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3308篇“ 免疫组化技术“的相关文章
标准操作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肿瘤活检病理诊断中的有效性探讨
2025年
目的分析在肿瘤活检病理诊断中应用标准操作免疫组化技术的作用。方法60例肿瘤活检患者,均进行标准操作免疫组化技术检验及快速石蜡技术检验。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技术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满意度,相关评分。结果金标准诊断:阳性55例,阴性5例。快速石蜡技术诊断:阳性41例,阴性19例;标准操作免疫组化技术诊断,阳性54例,阴性6例。标准操作免疫组化技术的诊断符合率98.33%(59/60)、敏感度98.18%(54/55)均高于快速石蜡技术的76.67%(46/60)、74.55%(41/55)(P<0.05)。标准操作免疫组化技术的满意度100.00%高于快速石蜡技术的93.33%(P<0.05)。标准操作免疫组化技术的信任感评分(95.63±1.02)分、舒适度评分(91.26±1.01)分高于快速石蜡技术的(90.22±1.14)、(85.55±1.17)分,心理顾虑评分(50.26±1.01)分低于快速石蜡技术的(72.56±1.14)分(P<0.05)。结论在肿瘤活检病理诊断中应用标准操作免疫组化技术进行干预,这种方式的应用效果更佳。
陈清傅文达阮顺爱
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2025年
探究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肿瘤活检患者100例,分别进行快速石蜡检测,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统计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诊断满意度、诊断相关评分。结果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的诊断效能、诊断满意度、诊断相关评分均优于快速石蜡检测(P<0.05)。结论 肿瘤病理诊断中,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效果较好。
吴昊吴兴明赵石砚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肿瘤病理诊断
不同免疫组化技术平台检测乳腺癌低表达水平HER2的比较和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不同的免疫组化技术平台在检测乳腺浸润性癌中低表达水平HER2所产生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方法 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我院病理科接收的HER2低表达的乳腺浸润性癌标本108例,分别在Roche Ventana(4B5)XT、Leica Bond Max(MXR001)及Ultra PATH(UMAB36)这三个全自动免疫组化技术平台进行HER2染色,并严格按照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由三位病理科医师在双盲的条件下进行判读。结果 UMAB36的着色效果强于MXR001及Ventana(4B5),MXR001的着色效果也强于Ventana(4B5),但是三者的染色效果仍然存在可重复性(P<0.05)。结论 不同的免疫组化技术平台在染片结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曾满芹赵鹏陈丽芳陈召旭赵静董娴宁付广明王成勤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低表达
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价值体会
2025年
针对肿瘤病理的诊断展开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方法比较的研究,并以此探索更优的临床病理诊断价值方案。方法 此次研究采集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入我院就诊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试验样本,将所有患者的资料依照入院先后次序的规则科学分,将对其中的40例患者命名研究(采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展开诊断),另外剩余40例患者命名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展开诊断),研究将主要收集患者对肿瘤病理临床诊断的预后效果主观评价数据作为此次科学分析依据,并进一步采用数据统计分析其在诊断中的价值体会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科学探索病理诊断后,研究经行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展开诊断的模式显著更具优势,观察诊断准确率、阳性检出率、特异度、灵敏度、总体满意度各项指标数据均体现优于对照,(P<0.05)。结论 为患者实施病理特殊染色与病理免疫组化联合诊断,显著具有较高地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从漏诊方面来看明显数例减少,有利于提升检测阳性率,也进一步提高患者整体满意度,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邢雪杨玉清
关键词:肿瘤患者病理诊断
肿瘤病理鉴别中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价值
2024年
探讨分析肿瘤病理鉴别中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价值。方法 以电脑随机抽选2023年01月-2023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肿瘤患者施以研究,纳入受检者80例,依次采取免疫组化技术、特殊染色技术诊断,检验金标准为穿刺活检结果,结果 比较单一与联合检验的效能。结果 根据穿刺活检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表现为阳性的有77例(96.25%),阴性患者有3例(3.75%);而使用特殊染色术与免疫组化术的阳性患者分别有67例(83.75%)与65例(82.25%),而联合检验的阳性患者有73例(91.25%),三种检验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殊染色术、免疫组化术与联合检验相比,其灵敏度、准确度相比更高的为联合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特殊染色技术免疫组化技术联合开展肿瘤病理鉴别工作,最终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单独使用上述检验方式的情况,在临床治疗阶段呈现出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资料。
林皓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
肿瘤病理鉴别中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价值探析
2024年
分析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用价值。方法 以54例疑似肿瘤患者为例,均于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诊治,均行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诊断,以穿刺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联合应用的价值。结果 穿刺活检诊断结果显示,54例患者中阴性和阳性分别为3例和51例,联合诊断的效能较单一诊断高,(P<0.05)。结论 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肿瘤的效能更高,建议推广。
