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21篇“ 内固定融合术“的相关文章
前后路手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对比两种入路固定融合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脊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手固定融合术治疗。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前入路方式进行手,研究组以后入路方式进行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效果。结果研究组后椎体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时长、住院时间、后创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更短,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后,两组患者VAS分数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VAS分数更低(P<0.05)。研究组后3个月Cobb's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后缘高度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固定融合术治疗时选择后路作为手入路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有利于患者后恢复,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王龙王业华
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融合术前路后路
后路手固定融合术用于脊柱骨折治疗的效果评价
2024年
评价将后路手固定融合术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在研究中纳入80例于2022.5—2023.5到我院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椎体恢复情况、疼痛水平以及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椎体恢复情况、炎症与应激反应、疼痛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后路手固定融合术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水平,并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加速其康复进程,建议进一步推广。
李军
关键词: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脊柱骨折
后路手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后路手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收治的86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PVP)治疗,观察组行后路手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情况、椎体恢复情况、脊柱功能、疼痛评分、创伤应激指标及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7 d皮质醇(Cor)、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固定融合术在脊柱骨折中疗效更佳,可减轻患者手创伤,降低应激反应,加快脊柱功能恢复,且并发症风险低。
余立钦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柱功能术后并发症
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探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业达医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手方式的不同分成A、B组。A组38例实施标准开放ACDF治疗,B组40例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观察并记录两组手参数,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分别对两组前、后1年的疼痛度、颈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测量颈椎Cobb角,并计算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B组手用时、中失血量均较A组少(P<0.05),后住院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发生2例脑脊液漏,B组无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同组前相比,两组后1年NRS、JOA评分、颈椎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89.47%与B组的92.5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具有手用时短、中失血量少等优势。
孙鸣晓王金财
关键词:显微镜手术颈椎病
胸腰椎骨折后路手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对脊柱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4年
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脊柱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传统的脊柱骨折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和前路手固定融合术等,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后路手固定融合术逐渐成为脊柱骨折治疗的优选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后路手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对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例脊柱骨折患者,2022年2月至2024年8月就诊,按照奇偶数法平均分配。10例为对照组,行后路常规入路手固定融合术,1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后路性肌间隙如路手固定融合术,对比脊柱功能和创伤应激指标。结果 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脊柱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表现为后观察组患者的脊柱疼痛程度减轻,脊柱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脊柱影像学改变明显,骨折椎体愈合良好,固定物无松动、脱落,未发生断钉、断棒现象。结论 后路手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具有后脊柱功能恢复好、影像学改变小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脊柱骨折治疗方法。然而,后路手固定融合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手适应症,合理选择手方式。
殷铭於浩陈思
关键词: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脊柱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腰椎固定融合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腰椎固定融合术后康复十分重要,本文分析对此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共计抽取研究对象86例,均为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4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其余43例患者除实施常规护理外,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疼痛度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干预前,两组VAS评分、JOA评分、ADL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试验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JOA评分和ADL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干预前,两组SF-36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干预后,试验组SF-36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固定融合术患者,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能明显缓解患者后疼痛状况,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使患者生活品质得到改善,还能赢得患者及家属较高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模式值得肯定。
黄雯倩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腰椎功能
后路手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后路手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前路手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后路手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相关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及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后1 d、3 d、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后3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高于对照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手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增加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缩小Cobb角,减轻患者后疼痛程度。
王晓帅吴林波崔宏刚杨森张秋华
关键词:脊柱骨折疼痛程度
后路手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对脊柱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后路手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对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社旗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脊柱骨折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前路固定融合术)及观察组(后路手固定融合术)各41例,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伤锥影像学参数、炎症因子、应激指标、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锥体后缘高度、锥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且Cobb`s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低于对照组,氧化蛋白产物(AOP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对照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采用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能够减轻应激反应、炎症反应,促进脊柱功能恢复,改善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刘恒鑫马俊杰陈海龙
关键词: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脊柱骨折脊柱功能创伤应激
后路与前路手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脊柱功能及创伤应激指标的影响
2023年
探讨脊柱骨折在开展治疗时,运用经后路途径实施固定融合术方案与经前路途径实施固定融合术方案对脊柱功能水平及创伤应激水平影响状况。方法 对50例发生脊柱骨折的病例抽取,资料以我院骨科为来源,研究时间段分布在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随机做精准有效的分组,各计入25例,对照组通过经前路途径的方式开展有效的固定融合操作,观察组运用经后路途径的固定融合术方案,就两组脊柱功能恢复情况、创伤应激项目展开对比。结果 经评估总有效率项目,观察组评定值为100.00%,与对照组评定结果80.00%比较居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手观察项目即操作时间数据、失血量数据、平均住院天数数据、伤椎VAS评分项目值相较对照组均呈更少显示(P<0.05)。两组在施以治疗前,经对伤椎影像学参数即Cobbˊs角项目值、椎体前缘高度项目值、椎体后缘高度项目值进行观测,其值差异不明显(P>0.05),在施以治疗工作后,各值降低显著,观察组居更低水平(P<0.05)。两组在手工作开展前,经对ODI指数项目加以评测,无明显差异(P>0.05),后1周时点,均呈降低显示,观察组求取值居更低水平(P<0.05)。两组工作开展前,经对创伤应激指标即TNF-α水平、Cor水平、ACTH水平、CRP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施以治疗后,各值均降低,观察组居更低水平(P<0.05)。两组经观测并发症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运用经后路途径的固定融合术方案展开治疗,相较后路手,可促使总有效率显著提升,手指标改善,促进伤椎恢复,提高脊柱功能,降低创伤应激反应,且具一定安全性。
徐田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柱功能
单纯减压与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比较单纯减压与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73例R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接受式情况分为单纯减压组(31例)和减压固定融合组(42例)。比较两组手时间、中出血量、卧床时间、脑脊液漏发生率,以及前,后3 d、3个月、6个月、1年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单纯减压组手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减压固定融合组,中出血量少于减压固定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19%vs 71.43%;χ^(2)=0.069,P=0.793)。两组后VAS评分、O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同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减压与减压固定融合术均可有效治疗RLDH,单纯减压在缩短手时间、卧床时间,减少中出血量方面更具优势。
胡永胜张晓璇宋兴华田慧中郑君涛谢江
关键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

相关作者

张学利
作品数:128被引量:832H指数:15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成形术
江泽华
作品数:28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颈前路 颈后路单开门 椎管成形术 内固定融合术 内固定
田伟
作品数:1,044被引量:3,393H指数:30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脊柱 椎弓根螺钉 机器人辅助 脊柱外科
李淳德
作品数:299被引量:2,021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 脊柱 矢状位 脊柱融合术 颈椎
周非非
作品数:117被引量:818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异位骨化 BRYAN 加速康复外科 脊髓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