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65篇“ 免疫荧光法“的相关文章
免疫荧光和涂片镜检在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 以疑似阴道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就其在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过程中采用免疫荧光与涂片镜检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 本文的观察对象为中国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300例疑似阴道炎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所有观察对象均需进行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检测方均采用免疫荧光与涂片镜检,另外将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比前两种检查方在阴道炎诊断中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前两种检查方在不同病原体检测中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实验室的检查结果显示,300例疑似患者中,有280例确诊为阳性,有20例确诊为阴性。免疫荧光的检查结果显示,有275例为真阳性,有18例为真阴性。涂片镜检的检查结果显示,有260例为真阳性,有11例为真阴性。在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的比较上,与涂片镜检相比,免疫荧光相对较高(P<0.05)。实验室的检查结果显示,在确诊为阳性的280例患者中,有122例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有20例为阴道毛滴虫感染,有138例为阴道加德纳菌感染。在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阴道加德纳菌诊断准确率的比较上,与涂片镜检相比,免疫荧光相对较高(P<0.05)。结论 在实际的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过程中,与涂片镜检相比,免疫荧光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阴道炎的诊断效能,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不同阴道分泌物病原体的诊断准确率。
王艺娜
关键词:阴道炎免疫荧光法涂片镜检法
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优化策略。方于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集我院外周血标本612例,采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检测不同保存条件下外周血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IFN-γ、IFN-α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对612例研究对象均采用EDTA-K2抗凝管和带分离胶促凝管抽取外周血,离心分离得血浆与血清标本。结果显示612例研究对象的血浆与血清样本中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IFN-γ、IFN-α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612例EDTA-K2抗凝管血清标本置于4℃保存24h,分别于采集即刻及保存后1h、6h、12h、24h对血清标本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血清样本中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p70、IL-17、IFN-γ、IFN-α和TNF-α水平呈现下降趋势,IL-5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612例带分离胶促凝管血浆标本置于4℃保存48h,分别于采集即刻及保存后1h、6h、12h、24h、48h对血浆标本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24h内血浆样本中细胞因子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保存48h后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下降明显,与保存24h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检测细胞因子推荐使用EDTA-K2抗凝血浆标本,4℃保存24小时内稳定。检测中应选择合适抗凝剂,避免溶血,减少干扰,优化检测流程。
曹晋
关键词:细胞因子影响因素
流式荧光、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的比较
2025年
目的分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双链DNA(dsDNA)抗体诊断中采取间接免疫荧光(IIF)、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流式荧光(FFIA)检验的临床价值。方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dsDNA抗体诊断,包括FFIA、IIF、ELISA检验,以免疫扩散作为dsDNA抗体检验金标准,分析不同检验方式下的结果,比较三种检验方式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联合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92.5%、92.0%、75.0%、97.4%,整体比较显示,联合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FFIA、IIF、ELIS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IA、IIF、ELISA三种不同的检验方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诊断更能明显提高疾病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可作为临床实践中适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抗dsDNA抗体诊断模式。
冯军国陈维霞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抗双链DNA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种重组蛋白及其用活细胞免疫荧光在抗乙酰胆碱受体簇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蛋白及其用活细胞免疫荧光在抗乙酰胆碱受体簇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从AChRα1亚基、AChRβ1亚基、AChRδ亚基和AChRε亚基(或AChRγ亚基)中截取部分序列...
周炜毛俊娟苏毅彭彤彭确昆杨东
一种应用免疫荧光进行抗核抗体检验的装置及方
本发明属于医学检测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是应用免疫荧光进行抗核抗体检验的装置及方,针对现有的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时,不能针对多个样本同时检测,使得在进行检测时,容易出现误差,以及现有的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容易发生跌落造成损坏...
