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6 篇“ 全球气候模式 “的相关文章
CMIP6全球气候 模式 对山东极端气温模拟能力评估 被引量:1 2024年 利用Delta法统计降尺度处理第6次国际耦合模式 比较计划(CMIP6)情景数据,基于中心化均方根误差(RMSE)、相关系数(R)、标准差(STD)和年际变率技巧评分(Ts),综合评估10个CMIP6模式 的情景数据对山东极端气温指数的模拟能力,筛选模拟效果较好的气候 模式 。结果表明:对表征强度的极端气温指数TXx和TNx模拟中,在降尺度后有超过50%的模式 模拟山东地区两个极端气温指数的绝对偏差中位数比降尺度前更接近观测值,对表征频次的极端气温指数TR、SU、FD和ID模拟中,有超过60%的模式 绝对偏差中位数比降尺度前更接近观测值;使用等级排序法,比较10个模式 的模拟能力得出,CMCC-ESM2得分为178分、NorESM2-MM得分为191分,TaiESM1得分为191分,将这3个模式 作为优选模式 ;优选模式 集合平均模拟各极端气温指数的误差百分率低于所有模式 的集合平均,经优选后,指数TXx、TNx、TR和ID的误差百分率绝对值平均分别由4.2%、2.2%、28.67%和14.3%降至3.3%、1.8%、23.58%和9.7%,优选前后指数SU的误差百分率均在±1%内。 刘珊珊 刘布春 刘园 韩锐 杨凡 刘观止 车红蕾关键词:极端气温指数 CMIP6全球气候 模式 对中亚极端降水模拟能力的评估 2024年 基于NOAA再分析逐日降水数据和22个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 比较计划(CMIP6)全球气候 模式 的降水模拟数据,选取6个极端降水指数,从气候 态和相对变率两个角度对CMIP6全球气候 模式 在中亚地区极端降水方面的模拟能力开展评估。结果表明:在气候 态方面,中亚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递增,其东南部山地迎风侧降水偏多;多模式 集合对简单降水强度(SDII)和最大无雨期(CDD)模拟的平均误差分别为-5.43%和0.45%,对年总降水量(PRCPTOT)、有雨日数(R1mm)、最大连续5 d降水(Rx5day)和最大雨期(CWD)的模拟结果存在明显高估,在中亚东南部高海拔地区误差偏高。在相对变率方面,多模式 集合模拟的中亚极端降水的相对变率偏小,其中对最大雨期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好,平均误差为-4.78%;对有雨日数的模拟效果最差,平均误差为-36.16%。模式 间进行比较,TaiESM1、EC-Earth3-Veg-LR和GFDL-ESM为22个CMIP6全球气候 模式 中模拟能力最好的前3个模式 。 薛白鹭 李娟 宋金杰关键词:极端降水 CMIP6全球气候 模式 对中国气温模拟的BMA方法评估 2024年 选用CMIP6中13种全球气候 模式 数据,以CN05.1数据作为实测资料,对1961—2014年中国气温进行模拟及模式 能力评估。采用BMA、泰勒图评估模式 排名,并将BMA与算术平均(AVG)集合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泰勒图评分和BMA权重在最优和最劣模式 评价中基本一致,模拟效果最好的两种模式 为ACCESS-ESM1-5、INM-CM5-0。BMA集合模拟结果优于AVG方法,CN05.1、BMA、AVG方法得到的中国多年平均气温分别为6.18、5.95和4.92℃,BMA方法通过权重调节使整体系统误差最小。BMA和AVG方法集合的CMIP6气候 模式 在对中国气温模拟的空间分布形式上与实测差距不大,而局部地域分布情况有所区别。BMA方法不仅可以对CMIP6模式 进行有效评估,并且其集合模拟结果的时间及空间变化情况都与实测值更接近。 邓鹏 王国复 王国杰关键词:气候模式 中国气温 CMIP6全球气候 模式 对中国地区干旱模拟能力评估与预估 2024年 基于CN05.1观测格点数据和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 比较计划(CMIP6)模式 模拟数据,本文全面评估了CMIP6模式 对自校准帕尔默干旱指数(scPDSI)的模拟能力,并选取7个性能相对较好的模式 的集合平均结果,在SSP1-2.6、SSP2-4.5、SSP5-8.5三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估21世纪中国地区自校准帕尔默干旱指数、径流和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CMIP6未来预估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CMIP6对中国地区自校准帕尔默干旱指数的模拟能力仍有待提高,多模式 集合平均的模拟性能优于大多数单个模式 ,但在时间趋势、振幅等方面仍有不足;自校准帕尔默干旱指数的时间趋势在低、中排放情景下略微升高,趋势值分别为0.03(10 a)^(-1)和0.01(10 a)^(-1),在高排放情景下则呈下降趋势[-0.05(10 a)^(-1)]。土壤湿度随时间呈降低趋势,SSP5-8.5情景下地表土壤湿度和整层土壤湿度降低趋势分别为-0.30%(10 a)^(-1)和-0.26%(10 a)^(-1),而地表径流和径流总量则随时间增加,趋势值分别为1.76%(10 a)^(-1)和3.13%(10 a)^(-1)。在空间分布上,21世纪末,中国地区年平均自校准帕尔默干旱指数普遍随排放情景升高而降低,土壤湿度变化大致呈“北高南低”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降低最为明显,且地表土壤湿度变化幅度更大。径流在大部分地区均呈升高趋势,且升高幅度与区域随排放情景增大,只有西北和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呈降低趋势。21世纪各变量变化的概率密度曲线大多随排放情景升高而变宽,其未来变化极端性将增强,变化更为剧烈。 赖雨曈 徐影关键词:干旱 优选CMIP6全球气候 模式 对贵州省未来气温变化的模拟 2024年 利用1986−2005年18个CMIP6气候 模式 及其同源的CMIP5气候 模式 和贵州省84个气象台站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基于色度图和泰勒图,系统评估CMIP6模式 对贵州省气温的模拟能力,并采用最佳模拟结果预估2023−2100年SSP1-2.6、SSP2-4.5和SSP5-8.5未来情景下贵州省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MIP6-MME(MME,多模式 集合平均)对1986−2005年贵州省霜冻日数(FD)、生长季长度(GSL)、夏日日数(SU)、最低气温的最低值(TNN)及平均气温(Tav)的总体模拟能力最优;相对于参照期(1995−2014年),2023−2100年贵州省在SSP1-2.6、SSP2-4.5和SSP5-8.5情景下FD值呈现显著下降趋势,GSL、SU、TNN和Tav值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另外,21世纪各个阶段各情景下贵州省FD值(GSL、SU、TNN和Tav值)相对于参照期均表现为偏少(多)的特征,且排放越高,偏少(多)幅度越大,从空间分布来看,FD(GSL)值偏少(多)幅度自南向北增加,SU值偏多幅度自东北向西南增加,TNN和Tav值偏多幅度自西南向东北增加。 