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篇“ 依替膦酸二钠“的相关文章
- 依替膦酸二钠
- 宋德成冯红
- 本课题合成了依替膦酸二钠,是有效的骨吸收抑制剂或谓破骨细胞的抑制剂。它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防治骨质疏松证药物雌激素、降钙素、氟化钠相比较,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及成本低廉等特点。该药合成工艺简单,问世后填补了我国...
- 关键词:
- 关键词:依替膦酸二钠骨质疏松
- 依替膦酸二钠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依替膦酸二钠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OC)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西电集团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2例, 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 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阿仑膦酸钠维D3治疗, 联合组采用依替膦酸二钠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密度、血清相关因子[PTH、O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12%, 39/41)高于对照组(80.49%, 33/41),P<0.05。治疗3、6个月后, 联合组VAS评分、ODI低于对照组, 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高于对照组, 血清PTH、OC、TRACP-5b、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20%, 5/41)与对照组(4.88%, 2/4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替膦酸二钠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治疗骨质疏松, 可提高骨密度, 缓解骨痛, 调节血清PTH、OC水平。
- 李晶王斌
- 关键词:骨质疏松依替膦酸二钠骨密度骨钙素
- 维D钙咀嚼片联合依替膦酸二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维D钙咀嚼片联合依替膦酸二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骨科诊疗的120例骨质疏松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依替膦酸二钠片,0.2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维D钙咀嚼片,1片/次,2次/d。两组用药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骨代谢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经治疗,治疗组出现腰痛、背痛、胸闷、肌肉痛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N-MID)均显著升高,而β-胶原片段(β-CTX)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骨代谢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发生发生率是5.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7%(P<0.05)。结论 维D钙咀嚼片联合依替膦酸二钠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改善机体骨代谢,调节机体血清学指标,值得借鉴和推广。
- 杨洪伟王勤李向洋薛华伟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碱性磷酸酶
- 依替膦酸二钠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中实行依替膦酸二钠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择1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行钙尔奇D单独治疗的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参照组,将行依替膦酸二钠与钙尔奇D联合治疗的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验证参照组以及实验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BMD评分、临床有效率。结果实验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临床有效率96.25%显著高于参照组临床有效率8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后BMD评分(0.48±0.03)对比参照组数据(0.46±0.0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后BMD评分(0.48±0.03)对比治疗前数据(0.46±0.0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依替膦酸二钠治疗应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疗效比较显著,具有临床广泛借鉴的价值。
- 余凯李华龙程慎杰苏建敏
- 关键词:依替膦酸二钠老年性骨质疏松骨密度骨转换指标
- 利用31P NMR谱快速测定依替膦酸二钠片中依替膦酸钠及其杂质的含量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建立核磁共振磷谱分析方法同时测定依替膦酸二钠片中依替膦酸钠及其杂质亚磷酸根、磷酸根的含量。方法:以重水为溶剂,草铵膦为内标,采用5 mmBBO探头测定,温度为296.5 K,扫描64次,对3批依替膦酸二钠片样品进行测定,并与非水电位滴定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依替膦酸钠、亚磷酸根、磷酸根摩尔浓度分别在1.25~400.00、1.25~400.00、1.00~400.00 m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00),检测下限分别为1.25、1.25、1.00 mmol·L^-1,精密度RSD为0.10%~0.43%(n=6),片剂的平均回收率为99.2%~101.8%,RSD为0.028%~0.42%(n=5),3批样品主成分含量分别为95.65%、97.53%、96.47%。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依替膦酸二钠片质量控制提供新的分析依据。
- 李添宝田智娟尹帮少
- 关键词:磷酸根
