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67篇“ 促血小板生成素“的相关文章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苏梦梦
胃泌血小板生成素调控斑马鱼造的研究
发育过程受到复杂的调控,虽然已发现诸多细胞因子和经典调控通路参与细胞生成调控,但仍存在许多未知调控网络。通过基于表型改变的药物筛选可发现老药的新生物学效应,有助于发现调控造的未知通路。另外,对于已知经典调控通路的...
吴亮亮
关键词:药物筛选造血发育胃泌素促血小板生成素
一种血小板生成素的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制药领域,涉及一种血小板生成素的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人清白蛋白分子(Human serum Albumin,HSA)与酵母偏好密码子编码的血小板生成素模拟肽(Thrombopo...
李红玉张丽芸支德娟王梅竹李洋赵晶戴志娟王亚亚
一种制备人血小板生成素的方法及人血小板生成素
一种制备人血小板生成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修饰用TPO;步骤2,通过SCM‑PEG40K对TPO进行修饰反应,其中SCM‑PEG40K为带有活性基团为琥珀酰亚胺乙醇酯(SCM)的PEG作为修饰...
薛剑峰
清直接胆红血小板生成素与脑梗死急诊静脉溶栓后出转化的相关性
2023年
【目的】探讨清直接胆红(DBIL)、血小板生成素(TPO)与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后出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ACI患者(观察组),根据ACI患者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出转化将其分为出转化组(n=27)和非出转化组(n=43)。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7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清DBIL、TPO水平,比较出转化组和非出转化组清DBIL、TPO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清DBIL、TPO水平对ACI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清DBIL、TP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转化组糖尿病所占比例高于非出转化组(P<0.05)。出转化组清DBIL、TPO水平均高于非出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DBIL、TPO水平均是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转化的影响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清DBIL、TPO联合评估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95%CI:0.840~0.976,P<0.05),敏感度为81.5%,特异度为90.7%。【结论】ACI患者清DBIL、TPO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与AC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转化相关,对患者发生出转化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可作为评估出转化的潜在参考指标。
席光明武岳
关键词:脑梗死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免疫抑制基础上血小板生成素类药物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旨在比较序贯大剂量地塞米松、利妥昔单抗免疫抑制治疗后加用艾曲波帕与直接应用艾曲波帕治疗的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数据,证实免疫抑制基础上的血小板生成治疗可提高儿童CITP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将2018年1月—2021年8月入组的CITP患儿分为两组:(1)直接应用艾曲波帕(简称直接组);(2)经大剂量地塞米松、利妥昔单抗升阶梯治疗无效时加用艾曲治疗(简称序贯组)。评价两组疗效、安全性和药物经济学指标。结果共入组48例患儿,男性23例,女性25例,中位发病年龄为5.0(3.6-7.5)岁,病程均超过一年,治疗前血小板(PLT)计数为10.0(4.0-15.0)×10^(9)/L。(1)基线数据:直接组男16例,女13例,序贯组男7例,女12例。两组的发病年龄、病程、PLT计数等基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2)疗效:直接组的总体反应率为69%,完全反应率21%,无效率31%;序贯组分别为84%、26%和16%。直接组艾曲波帕平均治疗时长为8.2个月,停药率41%,62%的患儿PLT水平维持在50×10^(9)/L以上水平,平均治疗费用为7.38万元;序贯组艾曲波帕平均治疗时长为7.0个月,停药率58%,74%的患儿PLT维持在50×10^(9)/L以上,平均治疗费用为9.87万元;停药率及PLT维持在50×10^(9)/L以上的患儿比例,序贯组均高于直接组,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3)安全性:直接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3例(10%),序贯组8例(4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直接应用艾曲波帕治疗儿童CITP相比,在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应用艾曲波帕,疗效更好且不增加副作用和经济负担,可考虑作为儿童CITP二线治疗的优选策略。
张佳璐傅玲玲陈振萍谢幸娟朱筱旌马洁姚佳峰张利强吴润晖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抑制剂
包载血小板生成素mRNA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本申请涉及一种组合物,其包含(a)mRNA,所述mRNA包含编码血小板生成素(TPO)的核酸分子,和(b)递送载体。本申请还涉及所述组合物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
张宇徐颖洁
一种评价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受体亲和力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MP‑Fc)受体亲和力的分析方法,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捕获分子的偶联固定,样品捕获,系列浓度梯度的TPOR受体作为分析物进样分析,数据进行多循环动力学亲和力拟合分析。本发明...
王靖宇胡炳旭何景昌曹磊刘利波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2022年
目的:探究在急性白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白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化疗治疗,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患者化疗后均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重组人白介-11用于治疗对照组患者,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对比治疗前后4 d、12 d、24 d两组患者血小板指标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化疗依从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指标水平分别为(25.15±2.30)×10^(9)/L和(26.02±2.24)×10^(9)/L,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d、12 d、24 d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指标水平为(38.21±4.25)×10^(9)/L、(84.26±11.05)×10^(9)/L、(112.35±9.41)×10^(9)/L,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指标水平(31.63±3.45)×10^(9)/L、(67.56±10.78)×10^(9)/L、(88.67±8.72)×10^(9)/L,存在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患者的26.67%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比较生活质量评分(SF-36)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均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后续化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急性白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以加快血小板计数水平的增加,并且治疗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低,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且提升后续化疗的依从性,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周朝阳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化疗疗效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
2022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液淋巴瘤科的60例急性白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白介-11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低于50×10^(9)/L持续时间、血小板恢复至70×10^(9)/L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治疗中,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佳,值得临床应用。
戚永磊赵莹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血小板减少症

相关作者

李红玉
作品数:309被引量:773H指数:1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秀丽隐杆线虫 雄黄 病理模型 砂生槐 融合蛋白
支德娟
作品数:118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秀丽隐杆线虫 病理模型 阿尔茨海默症 融合蛋白 过表达
李洋
作品数:144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秀丽隐杆线虫 病理模型 基因工程制药 中药组合物 阿尔茨海默症
张丽芸
作品数:8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基因工程制药 融合蛋白 促血小板生成素 模拟肽 人血清白蛋白
赵晶
作品数:48被引量:602H指数:1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R/S分析 促血小板生成素 基因工程制药 模拟肽 融合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