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241篇“ 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相关文章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教学体会
2024年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我国传染病防治难题之一,尽管近年来我国诊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临床医师队伍不断扩大,但仍难满足日益增加的患者数量及其医疗服务的需求。从医学生教学入手,加强医学生有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专业知识的教学,并且以知识的实用性为前提,突出教学重点,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途径,这些措施可能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借以提升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进而扩大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防治成效。
陈杨柳黄顺黄辉煌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医学生教育方式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免疫缺陷综合征研究进展
2024年
抗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自身抗体相关的成人发病型免疫缺陷综合征表现为患者常出现反复感染,尤其是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和马尔尼菲篮状菌等胞内菌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出现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发病以东南亚国家及中国广西、广东、香港地区常有报道,而在北方地区则少见^([1])。我们总结了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以提高国内临床医生对该综合征的认识,并为治疗策略提供指导。
肖蓉何志义梁斯巧王宏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病1例
2024年
患者,男,51岁,因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16年,发热1个月余入院,主要表现为反复高热,严重黄疸,重度贫血貌,口腔可见少量白斑等。经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基因测序等确诊为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嗜血细胞综合征、脓毒症、多浆膜腔积液和重度低蛋白血症,病例复杂危重。予两性霉素B静脉输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和拉米夫定/多替拉韦方案,较前好转出院,随访4个月未再次感染。
孙燕蔡琼安永辉安永辉王春杰潘薇安明扬潘习龙
关键词:组织胞浆菌病HIV两性霉素B
艾博韦泰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
2024年
目的探讨艾博韦泰(ABT)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AIDS患者92例纳入研究,分析其药物疗效及危险因素。结果92例患者基线HIV RNA为5.3(5.0,6.4)Log10 copies/ml,其中84例患者治疗40 d检测HIV RNA为2.4(1.0,3.9)Log10 copies/ml,与基线比较,降低了2.9 Log10 copies/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0.872,P<0.05);其他8例患者HIV RNA>4.8 Log10 copies/ml。基线CD4+T计数为(358±176)个/μl,治疗40 d后CD4+T计数为(443±187)个/μl,CD4+T细胞计数均上升;AIDS患者17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13/17),重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CD4+、CD8+、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药物过敏史发生率可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白细胞减少、贫血、既往有过敏史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T治疗AIDS可降低HIV RNA的复制率,提高免疫功能,吸烟、白细胞减少、贫血、既往药物过敏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怡洁黄金龙杨薇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影响因素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2024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一种特殊亚型,具有特定的分子发病机制及预后,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个体中较少见。由于其罕见性和复杂性,AIDS合并APL患者通常需要采用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策略。本文报道了1例AIDS合并APL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替诺福韦抗病毒及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10 mg·d^(-1)联合口服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60 mg·d^(-1)的诱导治疗后,骨髓提示完全缓解。
徐丽华吕小艳周芙玲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
延伸护理在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究延伸护理对提高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接受初始抗病毒治疗的200例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服药依从性、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随访1年时,试验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病毒载量均检测不到。试验组在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有利于提高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抗病毒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王张丽李建维高月王博邵英
关键词:延伸护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载量服药依从性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多重感染1例
2024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会侵犯人体免疫系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因免疫功能缺陷,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HIV感染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病例报道已常见,HIV感染者同时合并多重感染病例报道少见。温州市中心医院于2023年3月11日至2023年5月10日收治了1例AIDS患者合并多重感染,现报道如下,供临床参考。
陈鑫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以消化道多发溃疡为首发表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例
2024年
本文报道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4月3日收治的,以消化道多发溃疡为主要表现、最后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1例。患者以腹痛为首发表现,胃肠镜提示食管、结肠多发溃疡,予护胃、促进溃疡愈合等治疗,效果不佳,后综合临床表现、内镜病理、实验室检查等诊断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下简称“AIDS”)。AIDS累及胃肠道,以消化道溃疡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及内镜下表现常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病变提示免疫低下时需完善检查明确是否存在AIDS。
顾凌飞吕文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溃疡消化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共病的临床特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共病的临床特。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98例,COPD伴有AIDS共病35例为观察组,COPD 63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特。结果 两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CO_(2)分压,心脏超声右心房及右心室大小、肺动脉压,胸部CT提示支气管扩张及肺部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年龄小[(58.72±16.86)岁vs.(68.92±7.87)岁](P<0.05)、CD4+T细胞计数低[(137.55±88.32)vs.(319.82±119.78)],CD8+T细胞计数高[(408.79±209.66)vs.(269.74±412.06)](P<0.05)、氧合指数低[(320.48±86.27)vs.(345.78±68.16)](P<0.05),影像学肺气肿象明显(77.14%vs. 15.87%)(P<0.05)。观察组肺功能Vcmax[(2.02±0.68)vs.(2.56±0.75)]、TLC[(68.99±17.29)vs.(97.10±22.57)]、RV%[(110.46±38.61)vs.(137.13±40.18)]、FVC[(1.92±0.67)vs.(2.58±0.83)]、FEV1[(1.05±0.49)vs.(1.32±0.57)]、FEV1%[(41.42±14.58)vs.(54.79±19.63)]、PEF%[(22.69±9.83)vs.(42.78±17.64)]、DLCO[(3.26±1.98)vs.(5.65±1.38)]、VA[(0.87±0.46)vs.(1.02±0.26)]低于对照组(P<0.05),弥散功能中重度障碍88.57%高于对照组12.70%(P<0.05);观察组FEV1/FVC[(62.65±3.67)vs.(50.23±11.97)]、MVV[(108.24±17.63)vs.(36.79±21.37)]、MMEF75/25%[(20.12±14.83)vs.(18.98±7.26)]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PD伴有AIDS共病患者年轻,氧合指数低,外周血CD8+T细胞计数升高加速COPD进展;AIDS加重以弥散障碍及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的肺功能损害,弥散障碍不完全可逆,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或治疗机会性感染改善通气功能障碍。早期规律ART、预防及治疗肺部机会性感染,可逆转COPD伴有AIDS共病肺功能持续损害。
周恩竹刘敏万秋刘静文唐莉歆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功能
潜分类增长模型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动态防控策略中的应用进展
2024年
在不同群体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下简称“艾滋病”)的防控需求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这为制订和实施防控策略带来了极大挑战。动态评估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和疾病进展轨迹至关重要。潜分类增长模型是将纵向数据拟合为不同发展轨迹的N个亚组,以识别和分析不同亚组的发展轨迹,从而为疾病的防控策略提供新视角。潜分类增长模型在艾滋病防控领域的应用中显现出显著优势,尤其在深入理解和分析艾滋病流行病学特、风险行为、心理研究、检测的异质性和动态变化等方面,总结其优势和局限可为艾滋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翟咪咪李亚敏刘苏顺李云霞刘义婷李莉李莉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相关作者

卢洪洲
作品数:900被引量:3,530H指数:24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治疗
李太生
作品数:483被引量:4,407H指数:29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病毒治疗 HIV HIV/AIDS患者
马迎华
作品数:224被引量:1,887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研究主题:健康教育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 青少年 中学生
沈银忠
作品数:212被引量:1,172H指数:1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艾滋病 艾滋病患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病毒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张仁芳
作品数:147被引量:49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患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