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47篇“ 克氏针内固定“的相关文章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石膏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指标、肘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疼痛程度低、并发症少的优势,能够促进患儿康复。
淳淼
关键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微型钢板固定术与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指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固定术与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指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型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水平、手术优良率、术后不同时间(术后1、3、7 d)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83.33%(25/30),高于对照组的53.33%(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观察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固定术治疗指骨骨折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手术优良率,降低术后疼痛评分,效果优于克氏针固定术治疗,但会延长手术时间。
胡钢罗炎炎刘贺
关键词: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优良率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术与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手部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 研究手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术、克氏针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克氏针固定术)与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术),各35例。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指标、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分值、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腕背伸、前臂旋前、前臂旋后均大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术治疗手部骨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手部功能,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俞寄兵吴礼毛陈文勇
关键词:克氏针内固定术手部骨折并发症
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29例)和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29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采用Flynn评分评价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但闭合复位有手术切口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柳松钟晓
关键词:闭合复位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肱骨髁上骨折
微型钢板固定术和克氏针固定术在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4年
目的:对比分析微型钢板固定术和克氏针固定术在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济宁任城海贝尔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应用微型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功能恢复情况、临床指标、血清学指标、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骨折愈合、首次功能锻炼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骨钙素高于对照组,手部关节总活动度、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克氏针固定术,微型钢板固定术更有利于手部骨折患者术后手部功能康复,能够更好地改善血清学相关指标,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并恢复生活能力,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陈军峰
关键词:手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关节活动度疼痛
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对比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固定与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鹰潭一八四医院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Gissane角、Bohler角均较术前增大,跟骨高度均较术前增高,跟骨宽度均较术前下降(P<0.05);两组术后1年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66%)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有良好的效果,两种术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但前者可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卢伟广王灿斌杨俊张羽吴刚
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克氏针固定术与PUSHLCOK固定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探究克氏针固定术与PUSHLCOK固定术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骨科收治112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术,研究组采用PUSHLCOK固定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关节稳定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阳性率分别为6.56%、11.48%,相较于对照组的8.20%、6.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轴移试验阳性率为9.84%,低于对照组的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8%,相较于对照组的4.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PUSHLCOK固定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并减轻疼痛程度,利于提高关节稳定性,且具有一定的应用安全性。
孙刚和康然张金玲
关键词:撕脱骨折胫骨止点后交叉韧带克氏针内固定术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探究
2024年
研究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的有效性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10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行封闭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比2组治陪效果。结果 术前应用Mayo工具评估肘关节功能,表示无差异,P>0.05,术后2周,实验组Mayo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肘屈、肘伸、前臂旋前、前臂旋后活动度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用VAS工具评估,术后第一天两组 VAS评分无明显差别, P>0 5。实验组术后第1周和第2周 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4.0%)术后并发症(18.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比康复效果,即评估肘关节的稳定性、生活能力、总分,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中,早期康复训练干预的应用能改善肘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廖秀玉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肘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应用于GartlandⅡ和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2024年
对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在治疗GartlandⅡ和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时间定为2020年1月-2023年12月之间,患者总数共80例患者实施此次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组分别包括40例。对照组实施双钉交叉固定的置钉方式,观察组则采用三钉交叉固定的置钉方式,以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的对比结果为容,分析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lynn评分、HSS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钉交叉固定的置钉方式与常规双钉交叉固定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对比并无明显差异,但是临床效果要更好,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也要更好,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杨昆袁炜庆雷云廖俊城周游
关键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肱骨髁上骨折
吴门医派葛氏伤科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吴门医派葛氏伤科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与外侧“L”形入路钢板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苏州市中医医院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取吴门医派葛氏伤科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对照组32例,采取外侧“L”形入路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的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术后6个月的Maryland足功能评分和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两组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骨折愈合时间、Maryland评分和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术后明显恢复(P<0.05),且术后6个月与术后即刻比较丢失不明显(P>0.05)。传统切开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微创组(P<0.05)结论:吴门医派葛氏伤科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与外侧“L”形入路钢板固定均可有效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且吴门医派葛氏伤科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创伤小、操作快,具有一定优势。
吴晨熙汤晓晨孟祥奇
关键词:跟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

相关作者

李云龙
作品数:59被引量:199H指数:6
供职机构:丹阳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闭合复位 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 交锁髓内钉治疗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易先宏
作品数:27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C臂机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小切口切开复位 婴儿
张敬东
作品数:79被引量:203H指数:9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骨折固定术 弹性髓内钉 髓内 超声影像
明朝戈
作品数:88被引量:271H指数:9
供职机构:滑县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闭合复位 内固定治疗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微创
明立功
作品数:181被引量:498H指数:11
供职机构:滑县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治疗 骨折 闭合复位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