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8篇“ 侧方淋巴结清扫“的相关文章
-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争议与共识
- 2024年
- 侧方淋巴结转移是中低位直肠癌常见的转移方式,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东西方国家在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西方学者主张采用新辅助放化疗控制侧方淋巴结转移,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则主张以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国内外指南和文献中关于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新辅助治疗模式以及侧方淋巴结清扫指征和手术范围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将根据国内外指南和共识推荐及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和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 陆君阳
- 关键词:直肠肿瘤结直肠外科手术肿瘤辅助疗法侧方淋巴结清扫
-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21年8月于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19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排除标准剔除91例,最终纳入105例。根据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分为神经功能障碍组(n=78)与神经功能正常组(n=2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差异,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27例(25.7%)患者神经功能正常,78例(74.3%)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其中38例患者出现排尿功能障碍,62例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29例患者出现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正常组与神经功能障碍组在性别、年龄、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肿瘤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正常组行筋膜导向侧方淋巴结清扫、单侧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比例高于神经功能障碍组(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筋膜为导向的侧方淋巴结清扫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保护因素(OR=0.275,95%CI为0.106~0.720,P=0.019)。结论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以筋膜为导向的侧方淋巴结清扫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保护因素。
- 王治杰刘骞
- 关键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神经功能障碍
- 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临床怀疑侧方淋巴结(LPN)肿大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行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术(LPND)的指征与生存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73例临床怀疑LPN转移并在nCRT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LPN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LPN阳性组(n=15例)与LPN阴性组(n=58例)。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LPN转移相关的变量。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果术后病理LPN阳性率为20.5%(15/73)。多因素分析显示nCRT后LPN短径≥7mm(OR=49.65,95%CI:3.98-619.1,P=0.002)和脉管瘤栓(OR=9.23,95%CI:1.28-66.35,P=0.027)是nCRT后LPN转移的危险因素。LPN阳性患者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与LPN阴性患者(13.3%vs.6.9%,P=0.596)相似,但3年远处转移率(53.3%us.24.4%,P=0.027)仍较高。LPN阳性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期(OS)与无病生存期(DFS)显著低于LPN阴性患者。结论nCRT后LPN短径≥7mm与脉管瘤栓是nCRT后LPN转移的危险因素。虽然LPN转移患者通过nCRT联合LPND达到较好的局部控制效果,但术后远处转移率高、预后仍较差.
- 达热拜·热达提刘林赵为民孟涛雷程金博毕建军李新宇王海江
- 关键词:直肠肿瘤淋巴转移新辅助放化疗淋巴结切除术
- 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拟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77例,基于术前MRI评估结果分为LLND组85例(MRI提示侧方淋巴结肿大,短径≥5 mm)、非LLND组92例(MRI未见LLND组侧方淋巴结清扫数目、侧方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明显侧方淋巴结肿大,短径<5 mm)。两组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LND组术中行选择性单侧或双侧LLND。记录LLND组侧方淋巴结清扫数目、侧方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短期结局相关指标(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 d再入院率)、长期结局相关指标(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功能性结局相关指标[盆底功能评估指标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男性勃起功能国际指数5(IIEF-5评分)、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评分),生活质量评估指标包括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包括整体健康状况和身体功能两个维度)和结直肠癌特异性模块(EORTC QLQ-CR29评分,包括排尿问题和性功能两个维度)]。结果LLND组侧方淋巴结清扫数目(8.73±3.45)个,侧方淋巴结转移13例(15.29%)。LLN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均高于非LLND组(P均<0.05)。两组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 d再入院率、3年总生存率、远处转移率比较P均>0.05。LLND组3年无病生存率高于非LLND组、局部复发率低于非LLND组(P均<0.05)。LLND组术后1年IPSS评分、EORTC QLQ-CR29中的排尿问题评分均高于非LLND组,男性IIEF-5评分、EORTC QLQ-CR29中的性功能评分均低于非LLND组(P均<0.05)。两组术后3年功能性结局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选择性LLND可�
- 张群王鑫宇侯铁伟张成
-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腹腔镜手术盆底功能
