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0篇“ 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文章
肌少症与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全因死亡率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肌少症是否作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住院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3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RICU住院患者223例,基于胸部CT计算骨骼肌指数(SMI),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不同性别阈值,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81例和非肌少症组1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临床合并症、住院期间不良结局。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RICU住院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中死亡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9.51%vs 16.90%,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肌少症是RICU住院患者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11,95%CI:1.718~6.001,P<0.001;OR=2.642,95%CI:1.355~5.153,P=0.004)。结论:肌少症是RICU住院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需早期识别干预以期减少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夏显鑫马容莉王德新程真顺
关键词:RICU全因死亡率
低剂量CT筛查对人群肺癌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影响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screening, LDCT)在筛查人群中降低肺癌死亡率全因死亡率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公开发表、国内外有关LDCT筛查肺癌的前瞻性研究,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3年8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主要结局指标为肺癌死亡率,次要结局指标为全因死亡率、预防1例患者因肺癌死亡全因死亡需筛查人数。使用R 4.3.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前瞻性研究,涵盖了123 880名被筛查者,年龄范围为40~75岁,各项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在3.6~13.0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非LDCT筛查组,LDCT筛查降低了人群16%的肺癌死亡率(RR=0.84,95%CI:0.78~0.91,P<0.001);全因死亡率降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3,95%CI:0.84~1.03,P=0.151)。亚组分析表明,非LDCT筛查组(对照组)具体亚类与肺癌死亡率降低情况相关。Meta回归结果表明,中位随访时间与全因死亡率降低情况相关。若通过LDCT筛查预防1例患者因肺癌死亡,在非影像学预防/全人群中预计需筛查人数为139名;预防1例患者全因死亡预计需筛查人数为81名。结论:使用LDCT进行肺癌筛查能明显降低40~75岁人群的肺癌死亡率,对特定年龄和风险群体进行LDCT筛查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字晓慧吴芃郑苏菲孙楠赫捷
衰弱评估工具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5年全因死亡率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比较Fried衰弱表型与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衰弱指数(CGA-FI)预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5年全因死亡率的价值,并探索优化预测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于北京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通过随访记录主要不良事件。应用Fried衰弱表型与CGA-FI进行衰弱评估;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不同评估方法的预测效能;通过LASSO回归筛选预测因子,并进一步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应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研究最终纳入420例患者,年龄为73.8(68.9,79.1)岁,男性223例(53.0%)。随访时间为1879(1833,1931)d,73例(17.4%)患者死亡。Fried衰弱表型和CGA-FI评估为衰弱的患者分别为107例(25.5%)和113例(26.9%)。Fried衰弱表型与CGA-FI评估为衰弱的患者5年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非衰弱患者(Log-rank P<0.001)。Fried衰弱表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5(95%CI:0.667~0.804),CGA-FI的AUC为0.777(95%CI:0.713~0.840)。通过LASSO回归从CGA-FI中筛选出6个预测因子,构建的预测模型AUC达到0.882(95%CI:0.835~0.929)。经1000次Bootstrap法验证的AUC平均值为0.871(95%CI:0.866~0.877)。结论衰弱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Fried衰弱表型和CGA-FI均具备预测价值,而新构建的预测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5年全因死亡风险。
王婷杨智凯曾雨徽何硙万宇皓林鹏严蕊王英峰蔺亚婷孟晨曾敏王华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衰弱老年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赘生物大小与栓塞事件及全因死亡率相关性的荟萃分析
2024年
目的:评价赘生物大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栓塞事件和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检索EMBASE、Pubmed、Elservise及Cochrane数据库截至2024年3月提供赘生物≥10 mm与<10 mm两组患者栓塞事件和(或)全因死亡率数据的研究,然后按照Newcastle-Ottawa量表进行严格的文献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4项研究,共8 87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7 191例有赘生物大小的资料。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赘生物<10 mm相比,赘生物≥10 mm明显增加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OR=2.05,95%CI:1.63~2.56,P<0.001)和全因死亡率(OR=1.51,95%CI:1.28~1.78,P<0.001),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积累越来越明显。结论:赘生物≥10 mm明显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全因死亡率
吴永超韦帮缓陈光献吴钟凯许哲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栓塞事件全因死亡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障碍患病情况及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患病,探讨其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21年7月-9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焦虑、抑郁状态的初筛,再由精神科医生进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诊断并分为焦虑障碍组、无焦虑障碍组和抑郁障碍组、无抑郁障碍组。随访至2022年12月31日,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组间累积生存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评估焦虑、抑郁障碍与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MHD患者219例,其中焦虑状态的患病为25.6%,焦虑障碍患病8.2%;抑郁状态的患病为38.8%,抑郁障碍患病25.6%。随访期内22例(10.0%)MHD患者死亡,焦虑障碍(HR=7.407,95%CI 2.794~19.640,P<0.001)、Hb<90 g/L(HR=3.555,95%CI 1.275~9.915,P=0.015)、频繁透析中低血压(HR=3.211,95%CI 1.162~8.877,P=0.025)是与全因死亡独立相关。结论:MHD患者有较高的焦虑、抑郁障碍患病,其中焦虑障碍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肾科医生引起高度关注。
王艳华高玉梅刘国平于磊赵晔吕东升包蓉任艳荣
关键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维持性血液透析
慢性肾脏病患者新型炎症指标与贫血的关系及其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目的:炎症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发生贫血的主要机制之一,新型炎症指标能够很好地评估人体全身炎症水平及免疫状态,目前还缺乏对新型炎症指标与慢性肾脏病人群贫血的相关研究...
