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52篇“ 儿童室间隔缺损“的相关文章
- 手术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的回顾性分析及术后延迟拔管危险因素的研究
- 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体外循环(Card...
- 谢鑫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儿童延迟拔管
- 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预测模型及对长期预后影响
- 2024年
- 目的构建并验证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预测模型,分析残余分流患儿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3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患儿178例,按照8∶2随机分为训练集144例和验证集34例,均行介入封堵术,术后随访12个月内残余分流发生情况。分析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影响因素。建立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的验证及效能评估。统计残余分流发生患儿预后情况。结果训练集144例患儿中,21例(14.58%)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残余分流;验证集34例患儿中,5例(14.71%)发生残余分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室间隔缺损基底部大小(OR=5.339,95%CI:2.197~12.975)、缺损处压差(OR=4.384,95%CI:1.804~10.655)、封堵器直径(OR=4.707,95%CI:1.937~11.439)是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以上述影响因素作为预测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指数为0.808(95%CI:0.761~0.839),预测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P>0.05)。训练集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灵敏度80.95%,特异度为84.55%,AUC为0.855(95%CI:0.774~0.937)。验证集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灵敏度80.00%,特异度为86.21%,AUC为0.871(95%CI:0.791~0.943)。训练集21例发生残余分流患儿,有14例(66.67%)出现残余分流自愈,残余分流自愈组残余分流>4 mm的占比低于残余分流未自愈组(P<0.05)。结论室间隔缺损基底部大小、缺损处压差、封堵器直径是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
- 王欢易岂建邓萌苏建军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列线图预后
- 儿童室间隔缺损改良修补术的早中期疗效及并发心律失常的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分析儿童室间隔缺损采用改良修补术后早、中期疗效。并对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徐州市儿童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儿童间隔缺损患儿100例临床资料,患儿均进行改良修补术治疗。观察患儿围术期各指标、术前术后心功能情况。并对患儿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及未发生者各项参数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绘制心律失常的预测模型。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时患儿左心室舒张末径、肺动脉内径、肺动脉瓣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术前;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100例行改良修补术患儿共15例(15.00%)发生术后心律失常、85例(85.00%)未发生;对两类患儿进行分组观察临床各项参数显示,年龄、采用修补类型、修补直径、术前心律失常、手术时间、术前肺动脉内径、术前肺动脉瓣血流速度是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可疑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修补类型、修补直径、术前心律失常、手术时间是导致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根据回归系数拟合所得出的联合数据进行ROC分析显示,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AUC为0.980;预测敏感度93.3%、特异度98.8%。结论儿童室间隔缺损患儿采用改良修补术后,心功能恢复较佳。术后早中期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手术修补类型、修补直径、术前心律失常、手术时间;临床对此要予以重视。
- 李迎刘建国张德云何飞李青
- 关键词: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心律失常
- 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对心电及心功能变化的影响
- 目的:观察儿童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心电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心内科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5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术前3天内与术后第2天行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
- 黄芮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心电变化
- 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溶血发生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 2023年
- 目的分析引发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溶血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563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检查,对所有受试患儿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阳性患儿39例为溶血组,阴性患儿524例为非溶血组。收集患儿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溶血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RStudio(4.2.1)软件构建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溶血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的判别能力,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在发生概率的一致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室间隔缺损直径、肺动脉压、封堵器直径、是否残余分流、是否中度以上瓣膜返流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室间隔缺损直径≥5 mm、肺动脉压、封堵器直径>6 mm、残余分流、中度以上瓣膜返流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溶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溶血发生风险的C-index为0.839(95%CI:0.746~0.896),内部验证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95%CI:0.751~0.88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之间的预测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69,P=0.094)。结论基于室间隔缺损直径、肺动脉压、封堵器直径、残余分流、中度以上瓣膜返流建立的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溶血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孟影陈梅
- 关键词:溶血
- 儿童室间隔缺损不同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室间隔缺损是指在心室间隔上存在有一个或多个分流孔道的疾病。近期随着时代发展,对室缺的认知加深、科技器材的优化、医生技术的进步、患儿要求的提高,在治疗方式上也不断调整发展。本文简单概述儿童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诊治方式,就近几年的不同治疗方式作一综述。
- 邓舒萍李勇刚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儿童
- 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心电变化的观察
- 2022年
- 观察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心电的变化。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心内科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5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术前3天与术后3天内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术中除心电监护外,于血管介入通道建立、封堵器植入和鞘管拔出、术后1、3、6个月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测量相关心电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及术后6个月内出现异常心电变化24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1例,电轴左偏9例,均在观察期内恢复正常。与术前相比,封堵器植入、鞘管拔出及术后3天心电轴数值减小,术后1个月后恢复至术前水平;封堵器植入PR间期、QT间期延长,鞘管拔出时即恢复至术前水平;介入通道建立、封堵器植入及鞘管拔出QTd、QTc、P波时间增大或延长,术后3天时均恢复正常;术后SDNN、rMSSD、PNN50升高,以上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rMSSD、PNN5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可造成心脏传导和电轴改变,迷走神经张力升高,但多持续时间短暂,无需治疗。
- 黄芮赵胜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心电变化心率变异性
- 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 2022年
- 对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进行了归纳,并对其进行了护理。方法 选取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的70名室间隔缺损儿童患者。认真落实手术操作规范,防止感染;强化呼吸系统的护理,降低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病率;加强对患儿穿刺伤口按压及护理,减少出血风险及血肿发生情况;密切观察和处理心律失常情况;应重视对对患儿术后镇静情况,防止患儿烦躁躁动导致封堵器脱落。结果 患儿经护理后,,不满意为4例,占5.7%,满意为24例,占34.29%,非常满意为42例,占60%,总满意度为66例(94.29%)。结论 对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患儿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樊玉玺刘芮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 整体护理对儿童室间隔缺损手术疗效的影响分析
- 2022年
- 对儿童室间隔缺损围术期整体护理应用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 选入54例室间隔缺损患儿,时间为2020.6至2022.05。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26例,常规护理。试验组28例,整体护理。评价各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情绪、疾病不确定感;患儿并发症、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情绪、疾病不确定感;患儿并发症、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均更为优异,P<0.05。结论 儿童室间隔缺损手术中,行整体护理干预,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其治疗效果。
- 黄芃榕
- 关键词:整体护理儿童
- 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功能动态评估的观察研究
- 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封堵术后儿童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ing test,6MWT),结合6分钟步行的距离和试验前后心电参数、心脏彩...
- 程雪丽
- 关键词:儿童运动耐量心功能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钱明阳

- 作品数:184被引量:621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 李渝芬

- 作品数:332被引量:1,208H指数:17
-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儿童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小儿
- 易岂建

- 作品数:217被引量:862H指数:1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川崎病 心力衰竭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 邓东安

- 作品数:363被引量:597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 曾少颖

- 作品数:98被引量:224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儿童 小儿 导管消融 射频消融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