-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的侧方前哨淋巴结活检在腹腔镜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应用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技术的直肠癌侧方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腹腔镜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中的临床意义,评估该技术预测侧方淋巴结(LPLN)状态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在腹腔镜直肠癌LLND术中行ICG荧光导航的侧方SLNB的1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入组患者未行术前新辅助放疗且LPLN可见但未明确转移(在高分辨率MRI图像中,LPLN最大短径为5.0~9.9 mm)。随访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直肠癌LLND术中成功完成ICG荧光导航的侧方SLNB。3例患者行双侧LLND,13例患者行单侧LLND。14例患者侧方前哨淋巴结(SLN)可见明显荧光显像,SLN检出率为87.5%。其中2例患者侧方SLN术中冰冻病理发现肿瘤转移,12例患者侧方SLN术中冰冻病理阴性。在14例侧方SLN荧光显像的患者中,侧方清扫的非前哨淋巴结(NSLB)均为阴性。2例无侧方SLN荧光显像的患者,所有切除的LPLN均为阴性。SLNB的特异度为85.7%,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为100%。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造口周围皮炎。结论ICG荧光导航的侧方SLNB在预测LPLN状态方面安全可行,并具有良好的准确性,该技术有望替代局部晚期直肠癌的预防性LLND。
- 苏昊徐正包满都拉罗寿梁建伟裴炜关旭刘正姜争张明光赵志勋金伟森周海涛
- 关键词:直肠肿瘤侧方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
- 以筋膜导向解剖入路的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在男性直肠癌患者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疗效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术中应用以筋膜导向解剖入路的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LLND)在男性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男性直肠癌患者80例,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方法,根据患者意向分配接受TME术中应用血管导向解剖入路的LLND治疗的患者38例为对照组,接受TME术中应用以筋膜导向解剖入路的LLND治疗的患者4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功能异常、术后并发症。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采用结直肠癌生活质量专用量表(EORTC QLQ-CR38)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统计术后无进展生存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清扫淋巴结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尿潴留、尿管损伤、切口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排尿功能及性功能异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R3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ME术中应用以筋膜导向解剖入路的直肠癌LLND在男性直肠癌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
- 李泽航雷德桥陈贵进王长征谢正勇
- 关键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侧方淋巴结清扫术
-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关键问题探讨被引量:1
- 2023年
- 近年来,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我国开展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的单位也越来越多。然而,在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手术指征、患者的获益情况等方面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LLND的历史研究进行回顾,并围绕其分期争议、预防性行LLND的可行性、LLND与新辅助放化疗(nCRT)的关系,最佳手术适应证等关键问题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李绍堂
- 关键词:直肠肿瘤侧方淋巴结清扫新辅助放化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指征与策略
- 2023年
- 低位直肠癌行直肠系膜切除术(ME)联合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术(lateral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LPLND)存在争议,是否行预防性LPLND以及新辅助放化疗后治疗性LPLND均没有明确适应证。此外,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值得关注,尤其是术中大出血以及术后泌尿生殖功能障碍的发生。因此,掌握低位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手术适应证,并制定手术策略,对于改善患者生存及预后,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燕速
- 关键词:低位直肠肿瘤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腹腔镜新辅助放化疗
- 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在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相比之下,是否加做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关于直肠癌的LLND术相关的研究文献,总结目前LLND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争议、手术技巧及入路,以期全面探讨LLND术在直肠癌中的应用现状,亟待解决的争议,为以后LLND术在直肠癌中的精准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文献参考。
- 王文钦王培鑫周少飞
- 关键词:直肠肿瘤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指征及并发症的防治
- 2023年
- 直肠癌常因侧方淋巴结转移复发,外科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在治疗上,是采用侧方淋巴结清扫作为标准治疗,还是将其当作远隔转移而以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东西方学者观点不同。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操作复杂,可能引发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加上新辅助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组织水肿及纤维化,手术难度进一步增大,技术广泛开展受到了限制。因此,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把握手术指征,是侧方淋巴结清扫治疗策略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 潘欢欢贺鑫怡王松胜朱喆厉周
- 关键词:直肠肿瘤侧方淋巴结清扫并发症
相关作者
- 王自强

- 作品数:168被引量:1,417H指数:18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结直肠癌 直肠肿瘤 胃肿瘤 直肠癌
- 董新舒

- 作品数:167被引量:1,062H指数:20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癌 直肠肿瘤 大肠癌 外科手术 预后
- 徐海涛

- 作品数:64被引量:38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癌 大肠癌 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清扫 腹膜返折
- 刘宝善

- 作品数:102被引量:53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癌 直肠肿瘤 大肠癌 外科治疗 直肠癌根治术
- 李鹏

- 作品数:23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清扫术 入路 直肠癌 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