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54篇“ 公民素质“的相关文章
- 走进现实公共生活——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公民素质通论教学设计
- 2024年
- 选择或建构合宜的教学设计范式是生成高质量课程教学的决定性要素。教学背景与课程特性等诸多因素,决定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公民素质通论的教学设计必然选择“公共生活范式”,即以大学生现实的公共生活为教学背景,以“知识萃取—价值领航—能力提升—人格塑造”为具体教学目标,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授课模式,以“‘网络-学校-社区’协同育人”为教学机制,综合运用“‘四法’+‘BOPPPS’”教学方法,全面分析、深刻反思每次课程考核,提升大学生人文、政治、法律、经济、交往、网络以及国际视野等公民素质,最终将大学生培育成为乐于参与、勇于评判与善于建设优良公共生活的高素质公民。
- 施向峰王蔚
- 关键词:公民素质教学设计公共生活课程教学
- 《提升绿色公民素质的数字技术和社会创新:“走向可持续生活”数字应用软件的开发》(节选)笔译实践报告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使得城市可持续发展形势日渐严峻,许多城市开始探寻绿色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倡导人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 苗壮壮
- 关键词:语态转换
- 新时代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及对策
- 2021年
-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步。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人才储备,属于公民中较为特殊的潜力群体,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自身的生活。基于此,通过课程教育、校园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来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公民素质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秦思雨段青青
-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素质
- 公民素质通论
- 施向峰
- 当代大学生公民德性教育与教学方式浅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民素质通论》课程为例
- 2020年
- 德性作为一种社会所倡导的良好品性,在公共领域的各个层面发挥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大学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公民德性为重要目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的《公民素质通论》课程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式,包括运用MOOC教学促进自省、以互动研讨式教学加强思辨、以现实案例分析激发后续动力。
- 王媛
- 关键词:公民德性大学教育自省
- 现代治理视域下公民素质培养研究
- 2020年
-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现代治理视域下公民素质培养展开研究。研究认为: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发展与进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不但能明确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定位,还能从根本上促进社会治理事业可持续发展,而公民作为我国社会治理的主体对象,必须积极承担起推动治理现代化的责任与义务。建议从公民与国家、社会以及公民之间的关系着手,分析社会治理体系中公民应扮演的角色,在现代治理视域下积极构建完善的公民素质管理体系。
- 丁婉
- 关键词:公民素质
- 公民素质对青海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 2020年
-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在新时代历史时期,社会各方面需要转型升级,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建设,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升公民素质为实现基础。从改革开放初期粗犷式的、只注重经济增长发展、不关注社会人文状况的模式,到经历三位一体、四位一体革新至五位一体的转变,是我国基于公民素质整体水平提升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更为全面深刻的见证。对于青海来说,各种社会规范制度的发展必须以公民素质的真实水平为基础,以地方特色文化和以实际发展需要为基础,这是用新时代科学发展理论指导青海公民素质发展实践所必不可少的,不能脱离实际,讲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大道理,积极吸收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以推动青海的社会经济发展。
- 程泽枭
- 关键词:公民素质
- 社会治理的考验与回应 直面疫情中的公民素质现代化被引量:6
- 2020年
- 新冠肺炎疫情是典型的社会公共突发事件,抗击疫情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巨大考验。而社会治理能力中最核心的指标之一是公民素质水平,所以抗击疫情也是对公民素质的检视。纵观抗击疫情全过程,我国公民素质现代化水平已有很大提升,这为赢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其中也暴露出公民素质短板。而探究补齐公民素质现代化短板的有效对策就成为应对社会公共突发事件、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
- 邢海晶
- 关键词:社会治理
- 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策略管窥——基于公民素质提升的视角被引量:1
- 2020年
- 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影响社会治理的重要因子。在后疫情时代以公民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为社会治理的基本策略有利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利于巩固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有利于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实现。在后疫情时代可以通过教育保障、宣传保障、法治保障、制度保障等措施促进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 顾晶琳
- 关键词:社会治理
- 修小节,知荣辱,建筑人格长城——浅谈农村小学传统美德与现代公民素质培养
- 2020年
-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今天,农村小学学生心中传统美德日益淡薄。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构成了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宝贵历史遗产,当然也是我们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如何在青少年学生中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让中华美德代代传承?我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想用传统美德来“童蒙养正”,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素质,使他们修小节,知荣辱,给孩子们铺垫好一生的道德基础,建筑人格长城,努力造就一代现代小公民。
- 赖艳芳
- 关键词:美德教育
相关作者
- 李磊

- 作品数:68被引量:287H指数:9
- 供职机构:长春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中医药 公众 伪满洲国 中医学专业 中医药疗法
- 伍俊斌

- 作品数:111被引量:38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 研究主题:政治参与 公民社会 有限政府 政治文化 协商民主
- 于瑶

- 作品数:9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长春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公众 公民素质 中医药 高校 大学生
- 赵萍

- 作品数:22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研究主题:地震灾害 科普教育 幼儿 防震减灾 大地震
- 赵亚夫

- 作品数:177被引量:826H指数:14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研究主题:历史教育 历史教学 历史教育学 公民教育 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