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3篇“ 全系膜切除术“的相关文章
- 基于膜解剖的子宫颈癌全系膜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其手术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膜解剖的子宫颈癌全系膜切除术(TMMR)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了基于膜解剖的子宫颈癌全系膜切除术的理论基础、手术步骤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该手术方式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 柯小平刘平林谋斌
- 关键词:子宫颈癌全系膜切除术
- 全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直肠癌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3-01河南上蔡县蔡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全腹腔镜直肠TME(观察组)、45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TME(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检测术前、术后24 h及48 h患者的血糖(Glu)、白细胞分化抗原-63(CD63)、P-选择素(CD62P)、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PAC-1)水平。评价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短(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各时间点的Glu、CD62P、CD63、PAC-1水平,以及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辅助直肠TME比较,全腹腔镜直肠TME治疗直肠癌患者手术创伤更轻、恢复进程更快,而且对患者的血糖、血小板活化水平影响较小,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 时占强马超张定喜
-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辅助切口
- 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的可能性
- 2024年
- 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是一种以传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为基础的新型手术方式,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新的手术方式,作者进行可这项研究,以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能性,并评估这种手术方式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短期疗效。回顾性分析了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连续行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的12例进展期胃窦部胃癌的患者,以及行传统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12例进展期胃窦部胃癌的患者,评估短期结果,如手术时间、术中失去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对于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来说,平均手术时间为261.42±62.63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0(90,150)mL,术中平均清扫淋巴数量为24.75±2.63个。此外,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并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是一种肿瘤学上可行的且技术方面安全的外科手术方式。将进一步研究腹腔镜辅助胃癌全系膜切除术对患者长期预后是否会优于传统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
- 甘莉肖亮黄乘龙
- 关键词:胃癌短期预后
-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分析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做样本,分组下对照组执行传统看富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分析各方面结果。结果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各项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炎症因子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结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运用能够提升结直肠癌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更好地控制与改善患者炎症反应,保障患者免疫功能情况,同时合理抑制相关并发症的产生,综合效果突出。
- 王海波陈树伟刘延军李风臣冷东
-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临床疗效
-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TaTME)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TaTME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2例行腹腔镜TaTME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依据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评分分为LARS组和FLARS组,分别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发生LARS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LARS发生率为66.13%,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41.94%)(P<0.05)。术后3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术前放化疗率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术后6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放化疗率、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结论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LARS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和疾病恢复密切相关,TaTME术后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同步放化疗、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cm)、肿瘤直径(≥5cm),在手术过程需要引起注意,加以干预,降低术后LARS发生率,改善患者排便功能。
- 梁小辉彭博练绮雯李子一刘鑫斌钟晓华张喆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机器人辅助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及试验序贯分析
- 2024年
