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0篇“ 债务治理“的相关文章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的制度困境与法治进路
2024年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改后,地方发债行为被赋予了合法性。然而既有的地方债务未得到妥善处理,新的隐性债务仍在形成,甚至积聚成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对此,应当深入分析我国现有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制度,包括地方发债制度、地方隐性债务监督制度和地方隐性债务危机处置制度,梳理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的法治进路。分层次防控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发挥人大在治理地方隐性债务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我国地方财政重整制度,是将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纳入法治轨道的关键举措。
江博成
关键词:债务风险法治进路
隐性债务治理视角下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研究 ——以A项目为例
近年来,随着隐性债务持续扩张,其带来的风险不断加大,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强治理隐性债务,并发文指导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2018年11月,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指出当前我国隐性债务主要投向了政府投资项...
程玲岚
关键词:隐性债务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
察言观行 以知其心——从预算报告文本中理解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逻辑
2024年
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是地方债务治理中的重要因素。本文首次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识别并量化了地方政府对于政府债务防风险与稳增长的“言”,并结合二者的相应数据反映出来的“行”,通过察“言”观“行”的对比印证,研究了地方政府的债务治理逻辑。研究结果显示:(1)整体而言,“防风险”始终是地方债务治理中的最重要议题。地方政府对于债务风险上升的反应往往以“言”——强调防范债务风险为主,从“行”来看,地方政府举债行为逻辑更侧重于“稳增长”。(2)分省市来看,省级政府兼顾防风险与稳增长,而市级政府则在“行”上侧重于稳增长。(3)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防风险与稳增长基本保持平衡,中、西部地区在举债行为上倾向于稳增长,但对防范债务风险的关注相对较少。上述结论为理解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以及加强完善地方债务治理以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长期平衡,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刁伟涛孙晓萱
关键词:文本分析预算报告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法治化研究
2024年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显性债务不断增加,隐性债务化解困难的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主要在于失衡的央地财政关系,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虽然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无法满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可以在总结梳理国外制度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以法治化的方式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责事项进行划分,实现分权治理。地方政府与债务治理有关的法治建设重点应当放在平衡地方财政收支关系上。在明确赋予地方政府自主和独立的财政地位后,应当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力度,具体措施包括债务余额管理和债务重整管理等制度。
王海琴李昆泽
关键词:地方政府性债务法治化
国家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4年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肩负着打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攻坚战的光荣使命。本文结合国家审计以风险防范为代表的事前预防功能和以增收节支效应为代表的事后监督功能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究国家审计如何在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方面发挥作用,并对如何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师翠翠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防范化解事前预防事后监督理论意蕴
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法治化的理论拓补与制度调适被引量:1
2024年
地方政府债务是地方各级政府深度参与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土地财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物。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法治化需要制度支撑和保障,央地关系“上下”多层次的政治结构,使得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法治逻辑和实践维度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运用合理的治理手段和规制工具从债务的整体性和特殊性角度选择实践路径,另一方面,需要在中央和地方层面强化法治的制度基础,在央地法治协调的层面回应地方政府债务法治化治理的现实,从而充分有效发挥政府债务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对政府债务负担进行合理管控和有效化解,以避免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的发生。
张婉苏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土地财政
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
2024年
文章基于2015年地方政府相继实施的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具有时序错列特征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正向收入效应,且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剧市场竞争以及提高人力资本是诠释该效应的核心作用机制。横截面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在融资依赖度较高、融资缺口较大、财政压力较小以及债务期限结构较长的样本中尤为显著。特别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过度负债、抑制税收规避、提高企业的相对雇佣密度和风险承担能力,而且对于企业所在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积极带动效果。因此,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抑制经济金融风险的演化,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以促进共同富裕,这对于实现“防风险”和“稳增长”双重目标并助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李小林司登奎
关键词:融资约束人力资本
数字财政赋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2024年
新时代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具有防范重大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国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使命。数字财政模式下财政治理与数据治理的融合,既可以通过变革隐性债务监控手段、创造增量财政收入赋能隐性债务“遏增量、化存量”,又可以通过赋能地方政府债务全过程管理和债务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显性债务“提质量、增绩效”。统筹财政数字化转型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的协同推进,以数字财政建设推进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和治理效能的变革,是实现新时代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重要使命的关键路径。
郑方方曹雪梅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
关于G20主权债务治理的思考
2024年
作为囊括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治理机制,二十国集团(G20)在多边债务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持续融资、债务透明度等议题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G20主权债务治理仍面临严峻困难与挑战,需解决不同主权债务治理理念、减债缓债与维持信用评级、传统债权国与新兴债权国之间的矛盾。我国是落实缓债金额最多的G20成员,未来宜继续以新兴债权国和“全球南方”成员的身份积极参与G20主权债务治理议程,推动其进一步完善治理规则,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代表性。
徐雪梅
关键词:中国话语权
以改革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转型机制及化解路径
2024年
地方政府的财政改革是政府职能改革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资源配置和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作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研究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尝试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治理现代化的关系、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逻辑关系以及以改革促发展的重要性;基于地方治理实践阐述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生产机制、互动机制和保障机制,剖析地方财政的弹性空间、央地财政互动和其中的治理韧性;从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促进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探索地方债务化解的有效路径。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转型机制及化解路径的理论框架,诠释债务管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高度统一,以期为中国债务治理转型提供新思路。
李茹霞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地方政府债务

相关作者

周玉渊
作品数:46被引量:24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研究主题:债务 中非合作论坛 债务治理 欧盟 救助
罗韵轩
作品数:57被引量:198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绿色信贷 商业银行 债务 结构性改革 债务治理
李世辉
作品数:71被引量:69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商学院
研究主题:企业 影子 银行化 影子银行 代理成本
倪筱楠
作品数:122被引量:212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大学
研究主题:地方政府债务 上市公司 债务融资 企业 地方政府
吴修远
作品数:5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研究主题: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债务治理 代理成本 公司治理 资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