比萘芬 伊曲康唑 念珠菌
靳云霞
作品数:12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疗效 伊曲康唑治疗 伊曲康唑 氟康唑 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