- 目的荟萃分析机器人辅助行全系膜切除术对右半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NCBI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0月10日报道的机器人辅助全系膜切除术(R-CME)和单纯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L-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相关研究数据提取和相关文献的检索,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本次研究得到的阳性结果通过TSA 0.9 Beta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均为回顾性分析,共涉及1106例患者,其中R-CME组532例,L-CME组574例。R-CME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更多(MD=3.21,95%CI:0.62,5.80;P=0.02),术中出血量较少(MD=-13.58,95%CI:-19.72,-7.44;P<0.0001);R-CME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MD=-0.55,95%CI:-1.02,-0.07;P=0.02)。在术中取标本长度(MD=0.32,95%CI:-0.20,0.85;P=0.23)、术后首次进食时间(MD=0.12,95%CI:-0.10,0.33;P=0.28)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MD=0.06,95%CI:-0.36,0.47;P=0.79)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吻合口瘘(OR=0.35,95%CI:0.11,1.10;P=0.07)、肺部感染(OR=1.13,95%CI:0.37,3.52;P=0.83)、肠梗阻(OR=0.67,95%CI:0.28,1.58;P=0.36)、切口感染(OR=1.25,95%CI:0.58,2.67;P=0.57)发生率等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ME组在手术时间上无优势(MD=35.04,95%CI:14.40,55.67;P=0.0009)。试验序贯分析进一步证实了R-CME在控制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上的优势,住院时间的优势性仍需进一步讨论,在手术时间上R-CME暂时无优势。结论R-CME对右半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更好,手术环境更为安全,有效避免输血相关风险,并能提高对肿瘤病理学评估的准确性,有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郭仁凯武慧铭李辉宇
-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右半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META分析
- 完全尾外侧入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全系膜切除术
- 2024年
- 近年以来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已逐渐成为右半结肠肿瘤的标准术式,其良好的预后已经达成共识。并且,随着腔镜以及机器人等先进外科设备的普及,膜解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手术过程中解剖层面得到更清晰的展示,微创、精准、无血的右半肠癌根治手术越来越得到外科医生的推崇。然而,由于肿瘤位置不同,肿瘤分期有别,患者高矮胖瘦差异,右半结肠入路的选择,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与边界,术中层面的游离与拓展需要进一步深入且差异化的探讨。因此,在参考国内外优秀同行手术基础上,结合笔者中心多种手术入路探索,总结了一套完全尾外侧入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全系膜切除手术流程,并阐述了“3厘米原则”及“5要素经验”,于此分享,欢迎交流讨论。
- 曹月鹏司呈帅杨柳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右半结肠癌
-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
- 2023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7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开腹TME治疗,研究组予以腹腔镜TME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水平、术后恢复指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 h,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开腹TME。
- 牛超
-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视觉模拟评分法
- 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2年10月9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训练集69例和验证集23例。根据术后膀胱残余尿量情况,将训练集患者又分为排尿功能障碍组22例和排尿功能正常组47例。比较排尿功能障碍组与排尿功能正常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模型的效能进行验证。建立危险分层系统,在不同手术方式中对危险分层系统区分度进行验证。结果性别、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术前是否进行放疗、肿瘤位置、淋巴结切除数量、盆腔自主神经受损情况、手术方式均是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UC)=0.843,验证集(AUC=0.801)]和校准曲线[训练集一致性指数(C-index)=0.896,验证集C-index=0.874]结果均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危险分层系统区分度良好。结论性别、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术前是否进行放疗、肿瘤位置、淋巴结切除数量、盆腔自主神经受损情况、手术方式是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 李朝剑芶勇蔡美煌谢宇
- 关键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排尿功能障碍盆腔自主神经
- 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全系膜切除术的难点与对策被引量:4
- 2023年
-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新辅助放化疗(nCRT)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使患者生存获益。但nCRT后组织水肿等因素导致组织间隙不清晰,淋巴结清扫和神经保护的难度增加。肿瘤临床完全缓解或接近临床完全缓解后肿瘤下切缘定位困难,以及nCRT后吻合口漏的风险增加等问题,为中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带来困难和新挑战。笔者结合文献及自身临床经验,总结nCRT后全系膜切除术的难点及对策,以期为同道提供借鉴。
- 张建锋于滨张振亚王贵英
- 关键词:直肠肿瘤局部进展期新辅助放化疗全系膜切除术
相关作者
- 杜斌斌

- 作品数:77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癌 直肠肿瘤 腹腔镜 达芬奇机器人 近期疗效
- 杨熊飞

- 作品数:121被引量:282H指数:9
-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癌 结直肠癌 直肠肿瘤 腹腔镜 达芬奇机器人
- 王振军

- 作品数:352被引量:2,682H指数:2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肛瘘 直肠癌 直肠肿瘤 肛提肌 低位直肠癌
- 倪俊声

- 作品数:22被引量:151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系膜全切除 直肠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自主神经 直肠系膜
- 魏广辉

- 作品数:58被引量:471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肛提肌 直肠癌 切除术治疗 直肠肿瘤 低位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