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5 篇“ 内侧切口 “的相关文章
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 切口 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 切口 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江阴市惠友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外侧入路联合内侧 切口 治疗,实验组实施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 切口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骨痂形成时间、负重下地时间)、术后1年的并发症(神经损伤、骨折位移、骨折延迟愈合)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骨痂形成时间、负重下地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联合内侧 切口 治疗三踝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袁阔辉 杨凯军 王祥宇 吴宝文 汤海浪关键词:后外侧切口 内侧切口 三踝骨折 前正中+后内侧 切口 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手术中分别采用前正中+后内侧 切口 和前外侧+后内侧 切口 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丰顺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钢板内固定手术,对照组采用前外侧+后内侧 切口 入路,研究组采用前正中+后内侧 切口 入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膝关节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N端中段骨钙素(N-MID)、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等骨代谢指标水平。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负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术后各时间点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VAS疼痛评分均更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更高;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T-PⅠNP、N-MID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血清β-CTX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均P<0.05)。结论相比于前外侧+后内侧 切口 ,前正中+后内侧 切口 能够缩短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感轻,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陈学道 罗森通 刘建强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骨代谢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 切口 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研究 2023年 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经改良膝关节后内侧 切口 研究。方法 2017.10至2022.10,将30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纳入其中,以C组(常规胭部“S”形切口 入路复位)和G组(改良后内侧 倒“L”形切口 复位)随机分组,各15例。将两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G 组较 C 组功能恢复、生活能力和质量均有所提高,P<0.05; G 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 C 组,P<0.05,膝部活动度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 切口 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临床效果更好。 黄毅关键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后外侧联合后内侧 切口 双窗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 切口 双窗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1年6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后内侧 切口 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后外侧联合后内侧 切口 双窗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消肿时间、住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后外侧联合后内侧 切口 双窗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显著,可保证手术安全性,利于术后尽早恢复,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朱爱杰 陈海磊关键词:膝关节功能 Kocher入路联合前内侧 切口 内固定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Kocher入路联合前内侧 切口 内固定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晋城大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6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Kocher入路)与联合组(30例,Kocher入路+前内侧 切口 内固定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获得术后肘关节活动度(伸肘角度、屈肘角度、屈伸范围及前臂旋转范围)、切口 愈合、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18.40±3.17)个月。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伸肘角度、屈肘角度、屈伸范围及前臂旋转范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 均为一期愈合,骨折获得临床愈合,未发生切口 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内固定稳定性良好。末次随访联合组ME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ocher入路联合前内侧 切口 内固定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获得满意术野,便于修复损伤骨与韧带组织,便于术后重建肘关节功能,预后良好,值得应用与推广。 宋俊杰 王铁锤 郭星关键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外侧锁定钢板结合内侧 切口 辅助复位治疗部分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分析外侧锁定钢板结合内侧 切口 辅助复位与内外侧双钢板治疗部分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85例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内侧 骨折块较大且较完整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观察组行外侧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合内侧 切口 辅助复位治疗,对照组行内侧 支撑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合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膝关节开始锻炼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术前及术后12个月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内侧 后倾角(PA),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21.20±12.60)min、骨折愈合时间(95.90±8.62)d、患肢完全负重时间(103.00±11.13)d短于对照组的(142.20±12.35)min、(112.30±15.64)d、(121.60±9.86)d,术后引流量(72.20±21.14)ml少于对照组的(111.50±21.9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开始锻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患者FAC、FMA评分分别为(1.84±0.21)、(14.36±2.38)分,术后12个月分别为(6.20±0.92)、(20.90±1.91)分;术前,观察组患者FAC、FMA评分分别为(1.87±0.25)、(14.23±2.41)分,术后12个月分别为(6.10±0.99)、(21.30±2.41)分。术前、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FAC、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FAC、FMA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TPA、PA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6.19%,差异具有统计学 郑朝文 高旭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内侧切口 切开复位 关节功能 基于目标控制理念的康复训练在髌内侧 切口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2022年 探究实施的康复训练在髌内侧 切口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膝关节综合评分(AKS)、生活质量评分(SF-36)、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9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86例实施髌内侧 切口 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髌内侧 切口 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目标控制理念的康复训练,干预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WOMAC、AKS、SF-36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变化。结果 ①WOMAC:干预一个月后,观察组在疼痛、僵硬、关节功能三方面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AKS:干预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在膝评分(活动度、稳定性)、功能评分(行走能力、上下楼能力)上,整体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③SF-36:干预一个月后两组患者较干预前生活质量均上升,观察组患者在情绪角色、社会功能、肌体疼痛、心理卫生四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④并发症发生率:干预一个月后,观察组在术后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上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实施目标控制理念的康复训练可降低髌内侧 切口 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骨关节炎指数、提升膝关节综合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杨志娟 戚美芬 蒋卉关键词:康复训练 膝关节置换 术后护理 单髁置换正中切口 与传统内侧 切口 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在对比分析单髁置换髌前正中切口 与传统内侧 切口 的术中及术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72例单髁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切口 方式不同分为正中切口 组及内侧 切口 组,检测术前,术后第1、3、5 d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内侧 切口 组有2例肌间静脉血栓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3、5 d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5 d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数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均在第3 d达到最低值。[结论]单髁关节置换中,采用正中切口 可以获得和传统内侧 切口 一样的临床效果,推荐采用正中切口 进行单髁关节置换。 张威 郭艾 蔡谞 吴厦关键词:手术切口 白蛋白 血红蛋白 改良后内侧 切口 联合前外侧切口 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后Pilon骨折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 切口 联合外前外侧切口 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后Pilon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7诊治的31例KlammerⅡ、Ⅲ型后Pilon骨折,取患肢腓骨下段外侧切口 显露外踝骨折端,复位骨折后固定外踝。切口 向近端延伸,同时远端向内踝"弧形"延伸,将跟腱向外侧拉开显露后方骨块,将足拇长屈肌腱与血管神经束向内侧 牵拉,充分显露后内侧 骨块和后外侧骨块,以此同时内踝弧形延伸切口 可显露并复位内踝骨块。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10~15)个月。术后1例切口 浅表感染,对症治疗后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4.1±0.9)个月。末次随访时踝-足功能AOFAS评分为(91.7±12.1)分。结论改良后内侧 切口 联合前外侧切口 可作为临床治疗KlammerⅡ、Ⅲ型后Pilon骨折的有效手术入路,具有创伤小、骨折端显露清晰、骨折复位方便、内固定可靠等优点。 姚鹏飞 王昊 任戈亮 陈廷 徐高伟 董斌关键词:外侧切口 手术入路 内固定 膝前内侧 切口 股内侧 肌下入路中直视下隐神经阻滞对全膝置换术后的镇痛作用 目的:报告在膝前内侧 切口 股内侧 肌下入路中显露收肌管以远的隐神经的方法,探讨在此处直视下阻滞该神经对全膝置换术后的镇痛作用。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至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性关... 王泽峰关键词:镇痛作用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杨惠林 作品数:1,587 被引量:8,926 H指数:4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水泥 张洪涛 作品数:201 被引量:568 H指数:1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截骨治疗 关节融合术 关节镜 骨折 拇外翻 吴贵忠 作品数:42 被引量:103 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截骨治疗 拇外翻 陈旧性跟腱断裂 ILIZAROV 内侧切口 程宇 作品数:74 被引量:138 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截骨治疗 拇外翻 胫骨 足踝部 手术疗效分析 康晓鹏 作品数:34 被引量:53 H指数:5 供职机构:昆明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髋关节脱位 内侧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