黄经达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贫血
ApoB/ApoA1比值对肺栓塞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入院时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对肺栓塞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77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肺栓塞患者资料。以入院时间作为随访起始点,2022年6月30日为截止随访时间,全因死亡为研究的事件结局。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ApoB/ApoA1预测全因死亡的最佳截断值,依据ApoB/ApoA1比值分为ApoB/ApoA1≥0.8组和ApoB/ApoA1<0.8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ApoB/ApoA1等指标对肺栓塞患者预后的影响,Kaplan-Meier描述、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结果随访期间177例肺栓塞患者中,死亡43例,死亡率为24.3%。ROC曲线计算ApoB/ApoA1最佳截断值为0.8,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 0.738~0.872)。ApoB/ApoA1≥0.8组与ApoB/ApoA1<0.8组患者分别死亡39例、4例,死亡率为52.0%、3.9%。单因素Cox分析显示,对肺栓塞患者预后有意义的指标包括年龄、危险分层、D-二聚体、血小板平均体积(MPV)/D-二聚体、血尿素氮、ApoB/ApoA1(P均<0.05)。多因素逐步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P=0.005)、ApoB/ApoA1比值(P<0.001)、血尿素氮水平(P<0.001)是肺栓塞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og-rank检验显示,ApoB/ApoA1低比值患者生存高于高比值患者(χ^(2)=58.166,P<0.001)。结论入院时ApoB/ApoA1比值升高与肺栓塞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是预测肺栓塞患者全因死亡率的有效因子。
欧阳晓莉赵会君陈菊屏
关键词:肺栓塞年龄全因死亡率
中老年人步行速度与全因死亡率的剂量-效应meta分析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持续加深,老年人口在全国总人口比例中不断上升,衰老所伴随的身体素质下降和身体健康问题将会对老年人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并且造成中老年人群的身体活动范围减少,运动量达不到各项身体活...
徐隆魏舒婷茆蔚然刘雨佳
关键词:中老年人全因死亡率剂量-效应关系
饮水量与慢性病死亡率全因死亡率的关系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索人群饮水量与慢性疾病死亡率全因死亡率的关系。方法使用NHANESⅢ总数据库收集数据,共纳入13490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饮水量与能量摄入、脂肪摄入量、碳水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之间的关系。以饮水量建模分为5分位,以最低5分位数作为参考,采用Cox风险回归分析,设立3个模型,对饮水量与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糖尿病死亡风险、癌症死亡风险进行分析;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回归分析饮水量与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糖尿病死亡风险、癌症死亡风险的非线性相关关系。结果Cox风险回归结果表示,第5分位饮水量与心血管疾病因死亡和总全因死亡结局之间的HR分别为0.65(0.48~0.88)和0.83(0.72~0.97)。RCS分析表明,饮水量与心血管疾病死亡全因死亡风险呈非线性负相关,饮水少于1660 mL,则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结论饮水量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未发现饮水量与癌症死亡和糖尿病死亡风险的显著关联。
陈志刚张倩茹黄练杰关冬薇李钰峥赵飞虹冯任南
关键词:饮水量全因死亡癌症死亡死亡率
透析血流量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率关系的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透析血流量(blood flow rate,BFR)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寻求最佳血流量。方法从中国国家肾脏数据系统中选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肾内科MH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本研究的BF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BFR≤213.7 mL/min和>213.7 mL/min两组,主要结局是全因死亡率。结果共纳入405例MHD患者。BFR在200~250 mL/min之间的患者为341例(84.2%)。BFR≤213.7 mL/min与BFR>213.7 mL/min全因死亡率之比为49(24.3%)∶26(12.8%)。BFR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BFR在180~250 mL/min范围内,BFR的增加可降低3.6%全因死亡风险(HR=0.974,95%CI:0.957~0.992,P=0.004)。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的最佳血流量cut-off值为211.35 mL/min。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中,BFR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可能在使用高通量透析器、非糖尿病患者和年龄<60岁的患者中更为显著。结论BFR>213.7 mL/min与患者全因死亡率降低独立相关(HR=0.499,95%CI:0.285~0.873,P=0.015)。
万静芳林静张炜炜向杨陈客宏
关键词:死亡率血液透析血流量

相关作者

周淑新
作品数:535被引量:61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WONCA研究论文 WONCA 摘要汇编 布朗医生日记 全科医生
杨士伟
作品数:153被引量:953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冠状动脉疾病
范志红
作品数:2,340被引量:91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健康 食物 营养 食品 营养学
刘宇扬
作品数:166被引量:821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胡宾
作品数:56被引量:361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 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 药物洗脱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