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7篇“ 儒学文化“的相关文章
曲阜汉代碑刻的儒学文化意涵与社会功能
2025年
曲阜汉代碑刻作为汉代儒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曲阜是孔子故里,汉代统治者通过在此竖立碑刻,弘扬儒家思想,推崇“尊师重道”“仁爱”“忠孝”“中庸”“礼义”等儒学核心理念,意在通过碑刻的形式向民众传达道德教化与政治教化思想。曲阜汉代碑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汉代儒学文化的内涵,还能揭示其在社会教化、文化教育和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多重功能,为当代儒学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基于此,文章阐述曲阜汉代碑刻的社会背景与儒学文化内涵,提出汉代碑刻的社会功能,旨在更全面地了解汉代社会的文化和制度,从而促进儒学文化的现代传播和创新。
高灿灿
关键词:儒学文化
论高昌王国时期的儒学文化
2024年
高昌王国为南北朝时期西域地区一地方政权,虽然其远离中原,但由于统治阶层的提倡和汉族人口数量上的优势,儒学文化在高昌王国还是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高昌王国儒学文化的发展,不仅为当时儒学文化在西域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也为其后隋唐王朝在西域的开拓做出了卓越的文化贡献。
崔广庆李宝林
关键词:儒学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藏族孔子及儒学文化研究
2023年
孔子及其儒学文化作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上在培育中华民族思想经验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基于“元”概念共同体意识下的藏地孔子形象构序,呈现出现实界域的多方位、立体式的藏地孔子形象书写形态,显示出思想内在的共同体生成与逻辑塑形。与此同时,历史上的汉藏多向度互动实践与“共在”民族语境所形成的一体化机制,实现了共同体与共同体意识下的藏族儒学横/纵持续性传播与传承,完成了从内容维度、价值维度、表达维度、接受维度全方位、立体式的集宏观、中观、微观于一体的藏族儒学系统化培育体系。
颜亮庄亚杰
民族地区儒学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与机制——以云南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儒学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枢纽,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历史性作用。儒学文化嵌入云南是一个历史性、阶段性与层级性的过程,通过不断吸纳、融合、重塑云南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云南儒学文化。云南儒学文化在国家空间与地方社会展演着中华文化的主体行动逻辑,进而形成主体互生关系,在政治策略、文化礼仪、思想意识等方面深刻影响云南各层级实践主体,将云南各民族牢牢纳入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
孙浩然邓坤
古代新疆地区儒学文化传播简史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古代新疆地区儒学文化传播研究”成果。该书系统地统梳理了历史时期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在新疆的传播进程,改变了传统学术把边疆视为儒学的“化外之地”的做法,也进一步通过展示和描述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原...
崔广庆
从孔府档案管窥新儒学文化建设
2022年
儒学经历了开创经典、汉魏儒术经学、宋明程朱理学、清代乾嘉朴学和近现代的新儒学,成为历代统治阶层的统治思想。不过,儒学也有一些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学者往往多关起门来做学问,与社会的需要脱节,忽视专家学者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历史使命。民众对新旧儒学的理论并不熟悉,但是在其现实生活中,却往往有不自觉的运用。新儒学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有内涵、有质量的文献资源需要挖掘,儒学人才队伍不稳定,未能从古代尤其是清代以来利用儒学进行的文化建设中汲取合理的因素。孔府档案有大量儒学文化建设的记载,积极入世,切实解决问题,赢得民心,获取仁义在当世儒学建设中的宝贵营养。
杨小平
关键词:儒学新儒学文化建设
儒学文化资源促进少数民族认同中华文化的作用研究 ——以云南建水文庙为例
自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便成了我国在封建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而儒学主流意识形态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促进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发生。唐朝开启了“庙学合一”制度之后,文庙就成了封建统治者...
张成果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华文化
《敬业与乐业》中儒学文化内涵透视
2022年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所作关乎"敬业与乐业"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的基本问题阐释,聚焦阐释与教化,目的是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进而帮助做工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寻找人类理想的生活状态.文章寓意和哲理深刻,与中华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价值观十分契合,集中体现了梁启超先生思想特质中的儒家智慧和文化自信力.透视《敬业与乐业》中儒学文化的内涵,对培养中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
李传贵冯铁山
关键词:文化自信《敬业与乐业》
南孔儒学文化
本书重点讲述南孔的历史,提炼南孔儒学文化,使南孔从孔庙走出来,让读者了解孔氏南宗家庙、中国儒学馆,普及、传承和弘扬南孔儒学文化。本书挖掘南孔儒学文化的育人元素,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有效服务浙江省衢州市的经贸活动,...
林菊叶
关键词:家族英文
世俗化视野中的儒学文化意义理解被引量:2
2021年
儒学文化是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此种不同还特别地表现于中西文化之世俗化与神圣化的差异上。西方文化虽从其自身产生出理解和认识世界的理性哲学化方式和道路,但作为一种绝对化超越性存在的神圣文化因素却始终未曾消失,而是并行不悖地融入了人类的现代理性文化之中,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思想和社会作用。而中国文化"天、地、人"三才合为一体,超越性的存在意识和思想未曾真正独立和确立起来,也因而此种文化不是绝对的、神圣的和外在的,而是融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的,是内在的、去神圣性的和实践的。儒学文化便是这一文化精神和实质的思想代表,其文化的世俗化成为这种文化观察和理解世界、社会与人的基本视域和重要特质,也借此展现出与西方宗教文化和宗教因素参与其间的理性文化的巨大精神差异和社会功能分殊。正是世俗化特性,使儒学文化本质上呈现为一种主体性文化和以"善"本身为最高目的的人的存在和道德价值反思的实践哲学。
胡静张能为
关键词:儒学文化世俗化主体文化实践哲学

相关作者

郑成宏
作品数:59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交流 中韩 儒学文化 物流一体化 文化
张能为
作品数:70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
研究主题:伽达默尔 实践哲学 解释学 哲学 康德哲学
张亚群
作品数:149被引量:725H指数:1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高考改革 自主招生 高考 科举
杨珩
作品数:6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女真 儒学文化 金代 金 感知研究
方铭
作品数:137被引量:11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
研究主题:楚辞 孔子 原始儒家 楚辞研究 楚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