- 依替膦酸二钠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分析依替膦酸二钠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三二0一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按照接受治疗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依替膦酸二钠,两组治疗时间12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股骨颈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均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骨密度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腰背疼痛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rap-5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Balp和对照组的Trap-5b和Balp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rap-5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替膦酸二钠可有效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及骨疼痛,有效降低Trap-5b和Balp水平,抑制破骨过程,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需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合理选择用药。
- 熊慧丽赵晓宏周庆元柳杨王佳丹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依替膦酸二钠骨密度BALP
- 离子色谱法测定依替膦酸二钠及其片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抑制电导检测法测定依替膦酸二钠及其片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IonPac AS11-HC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30 mmol·L-1KOH溶液为淋洗液等度洗脱,抑制电导检测磷酸根、亚磷酸根等有关物质以及依替膦酸二钠的含量。结果:依替膦酸二钠在0.0021~0.1243 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依替膦酸二钠、磷酸和亚磷酸的检出限(S/N=3)分别为0.66 ng、0.36 ng、0.15 ng,片剂的平均回收率为98.0%(RSD=0.5%),各杂质与主成分色谱峰能够完全分离。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可用于依替膦酸二钠及其片剂的质量控制。
- 熊婧吴建敏岳志华胡昌勤
- 关键词:离子色谱抑制电导检测羟乙膦酸钠磷酸根
- 依替膦酸二钠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节段性骨缺损修复的影响及靶基因的探索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①观察依替膦酸二钠对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缺损修复的影响。②探求双膦酸盐类药物影响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缺损修复的靶基因。方法取6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20只加入空白对照组(N组),余下40只药物干预组(D组)、模型组(M组)。D组、M组予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N组予行假手术。首次造模成功后饲养3个月,然后3组均建立节段性骨缺损模型。药物组每周给予依替膦酸二钠(4.0 mg/kg)肌注1次;模型组和空白组每周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肌注1次。在骨缺损模型建立后第2、4、6、8周建立4个观察时间点,分别观察:①骨缺损断端影像学(DR)表现;②骨缺损区组织学改变③骨缺损区域骨痂中OPG的基因表达。结果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DR表现及组织学改变示:N组最好,M组最差,D组愈合介于两者之间并偏向于N组。OPG基因的表达随时间变化而增加,各组趋势与上述改变基本一致。结论依替膦酸二钠作为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代表对骨质疏松症大鼠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有促进作用,OPG基因可能是其作用位点。
- 徐晓峰陈海宁陈琛陈亮赵镒汶刘自文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节段性骨缺损依替膦酸二钠OPG
- 依替膦酸二钠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股骨节段性骨缺损修复的影响及靶基因的探索
-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修复过程中骨保护素在缺损区域的表达情况及依替膦酸二钠对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探求二磷酸盐类药物影响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缺损修复的靶基因。
方法:取9月龄雌性SD大鼠...
- 陈海宁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缺损修复依替膦酸二钠靶基因
- 文献传递
- 依替膦酸二钠预防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依替膦酸二钠预防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髋臼骨折患者85例,分为A组和B组,A组口服依替膦酸二钠,20 mg/(kg.d),持续12周;B组口服吲哚美辛,75 mg/d,持续4~6周。选取未接受药物治疗的17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行X线检查观察有无异位骨化形成,依据Brooker分型分级进行临床评估,比较3组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并对比A、B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B两组异位骨化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不良反应更少(P<0.05)。结论依替膦酸二钠作为预防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的药物是可行的。
- 路坦李小伟徐海斌
- 关键词:依替膦酸二钠异位骨化髋臼骨折吲哚美辛
相关作者
- 韦英杰

- 作品数:134被引量:781H指数:17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 研究主题:斑马鱼 代谢 模式生物 续断 中药
- 贾晓斌

- 作品数:720被引量:5,712H指数:35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药学院
- 研究主题:中药 淫羊藿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斑马鱼
- 王长梅

- 作品数:18被引量:105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 研究主题:斑马鱼 骨质疏松 模式生物 代谢 依替膦酸二钠
- 孙娥

- 作品数:142被引量:1,155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淫羊藿 中药 羊脂 斑马鱼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 詹扬

- 作品数:16被引量:96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 研究主题:斑马鱼 模式生物 骨质疏松 代谢 依替膦酸二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