张娇艳 杨益 李扬 任曼琳 谭娅姮关键词:气候变化预估 气温 一种全球气候 模式 耦合水文模型模拟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球气候 模式 耦合水文模型模拟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属于水文模型模拟与后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根据VIC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获取模拟日径流,采用变分模态分解将模拟日径流分解为若干不同频率固有模态分量;采用相关系数法和... 李霄 张利平 王纲胜 佘敦先 刘丽娜 周芷菱BCC-CSM2-MR全球气候 模式 对东亚地区降水和气温的模拟评估 2023年 全球气候 模式 BCC-CSM2-MR(Beijing Climate Center-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2-Medium Resolution)由国家(北京)气候 中心自主研发并参与了第六阶段国际耦合模式 比较计划,该模式 在BCC-CSM1.1m版本基础上对大气辐射传输、深对流过程及重力波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因此,该模式 对东亚地区降水和气温模拟能力的改进亟需进一步评估。本文主要基于不同格点观测数据集与中国区域站点观测数据,系统对比分析BCC-CSM2-MR、BCC-CSM1.1m两个模式 版本对东亚地区季节平均降水(气温)和日极端降水(气温)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相比BCC-CSM1.1m,BCC-CSM2-MR改进了对东亚大部分区域季节平均降水的模拟能力,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夏季平均降水,明显提高了对中国东南地区、朝鲜半岛及日本降水月际变化的模拟性能;(2)BCC-CSM2-MR对东亚地区季节平均气温模拟能力改进不明显,且对东亚大部分区域气温月际变化的模拟误差大于BCC-CSM1.1m;(3)对日极端降水(气温),BCC-CSM2-MR的模拟能力优于BCC-CSM1.1m,明显提高了对中国东南地区日极端降水(气温)的模拟能力。总体而言,BCC-CSM2-MR在深对流过程参数方案中的改进有利于对东亚地区降水的模拟。 李淑萍 全文杰 王正 陈奕卓 苏涛 颜鹏程关键词:降水 气温 全球气候模式 基于CMIP6全球气候 模式 的长江流域总初级生产力变化研究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总量,GPP 的准确估计对于全球 和区域陆地碳循环的更深入理解和评估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气候 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全球 植被状况,了解未来气候 ... 吴健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 全球气候模式 CMIP6全球气候 模式 对长江流域气候 变化的模拟评估与未来预估 被引量:15 2023年 以全球 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 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江流域作为中国最大的流域,对气候 变化的影响非常敏感,对未来气候 变化的预测可以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了更准确地预测长江流域未来的温度和降水,针对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 比较计划(CMIP6)对长江流域26个气候 模式 进行评估,选择并校正性能更好的模式 ,讨论了长江流域未来的气温和降水。主要结论如下:(1)气候 模式 在温度上的模拟效果优于降水,在时间尺度上表现为月尺度>日尺度>年尺度。温度模拟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降水模拟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2)区域尺度利用气候 模式 进行研究工作前的评估和校正是必要的,经过评估优化和季节校正后,数据的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分位数映射法可以应用于气候 模型数据的校正,但对于极端降水和温度的校正仍存在一些不足。(3)在SSP1-2.6情景中,未来温度和降水变化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稳定增加,然后随着时间趋于稳定。在其他3种情景下,变化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快。未来长江流域的降水和气温在所有情景下都将高于历史时期,表现为SSP5-8.5>SSP3-7.0>SSP2-4.5>SSP1-2.6。从季节上看,春季和冬季温度变化较大,降水在春季、夏季和冬季变化较大。在空间上,降水量增加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和东北部,而气温增加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和上游。 吴健 夏军 曾思栋 夏军 樊迪关键词:气候模式 长江流域 气候变化 排放情景 CMIP6全球气候 模式 对中国地区干旱模拟能力评估与未来预估 基于CN05.1观测格点数据和26个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 比较计划(CMIP6)全球气候 模式 的模拟结果,本文全面评估了CMIP6模式 对中国地区自校准帕尔默干旱指数(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 赖雨曈关键词:干旱
相关作者
徐影 作品数:126 被引量:2,302 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区域气候模式 降水 气候模式 全球气候模式 赵宗慈 作品数:221 被引量:4,957 H指数:38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气候模式 IPCC 区域气候模式 罗勇 作品数:397 被引量:5,989 H指数:38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气候模式 IPCC 热带气旋 荆现文 作品数:20 被引量:120 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气候模式 中云 产生器 全球气候模式 辐射通量 张华 作品数:173 被引量:1,918 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气溶胶 黑碳气溶胶 气候 GRAPES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