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91篇“ 修正主义“的相关文章
- 列宁对修正主义的批判
-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马克思主义既批判公开的与自己相敌对的理论学说,同时又与马克思主义内部的反马克思主义派别进行斗争。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正是这种产生于马克思主义内部的反马克思主义...
- 闫二东
- 关键词:列宁伯恩施坦考茨基马克思主义
- 机器引致与道德责任:基于修正主义的回应被引量:1
- 2024年
- 操纵论证是一种反对相容论的论证,它认为如果在操纵下我们没有道德责任,并且操纵与因果决定之间没有道德责任相关的区别,那么在因果决定下我们没有道德责任。相容论者中有一派“另一行动者视角”主张操纵与因果决定之间有着影响道德责任的区别。但是,这一视角面临着“机器引致”的挑战。现有的两种回应策略要么不能说明这种操纵情形为何不损害道德责任,要么不能解释一些常见的反例而显得不可信。此外,这些以回顾性方法为基础的理论也难以解决道德责任与因果决定之间的冲突。相比之下,我们提出的以前瞻性方法为基础的修正主义理论,既能够克服上述冲突,又能够驳斥“机器引致”,从而支持“另一行动者视角”的主张。
- 张梓宁
- 关键词:道德责任修正主义
- 罗莎·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及评价
- 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是德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她与卡尔·李卜克内西一起创建了德国共产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察觉第二国际内部存在修正主义后,她挑起了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旗帜,写下一系列文章。...
- 李想
- 关键词:罗莎·卢森堡修正主义伯恩施坦
- 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重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实践理性及其风险
- 2024年
- 伯恩施坦将恩格斯晚年放弃武装起义、利用议会制度的策略方案提升为原则主张。这是由客观形势和主观认知——思维方式两方面决定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是受到康德区分“物自体”和“现象界”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伯恩施坦划分了“纯粹的理论”(“理论中的不变成分”)和“应用的理论”(“学说体系中的可变成分”)。他对马克思主义纯粹理论的“修正”摧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理论前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消除黑格尔“原罪”;将“科学的社会主义”“修正”为“伦理的社会主义”和“批判的社会主义”。他对马克思主义应用理论的“修正”以资本主义“适应论”取代资本主义“崩溃论”,以社会主义“渐进论”取代社会主义“激进论”;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消除布朗基“原罪”;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主张资本主义改良和资本主义民主。总起来说,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思想路径是应对当时社会政治风险的实践理性的产物和表现,但规避社会政治风险却带来了副产品——意识形态风险,因而变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异端。
- 程广云
- 关键词:伯恩施坦修正主义
- 对革命理论和修正主义的调和--论赖特的《21世纪如何反对资本主义》
- 2024年
- 赖特在《21世纪如何反对资本主义》中从阶级矛盾和道德规范两个方面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批判,归纳总结了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五种反资本主义策略,并据此提出了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侵蚀资本主义策略以及社会主义构想。赖特的理论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出发,尝试对传统革命理论和修正主义进行调和,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虽然该理论存在着一定的乌托邦情怀和一些争议之处,但赖特坚持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实践社会主义运动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 陈晓
- 关键词:修正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国外马克思主义
