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91篇“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相关文章
-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被引量:6
- 2008年
- 王小燕徐作军
-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菌
- 大鼠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模型的建立
- 2024年
- 目的探讨正常SD大鼠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选择9只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B组经气管内滴注不同量曲霉菌孢子悬液,C组滴注生理盐水。结果A组接种后体重较接种前显著下降(P<0.05),B组接种后体重呈下降趋势但无差异显著性(P>0.05),C组接种后体重较接种前显著增加(P<0.05)。A组接种后第5、8天外周血白细胞数较接种前显著升高(P<0.05),B组白细胞数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白细胞数变化无显著性(P>0.05)。A、B组肺组织培养烟曲霉阳性且病理学表现为强烈的急性炎症反应,C组肺组织培养阴性且病理无急性炎症反应和曲霉菌丝及孢子。结论单次气道内滴注烟曲霉分生孢子悬液(浓度1×10^(9)cfu/mL,孢子量2×10^(8)/个)的方式可在正常免疫大鼠中稳定建立IPA模型。
- 唐晓红陈琳陈琳邹勋
- 关键词:曲霉菌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动物模型真菌感染
-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对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其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1-2021.10期间IPA住院患者的医疗电子病历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生化指标、辅助检查、微生物数据以及预后指标等。患者分为IPA合并肺部感染和单纯性IPA两组,分析比较他们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筛选出156例IPA患者,年龄(67.12±12.89)岁,男性69.20%,其中IPA合并肺部感染和单纯性IPA分别为86例(55.13%)和70例(44.87%)。共分离出162株微生物,其中细菌、真菌、病毒占比分别是82.72%、7.41%和9.88%,其中混合有一种、两种以及3种及以上病原体占比分别50.00%、26.74%以及23.26%。多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OR 4.89,95%CI 2.23~10.70)和既往中性粒细胞缺乏(OR 6.41,95%CI 1.33~30.93)为IPA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单纯性IPA相比,IPA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更易发展成脓毒性休克(69.80%vs.32.90%,P<0.05),总住院天数、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天数以及机械通气天数均显著延长[分别为:16.00(8.00,36.5)vs.13.50(7.00,20.50),11.50(6.00,31.25)vs.8.50(1.75,11.00),12.00(6.75,25.25)vs.8.00(2.00,10.00),P<0.05],28 d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55.80%vs.35.70%,64.00%vs.35.70%,P<0.05)也明显增高。结论IPA合并肺部感染在IPA中占比超过半数,主要为细菌,其次为真菌和病毒。IPA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及中性粒细胞缺乏,其预后较单纯性IPA更差,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 黄坚李园园张呈呈曹斓馨张恺胡丽华张根生
-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菌病预后机械通气中性粒细胞缺乏
-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几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改善疾病预后。目前针对IPA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较多,但缺乏对该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本文综合近几年的研究文献对IPA发病的基因易感因素、环境因素、合并疾病等危险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
- 杜焰家张华根
-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免疫缺陷
- 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预防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荟萃分析
- 目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是由曲霉菌属引起的严重侵袭性肺部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其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因此,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
- 辛蕙同
-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
- 13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继发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继发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13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继发机化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特征、治疗及转归。结果 大部分患者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确诊2~3周发病,均有咳嗽、咳痰、发热,伴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胸部CT显示为原感染灶周围出现斑片状阴影,多伴实变、晕征、支气管充气征,可伴空洞、胸腔积液;继发双肺多叶段受累,多为小斑片状阴影、结节影、树芽征;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1周内症状均得到控制,疗程3~6个月。结论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继发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有一定相似性,预后更好。
- 赵顺鑫王楠叶立群王红民
-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机化性肺炎糖皮质激素
- 重度肝硬化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和短期预后
- 2024年
- 目的研究重度肝硬化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连续性收集2011年12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因肝硬化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患者。随访患者诊断为IPA后28 d的结局,记录为死亡或存活。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使用伏立康唑和非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预后,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4例重度肝硬化合并IPA的患者,随访28 d,死亡36例,病死率为48.6%(36/74)。死亡组患者的年龄(57.4±11.7)岁大于存活组(49.4±14.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2组患者的性别、吸烟、重度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合并症、影像学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血肌酐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呼吸衰竭的比例,住院期间接受侵入性操作≥5次的比例,以及因病情加重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比例,均高于存活组患者(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与使用非伏立康唑治疗IPA的重度肝硬化患者相比,使用伏立康唑者28 d病死率更低[40.0%(20/50)比66.7%(16/24),χ2=4.54,P=0.03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CT≥0.5μg/L(RR:3.743,95%CI:1.435~9.763,P<0.05)和呼吸衰竭(RR:2.586,95%CI:1.291~5.177,P<0.05)是重度肝硬化合并IPA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度肝硬化合并IPA患者的短期病死率高。PCT≥0.5μg/L和呼吸衰竭是这类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伏立康唑治疗重度肝硬化患者的IPA,病死率相对较低。
- 郑曹沛张新张玲孙宇晴梁英张玉林
- 关键词:肝硬化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伏立康唑预后
- 非粒细胞缺乏的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诊断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究非粒细胞缺乏的COPD患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对其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欧洲癌症/真菌病研究组织的标准收集了108例非粒细胞缺乏的COPD患者,并将他们分为非IPA组(n=76)、IPA组(n=32),其中临床诊断IPA组(n=14)和确诊IPA组(n=18),将IPA组分为存活组(n=22),死亡组(n=10),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A组和非IPA组年龄、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与非IPA组相比,IPA组糖尿病发生率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PA组的肺功能分级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PA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I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IPA组相比,IPA组血清IL-8、BALF IL-8和BALF半乳甘露聚糖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间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存活组与死亡组在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蛋白、血IL-8、BALF IL-8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存活组与死亡组白蛋白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当患者同时存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BALF IL-8及BALF GM试验水平升高时更加提示COPD可能合并IPA。低白蛋白水平可能是非粒细胞缺乏的COPD患IPA的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马芳孙傲许亚朋范菲菲王红民
-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1月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09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合并IPA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明确IP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09例AECOPD患者中33例合并IPA,发生率为15.79%(33/209);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史、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吸烟史、血清白蛋白水平、合并糖尿病方面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机械通气史(OR=2.509,95%CI:2.011~3.131)、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7 d(OR=3.795,95%CI:3.012~4.619)、有吸烟史(OR=6.582,95%CI:5.722~7.038)、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OR=2.337,95%CI:1.976~2.958)、合并糖尿病(OR=5.426,95%CI:4.867~6.112)均是影响AECOPD患者合并IPA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AECOPD患者合并IPA,与机械通气史、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7 d、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存在密切关系。
- 谢凌燕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 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全身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例
- 2024年
- 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药,通过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结合,损伤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如钾离子、核苷酸和氨基酸外漏,从而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本文对1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全身应用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的病例进行讨论,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吕飞飞高婕吕昌亮张盼盼
- 关键词:两性霉素B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相关作者
- 栗方

- 作品数:59被引量:256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侵袭性 耐药性分析 医院内 真菌感染
- 曹彬

- 作品数:341被引量:4,540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社区获得性肺炎 呼吸道感染 肺炎 肺部感染 肺炎支原体
- 金儿

- 作品数:33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诊治进展 组织胞浆菌病 KU80 肺癌
- 沈鸿

- 作品数:16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模型建立 小鼠动物 DECTIN-1 TLR4受体
- 曲久鑫

- 作品数:39被引量:328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肺炎支原体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模型建立 小鼠动物 DECT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