邵方桂刘阳阳沈源肴黎文选
两种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狂犬病病毒滴度的验证
2024年
目的对检测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滴度的荧光灶单位(Fluorescent focus unit,FFU)和半数荧光灶数量(50%fluorescent focus infectious dose,FFD50)两种直接免疫荧光进行验证。方应用FFU和FFD50检测RABV不同毒株滴度,计算FFU值和FFD50值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验证可靠性(精密度和稳定性);与标准的小鼠脑内滴定测定的半数致死量(50%lethal dose,LD50)值进行比较,验证准确性和线性范围。结果日间精密度和中间精密度验证显示,FFU和FFD50测定的CVS-11 RABV毒株滴度FFU值和FFD50值的CV均<30%;稳定性验证显示,在改变细胞-病毒孵育时间、丙酮固定时间和染色时间后,两种方测定的CVS-11毒株滴度FFU值和FFD50值的CV均<30%。准确性验证显示,FFU和FFD50测定的CVS-11、SC16、GD1、QH2 RABV毒株滴度FFU值和FFD50值与小鼠脑内滴定测定的LD50值均接近;病毒稀释倍数在5-1至5-7范围内,FFU和FFD50与其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350x+7.391(R2=0.991)和y=-1.453x+8.285(R2=0.980)。结论FFU和FFD50检测RABV滴度均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替代小鼠脑内滴定提供了支持。
于鹏程陶晓燕刘淑清刘茜张明慧沈立萍毕胜利朱武洋
关键词:狂犬病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法
循环增强免疫荧光检测肌钙蛋白的检验效能评估
2024年
目的评估Pylon3D循环增强免疫荧光(CEIFA)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Ⅰ(cTnⅠ)检测方的检验性能。方依据EP文件制定方案,验证Pylon3D cTnT和cTnⅠ检测试剂盒(CEIFA)的检出限(LoD)、精密度和线性范围,用临床标本分别评价Pylon3D系统与罗氏(Roche)cTnT、TOSOH cTnⅠ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Pylon3D系统cTnT的LoD达到1 pg/mL。低浓度0.014 ng/mL时批内精密度为4.70%,批间精密度为4.124%,高浓度0.2 ng/mL时批内精密度为6.33%,批间精密度为6.55%,在3 pg/mL~10 ng/mL的范围内Pylon3D cTnT检测试剂盒有很好的线性关系。Pylon3D系统与Roche系统的结果显著相关(r^(2)=0.9874,P<0.001)。Pylon3D系统cTnⅠ的LoD达到0.5 pg/mL,低浓度0.018 ng/mL时批内精密度为4.57%,批间精密度为4.80%;高浓度0.5 ng/mL时批内精密度为6.461%,批间精密度为5.69%。在0.5 pg/mL~3 ng/mL范围内Pylon3D cTnⅠ检测试剂盒有很好的线性关系。Pylon3D系统与AIA-2000系统的结果显著相关(r^(2)=0.9024,P<0.001)。结论循环增强免疫荧光肌钙蛋白灵敏度高、检测稳定,与化学发光系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李家亮唐文亮曹为金杨阳
关键词:肌钙蛋白T心肌损伤电化学发光法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抗核抗体罕见核型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抗核抗体(ANA)是自身免疫病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NA仍被认为不可替代的经典方。ANA荧光模型国际共识(ICAP)将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NA细分为30种,其中一些常见的核型已被广泛研究,而罕见核型的临床意义和靶抗原虽有研究,但多为零星的病例报道,仍需要进一步综合评估。该文就罕见抗核抗体的核型特征、临床相关性及靶抗原进行综述,为罕见核型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郜秀盼潘秀军
关键词:抗核抗体自身免疫病
间接免疫荧光、线性免疫印迹、化学发光单项和联合检测抗核抗体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IFA)、线性免疫印迹(LIA)、化学发光(CLIA)单独和联合检测抗核抗体(ANA)的临床价值。方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行ANA检测的患者4722例,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935例(AID组)、非AID患者3787例(非AID组)。采用IFA检测ANA,采用LIA、CLIA检测特异性ANA谱。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不同方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不同方诊断AID的效能。结果AID组IFA、LIA、CLI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5%、52.1%、44.8%,均高于非AID组(36.9%、20.1%、17.4%)(P<0.05)。IFA与LIA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09),IFA与CLIA的一致性差(Kappa=0.276)。在不同类型疾病患者中,AID患者的一致性最高(IFA与LIA、CLIA的kappa值分别为0.628、0.444),其他疾病类型患者的一致程度最低(IFA与LIA、CLIA的kappa值分别为0.120、0.194)。IFA、LIA、CLIA单项检测诊断AI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7、0.662、0.655。IFA和LIA并联、IFA和CLIA并联检测诊断AID的AUC分别为0.711、0.699,IFA和LIA串联、IFA和CLIA串联检测诊断AID的AUC分别为0.677、0.647。结论IFA与LIA、CLIA的一致性不高,且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更可能出现在非AID患者中。使用单项检测方进行AID筛查时,应优先采用IFA检测ANA;若采用ANA和特异性ANA谱联合检测,以并联方式为宜。
胡传玺刘灵燕李漫
关键词: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化学发光法自身免疫性疾病
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检测乙肝五项在乙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检测乙肝五项在乙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接收的82例疑似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FQ-PCR实施HBV-DNA检测,同时予以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检测乙肝五项[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82例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70.73%(58/82)。82例患者中,组合A(HBcAb+HBeAg+HBsAg阳性)占比91.46%(75/82),组合B(HBeAb+HBsAg阳性)占比63.41%(52/82),组合C(HBcAb+HBeAb+HBsAg阳性)占比37.80%(31/82),组合D(HBcAb+HBeAb+HBsAb阳性)占比6.10%(5/82),组合E(HBeAg+HBsAg阳性)占比64.63%(53/82)。组合A、组合B、组合C、组合D、组合E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3.33%(40/75)、7.69%(4/52)、29.03%(9/31)、40.00%(2/5)、5.66%(3/53),组合A中HBV-DNA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各项组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Q-PCR检测HBV-DNA联合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检测乙肝五项诊断乙肝的准确度、灵敏度高于单独FQ-PCR检测HBV-DNA及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检测乙肝五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肝诊断中,FQ-PCR检测HBV-DNA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检测乙肝五项各具优势,积极联合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
柯秋莉梁晓芳户丹
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乙型肝炎病毒DN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乙肝五项

相关作者

胡朝军
作品数:233被引量:608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原发性胆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
李永哲
作品数:444被引量:1,37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研究主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陈小芳
作品数:221被引量:1,277H指数:20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儿童 哮喘 患儿
史云芳
作品数:57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产前诊断 唐氏综合征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 染色体异常 STR基因座
张秀玲
作品数:66被引量:126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产前诊断 唐氏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