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5篇“ 信用创造“的相关文章
- 信用创造被引量:12
- 2014年
-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及现代影子银行体系的兴起,新的信用创造主体和新的信用创造方式不断涌现,其对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体系的影响也模糊难辨。本文沿着历史线索,从货币的视角出发对有关信用创造之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对认识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信用创造有所裨益。
- 李扬周莉萍
- 关键词:信用创造货币供给金融创新
- 用标准化信用创造模式落实中央金融关切
- 2024年
- 可持续金融不是脱缰的野马,而是能充分揭示融资者信用,为融资者创造信用,有效反制、孵化、培育融资者信用的金融,是金融的“绿色创新”。近年来,国内外一些银行先后倒闭,一方面是因为巴塞尔协议未能对银行风险进行精准“分项监管”,另一方面平台经济催生平台金融,金融有鲜明的脱媒趋势。当下金融监管迫切需要具有深厚金融哲学、金融方法论、金融理论、金融模式支撑的平台金融“产品”,同时解决以上两种原因。这种金融“产品”在模式上叫做“TIF域金融”,在操作上叫做“评信宝”等类似产功能的产品。
- 窦尔翔吕晓光
- 关键词:可持续金融信用创造
- 论近30年我国城市规划的信用创造工具属性——基于权力、生产、货币的理论框架被引量:1
- 2024年
- 相较于我国城市规划实践的丰富积累,本土化的理论发展难称丰硕,规划行业热衷于批判不符合规划逻辑的城市发展现象,却难以将其组织成为系统性的知识,更无法解释这些现象为什么产生。文章以信用理论为基础,阐述了一个描述我国制度下城市规划属性的理论框架—城市规划是一种为城市创造信用的工具。在这一框架内,城市规划通过弥补制度缺陷将国家意志通过权力、生产、货币3个维度向具体城市空间传递,促成了地方政府服务、生产要素集聚、商业信用融通之间相互强化不断发展的双向循环,进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使城市空间具备了信用属性。但是,任何城市信用的扩张都必须在未来有相应的持续性收入作为保证,否则城市就会陷入信用破产的危机,文章最后简要分析了我国城市信用扩张中潜藏的危机,并提出了两点政策性建议。
- 刘辰阳彭震伟
- 关键词:城市规划货币权力
- 数字人民币信用创造与商业模式探究——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被引量:4
- 2023年
- 数字人民币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围绕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与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争议性话题,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作用效应。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数字人民币发行的不同阶段,基础货币总量保持不变,而货币乘数先变大后变小或者不变。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对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但效应较小;导致货币乘数先小幅上升再缓慢下降;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同时,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此,立足数字人民币的独特优势,尝试从代理发行、支付结算、资金管理、输出科技服务、引导资金回流等方面探索数字人民币的商业模式。
- 郭文李原
- 关键词:信用创造挤出效应商业模式
- 创新流动性便利工具对中国信用创造的影响
- 2021年
- 本文从信用创造角度讨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创新流动性便利工具的效果。金融市场结构变化和长期低利率政策为流动性从过剩迅速转为不足提供基础,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不足可能通过两种机制迅速传染为市场的流动性冲击。从2013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在汲取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同时顺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创设了多类型、多期限的流动性便利工具。流动性便利工具可在短期内通过资产价格渠道、利率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扩大信用创造规模,但影子银行发展和监管缺位可能导致长期信用创造不可控。因此,央行应保持宏观审慎视角,观察流动性便利工具对信用创造的长期影响。
- 凌若愚
- 关键词:货币政策工具信用创造
- 信用创造、房地产非理性繁荣与居住属性的回归
- 2021年
- 新冠疫情以来,央行深入贯彻“六稳六保”要求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效果显著,2020年下半年实体经济加快复苏,但同时部分区域房价涨幅扩大。本文从货币信用与房地产的相互影响关系角度分析我国房地产的居住属性和投资属性分化情况,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当前我国房价非理性繁荣现象明显,房地产居住属性和投资属性并存,两种属性在人口和货币的作用下相互强化,导致部分区域房地产“脱实向虚”现象显著。最后本文引出双循环经济格局下金融引导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路径。
- 欧阳秋
- 关键词:信用创造房地产
- 货币银行学 信用创造与收缩的单一逻辑 第2版
- 本教材系编者20余年金融工作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结晶。教材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反映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本教材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线索单纯,结构严谨,教材以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信用活动为单一分析主线...
- 管同伟
- 信用创造网络货运新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近年来,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物流行业步人了数字经济的新时代。特别是网络货运业态的出现使得物流组织链条缩短,以平台交易数据为核心的多层次信用体系正逐步建立。2019年9月,交通运输部相继出台了《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及三项工作指南,对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共享信用数据、创新信用服务作出了明确规定。企业对建立信用档案、创新信用服务产品的诉求逐步增强。
- 崔忠付
- 关键词:信用服务信用创造物流行业信用数据道路货物运输物流组织
- 信用创造货币理论:释疑与冲击被引量:4
- 2020年
- 存款创造货币适用于实物货币体系,在信用货币体系下,商业银行才是存款货币的创造者,贷款的创造不以存款存在作为先决条件,因此认为银行只是中介机构以及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决定存贷款规模的理论是错误的。货币消灭和货币数量控制不能再用货币数量论来解释,利率走廊和量化宽松必然将作为货币政策,同时信用体系下重新建模信贷本身的作用以及信贷对于生产的作用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 李达李群
- 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信用创造及其微观效应被引量:6
- 2020年
- 目前学术界对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信用创造及其微观效应缺乏研究。引入货币供给理论的分析方法,在分析核心企业和供应商加入供应链金融平台动机的基础上,研究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信用派生过程、影响因素、微观效应。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供应链金融平台上核心企业的信用可以履行货币的支付及流通功能,从而替代货币的使用,信用创造规模与核心企业开立的初始信用金额、信用流转速度、信用清偿期限、供应商级数、银行对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信用票据贴现比例及持有到期比例等因素有关,该信用的创造及流转有利于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降低供应链应收应付款规模。最后以实际案例分析验证。
- 董礼陈金龙
- 关键词:信用创造货币替代
相关作者
- 刘成

-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国务院办公厅
- 研究主题:信用创造 价格调控 货币供应量 货币调控 货币数量论
- 周莉萍

- 作品数:40被引量:49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 研究主题:影子银行体系 货币政策 信用创造 影子银行 支付工具
- 易宪容

- 作品数:1,132被引量:2,455H指数:25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 研究主题:房地产市场 房价 楼市 房地产 货币政策
- 赵世刚

- 作品数:12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渤海银行
- 研究主题:经济增速 商业银行 常态 银行发展 商业银行发展
- 连飞

- 作品数:22被引量:13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 研究主题:DSGE DSGE模型 货币 利率 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