- 制度运行成本、风险偏好与修正主义霸权——以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制度战略演变为例
- 2024年
- 守成国是否会成为制度修正者?传统研究认为,守成国是制度的建构者和维护者,崛起国则通常是修正者。然而,美国近年来对全球多边制度体系发起的挑战表明,守成国也可能成为修正者。基于制度权力是权力的一种具体形式、创设制度的成本高昂且通常大于维持制度的成本两项假定,制度运行成本与风险偏好构成了守成国转向修正主义制度战略的两个关键变量。在互动进程中,守成国通过将崛起国纳入制度建立制度霸权,但崛起国的制度权力增长导致守成国主导制度运行的成本上升并日益受到制度约束,最终面临放弃或重构主导权的抉择。为规避制度内竞争的不利前景,守成国在风险偏好驱动下转向修正主义制度战略。冷战结束后,美国自由国际主义思想得到发展,愿意并鼓励新兴国家参与多边制度。随着新兴国家影响制度决策的能力持续提升,美国对全球多边制度体系发起挑战,试图通过重建排他性制度体系剥夺新兴国家的制度权力。明确守成国采取“软”修正主义战略的因果机制,有助于完善权力转移理论的相关论断,对于维护全球多边秩序也具有现实意义。
- 齐尚才张韵
- 列宁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三重批判及其实践启示
- 2023年
- 以伯恩施坦为首的“修正主义”派曾大肆攻击马克思主义,力图推行其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对此,列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了对“修正主义”的批判与抨击。文章深度分析列宁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三重批判,以探寻马克思主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坚持与发展问题。
- 来振宇
- 关键词:列宁修正主义伯恩施坦马克思主义
- 保守主义的精神与实践——冷战史后修正主义研究取径分析
- 2023年
- 20世纪80年代,冷战史研究中的后修正主义逐渐成为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流派。虽然主流学界通常认为后修正主义史学是对此前传统派与修正主义的综合,但本文认为这种综合大多体现在具体观点而非研究方法上。实际上,通过对后修正主义研究取径的分析,便能发现它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与价值取向上均与传统派趋同,而将二者联系起来的关键因素,是保守主义的精神与实践。
- 丁何昕子
- 关键词:保守主义美国外交史
- 市民社会伦理已渗入历史书写——论近年来秋瑾研究中的历史修正主义倾向
- 2023年
- 在近年来的秋瑾研究中,出现了一种历史修正主义的倾向。端木赐香重新诠释了日本学者服部宇之吉之妻服部繁子的回忆录、秋瑾家书及秋瑾夫家的资料,试图重塑秋瑾与其夫王廷钧的婚姻关系如下:秋瑾是暴力、无情、爱钱、辜负婚姻契约的一方,王廷钧是温暖、重感情、被骗钱、被辜负的一方。端木赐香文中的历史修正主义话语体现出市民社会伦理对严肃历史书写的干预。此文史实错乱,言而无征,表达出对“契约式公平”的偏执。这种“修正”必不能立足。我们要警惕当今市民社会不成熟的公共领域话语对历史研究的负面干预作用。
- 刘晓艺
- 关键词:历史书写市民社会伦理秋瑾修正主义
- 韩国“慰安妇”历史修正主义思潮辨析——以《反日种族主义》与《帝国的慰安妇》为例
- 2023年
- 近年韩国社会有关“慰安妇”问题的历史修正主义思潮逐渐抬头,值得关注与警惕。两本代表性畅销著作《反日种族主义》《帝国的慰安妇》分别从保守与进步两条思想脉络出发,却殊途同归地与日本右翼对“慰安妇”问题的历史否认形成共鸣与合流。前书由保守政治力学所驱动,意识形态根植于二战后至今韩国未经根本动摇的“殖民—冷战”体制;后书则体现了后冷战时期韩国进步思想界基于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左翼批判理论漠视并排斥民族议题的趋势。两书共同反映出韩国“慰安妇”历史修正主义的核心思想特征为民族主义批判,其对集体记忆的挑战,体现了当代韩国重建国家民族认同的认识论之争,也与冷战后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思潮形成跨国连接与互动。
- 周晓蕾
- 关键词:民族主义
相关作者
- 林艳梅

- 作品数:25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乌托邦主义 修正主义 布尔什维主义 马克思主义研究
- 陈学明

- 作品数:281被引量:1,52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苏东剧变 当代资本主义 生态危机
- 胡义成

- 作品数:422被引量:293H指数:7
- 供职机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唯物史观 《西游记》 劳动价值论 人道主义 生产力标准
- 徐觉哉

- 作品数:48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 世界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修正主义
- 张茂林

- 作品数:12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伯恩施坦 修正主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