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6篇“ 侧脑室外引流术“的相关文章
侧脑室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引流管的临床护理观察
2024年
探讨脑室内出血患者采取侧脑室引流术引流管临床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2.12—2023.11期间收治的脑室内出血患者,对其采取侧脑室引流术,护理阶段按照入院顺序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参照组)、引流管临床护理(观察组),每组脑室内出血患者为3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肺部感染、颅内感染、消化道出血)、生活质量、护理有效率、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焦虑、抑郁)。结果 观察组脑室内出血患者后发生消化道出血例数仅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参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有效率、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脑室内出血患者在侧脑室引流术后采取引流管临床护理相较常规护理的效果更为突出,该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护理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董辉平
关键词:侧脑室外引流术脑室内出血临床护理
CT引导下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效果及对创伤反应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效果及对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侧脑室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CT引导下血肿穿刺。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观察组的CRP、Cor、NE、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效果满意,可减轻创伤反应,减少后并发症。
徐宣乐杨大伟赵珂苏海东赵虎威赵悦王西愿
关键词:创伤反应
侧脑室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液化血肿及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研究
2023年
探究与分析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例采用侧脑室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液化血肿治疗其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破入脑室的患者共32例,对这些患者均采用侧脑室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液化血肿治疗,观察其脑内血肿清除率及后预后情况。结果 经过侧脑室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液化血肿治疗后入组患者的脑内血肿清除率为87.5%,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发现,后GOS评分为平均在(4.0±0.7)分,ADL评分平均在(82.8±13.5)分明显高于前的评分。结论 针对临床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例采用侧脑室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液化血肿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手成功率,并且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张素文刘洪泉韩彦平杨文明贺峰
关键词:侧脑室外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侧脑室引流术后强化导管护理实施价值分析与探究
2022年
分析强化导管护理对侧脑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侧脑室引流术的70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名患者分为参照组和探究组。对参照组(35人)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对探究组(35人)患者则采用强化导管护理方式。然后,基于并发症发生率、负面情绪、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临床情况等五项指标,来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探究组的各项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提示探究组生活质量较高。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探究组的满意率高达100%,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从临床情况来看,探究组的携管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参照组(P<0.05)。在负面情绪上,SAS、SDS评分显示,在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处于同一水平(P>0.05);护理结束后,探究组的SAS、SDS评分出现了显著下降,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提示探究组的负面情绪较少。结论:在侧脑室引流术护理中,对患者采用强化导管护理方式,可以有效增强临床护理效果。
侯丽红
关键词:侧脑室外引流术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对接受侧脑室引流术脑室内出血患者给予引流管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对接受侧脑室引流术脑室内出血患者给予引流管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80例接受侧脑室引流术脑室内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全方位引流管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面心理、神经功能、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率。结果如表1,护理前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SAS、SDS、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SAS、SDS、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38/4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50%(31/40),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8/40),试验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接受侧脑室引流术脑室内出血患者实施全方位引流管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缓解负面心理,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和提升生存质量、满意度,减少并发症。
姜颖
侧脑室引流术与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对比分析侧脑室引流术与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脑室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侧脑室引流组(67例)和腰大池引流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与腰大池引流组比较,侧脑室引流后3、7 d脑脊液蛋白水平均较低[(3.95±0.42)g/L vs.(6.23±0.31)g/L,t=1.698,P=0.029;(0.98±0.41)g/L vs.(3.38±0.39)g/L,t=1.985,P=0.027],后1、3 d血肿清除率均较高(t=6.130,P=0.032;t=7.690,P=0.019)。与腰大池引流组比较,侧脑室引流组再出血、颅内感染、脑积水、预后不良发生率更高(χ^(2)=0.013,P=0.035;χ^(2)=0.048,P=0.021;χ^(2)=0.061,P=0.017;χ^(2)=2.458,P=0.02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与侧脑室引流比较,早期血肿清除较慢,但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
张入丹蒋敏余政王剑波田劲邓超耿宝伟吴小波张轶行廖鹏
关键词:脑室出血腰大池引流术脑室外引流术疗效
去骨瓣减压联合同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疗效
2021年
探讨去骨瓣减压联合同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去骨瓣减压联合同侧脑室引流术)和对照组(去骨瓣减压)两组,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患者颅内压控制更理想,后36h颅内压趋于稳定,比对照组控制效果更理想、后,实验组生命功能指标恢复更好。结论: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采用去骨瓣减压联合同侧脑室引流术,可提升患者治疗疗效,稳定后颅内压,治疗效果好,建议推广。
刘树利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疗效
脑血疏口服液在治疗脑室铸型出血行侧脑室引流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年
对于脑室铸型出血,我院神经科在行侧脑室引流术的同时,联合应用脑血疏口服液方面,进行了相关尝试研究,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张磊孙文栋佟建洲张向前任祎
关键词:脑血疏口服液术后观察
侧脑室引流术配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双侧脑室引流术配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IVH)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50例脑室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双侧脑室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侧脑室引流术配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为(4.13±0.68)分,对照组GOS评分为(3.34±0.63)分;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0,对照组病死率为16.67%(4/24);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发生脑积水2例(7.69%),颅内感染2例(7.69%);对照组后发生脑积水7例(29.17%),颅内感染3例(12.50%);观察组脑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脑室引流术配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更佳,且方法简便、损伤轻微,能够有效降低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高,并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值得推广。
蔡丹辉江楠李作士
关键词:脑室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腰大池引流
机器人辅助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应用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辅助系统(简称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18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引流术。18例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4.7±1.7)分(3~8分);血肿量为(9.7±4.3)ml(5.2~18.3 ml)。其中血肿破入脑室者8例,合并脑积水者5例,血肿向中脑、延髓延伸者10例。ROSA机器人的骨性注册误差为(0.31±0.13)mm(0.14~0.59 mm)。临床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根据末次随访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5例)和存活组(13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死亡相关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ROSA机器人辅助的血肿穿刺和侧脑室引流术。无一例出现侧脑室穿刺路径出血或引流管相关的颅内感染。血肿腔引流管和侧脑室引流管于后3~7d内拔除。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后3个月的GOS为:Ⅳ级3例,Ⅲ级6例,Ⅱ级4例,Ⅰ级5例。存活的13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再出血。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入院GCS更低[(3.4±0.5)分对比(5.2±1.7)分,t=3.384,P=0.004]、前血肿量更多[(13.4±4.0)ml对比(8.3±3.5)ml,t=-2.640,P=0.018];而在性别、年龄、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否伴脑积水、血肿是否向中脑或延髓延伸发病至手时间、ROSA机器人注册误差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引流术可精准、有效地清除高血压性脑干出血血肿,且并发症少。入院GCS低和血肿量较多的脑干出血患者其病死率更高。
张秀峰李豪程刚吉宏明马久红
关键词:脑干穿刺引流

相关作者

尹波
作品数:77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脑积水 蛛网膜下腔出血 儿童 颅脑外伤
盛汉松
作品数:83被引量:189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儿童 髓母细胞瘤 脑积水 SHH信号通路 预后
张弩
作品数:126被引量:301H指数:9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儿童 颅脑损伤 脑积水 髓母细胞瘤 重型颅脑损伤
林坚
作品数:120被引量:257H指数:9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儿童 脑积水 预后 颅脑损伤 外伤性
梁启龙
作品数:34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脑出血 救治 颅内血肿 疗效 四肢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