张怡韩雯郭晓彤王春
关键词:肿瘤病理鉴别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 分析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为肿瘤的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山东省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各40例。两患者均接受病理诊断,对照实施常规技术诊断,观察实施免疫组化技术诊断。比较两诊断阳性率、满意率、诊断相关评分。结果观察诊断阳性率95.00%,高于对照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23)。观察总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06)。观察心理顾虑评分为(18.36±1.36)分,高于对照的(17.12±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9,P<0.001);观察信任感评分为(18.54±1.04)分,高于对照的(16.27±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38,P<0.01);观察依从性评分为(17.91±1.69)分,高于对照的(17.12±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P=0.018)。结论 免疫组化技术应用后可以保证诊断阳性率,并能提升肿瘤患者满意率、依从性,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减少患者心理顾虑,临床可根据需要积极应用。
岳彩云田龙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和常规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2024年
分析免疫组化技术和常规技术用于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20.01~2023.09泰兴市人民医院接收的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根据纳排标准,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在其中选取研究对象。整理选出的210例患者的鉴别诊断结果,包括免疫组化技术检查结果、常规技术检查结果以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并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综合比较其他两种技术的诊断效能,客观评价免疫组化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 免疫组化技术的诊断效能高于常规技术,数据体现为检出率更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更高,且x2检验提示这4项数据均有显著的对比差异(p<0.05)。免疫组化技术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技术,不仅体现为诊断效能更高,同时患者的技术信任、情绪放松、生理舒适度的评分也更高(p<0.05)。结论 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对促进诊断效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提升,患者信任度及心理、生理舒适度的提升的有益影响大于常规技术,更值得推广。
蒋宇阳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肿瘤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技术和常规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2024年
分析肿瘤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和常规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的30例肿瘤患者分别实施免疫组化技术和常规技术,比较两种技术准确率、患者配合度及信任感、生理问题、心理顾虑的评分。结果 免疫组化技术检出率优于常规技术,p<0.05;常规技术的敏感度以及准确率均低于免疫组化技术,p<0.05,但是在阳性预测值则无差异,p>0.05;免疫组化技术患者配合度、信任感、生理问题、心理顾虑等评分高于对照,p<0.05。结论 肿瘤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可根据肿瘤切片样本抗原数量对肿瘤状态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其抗原抗体也可确定治疗方案,有效提升肿瘤诊断准确率,降低患者心理顾虑,提升配合度。
刘悦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肿瘤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临沂市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作为观察,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单纯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所有患者S100蛋白水平,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灵敏度、准确度,比较两S100蛋白表达情况及不同临床分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S10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观察S100蛋白水平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分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S100蛋白表达水平比较,Ⅲ期>Ⅱ期>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灵敏度为96.15%(75/78),准确度为96.25%(77/80)。结论:免疫组化技术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孟辉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免疫组化技术S100蛋白

相关作者

王小亚
作品数:180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蛋白单克隆抗体 分泌 细胞株 分泌细胞 小鼠
杨清海
作品数:177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分泌 蛋白单克隆抗体 小鼠 细胞株 分泌细胞
施云
作品数:10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免疫组化技术 缓冲液 免疫组化方法 冷冻切片 抗原修复
吴珊
作品数:10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免疫组化技术 缓冲液 免疫组化方法 冷冻切片 抗原修复
许力
作品数:10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免疫组化技术 缓冲液 免疫组化方法 冷冻切片 抗原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