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35篇“ 内镜黏膜切除术“的相关文章
附加通道辅助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瘤1例(含视频)
2025年
直径<10 m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内镜切除方式多样,组织夹-圈套器辅助内镜黏膜切除术因操作简单、效果可靠近年来被部分医院实施。但笔者团队发现该方法操作时存在圈套器难以实现"指哪打哪"的问题,由此设计了内镜附加通道辅助的方式,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圈套器出入可控性差的问题,并采用该方式成功对1例直径约3 m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进行了切除治疗,效果满意。
刘朝晖吴瑞暖黄伟英邢艳杰孙大勇李锐
关键词:内镜黏膜切除术
圈套器冷切除术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阑尾口结肠腺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阑尾口结肠腺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56例阑尾口结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SP组(经CSP治疗,41例)和EMR组(经EMR治疗,15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结局。主要结局为后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及后阑尾炎,次要结局为: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局部复发率。结果CSP组手时间较EMR组短,治疗费用较EMR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适用病灶直径较EMR组小,病灶性质为管状腺瘤占比明显多于EMR组;两组患者进镜时间、肠道准备评分、住院时间、病灶形态和病灶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穿孔和后阑尾炎事件,CSP组后出现迟发性出血1例,但后可以自愈,无需内镜干预。两组患者完整切除率均为100.0%;CSP组整块切除率为100.0%,明显高于EMR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局部复发率为2.4%(1/41),EMR组未见局部复发(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和EMR治疗阑尾口结肠腺瘤都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与EMR比较,CSP更多地应用于直径较小的管状腺瘤,具有经济和省时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复发的风险。EMR适用范围更广,但价格和手时间存在劣势,个别病例需分块切除。临床需根据情况,选择具体式。
刘斌祁琴琴陈杏林魏可蔡媛媛王哲民陈柳勇
关键词:结肠腺瘤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临床疗效研究
2024年
研究结直肠息肉患者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效。方法 13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就诊于2021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组。A组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B组常规手。结果 A组结直肠息肉患者手指标、SF-36评分、炎症因子指标、并发症均优于B组,P<0.05。结论 结直肠息肉患者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缩短后康复时间,高效可行。
徐国强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疗效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临床疗效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年3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175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热活检钳电凝电切,86例)和观察组(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89例)。分析比较两组的围手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SF-36健康调查简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结果:观察组的手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息肉完全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后1个月、后6个月SF-36评分比较,两组均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可提高手效果,促进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少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刘婷利王珂
关键词:内镜黏膜切除术结直肠息肉临床疗效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分析
2024年
为了深入研究对消化道息肉患者实施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08月-2023年08月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共420例,研究组给予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参照组给予高频电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临床效果显著较优,(P<0.05)。结论 与传统外科开放式手相比,内镜黏膜切除具有简单快捷、损伤相对较小、费用低廉等优势。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息肉复发率及生活质量,尤其在对扁平、广基息肉或息肉样隆起的疗效上更具优势,在胃肠道息肉治疗上较其他方法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王晶
关键词:消化道息肉疗效分析
注水内镜黏膜切除术对比传统内镜黏膜切除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结直肠息肉是发生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早期息肉切除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干预措施。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常规切除结直肠息肉的方法。目前常用的传统内镜黏膜切除术(conventional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CEMR)是通过注射缓冲液到黏膜下层,使黏膜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分开从而切除息肉,而注水EMR(underwa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UEMR)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技,通过注水代替黏膜下注射对黏膜病变进行切除。现比较UEMR和CEMR,以判断UEMR的疗效及安全性。
赵贝王运荣吴欣荣孙文琦窦晓坛邹晓平王雷陈敏
关键词:肠息肉结肠镜检查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抽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82例,依据手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EMR治疗,观察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情况、围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前及后1个月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结果观察组完全切除率(88.10%,37/42)、治愈性切除率(80.95%,34/42)高于对照组(65.00%,26/40;60.00%,24/40),P<0.05。观察组手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病灶切除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后1个月,观察组PGⅠ水平、PGⅠ/PGⅡ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能够改善肿瘤切除情况、围期指标、血清PG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贾璐璐刘洁高倩
关键词:内镜黏膜切除术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对最大径<20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比较冷内镜黏膜切除术(cold snare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CS-EMR)与常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最大径<20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colorectal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CLS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内镜切除治疗CLST患者2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MR组和CS-EMR组,每组各124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灶特征、手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病灶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MR组患者的手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EMR组,钛夹数量、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EMR组,中出血、迟发性出血及迟发性穿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EMR组(P<0.05)。结论 在最大径<20mm CLST治疗中,CS-EMR既保留手相关并发症少的优点,又具有与EMR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何彤云陆会飞胡丕伟王新强邱雷
关键词:内镜黏膜切除术临床疗效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内镜黏膜切除术后48 h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后48 h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4月至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EMR的胃肠息肉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未实施品管圈(2023年4月至6月)的3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品管圈(2023年7月至9月)的2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EMR后48 h内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生命质量评分的差异,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ERM后48 h内低血糖中的实践成果。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低血糖发生率的因素中,观察组输液不合理、摄入不足的患者比例分别为0.7%、1.5%,均低于对照组(4.3%、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分别为(86.94±7.32)、(84.18±7.03)、(83.00±5.96)、(82.91±6.39)、(80.42±6.11)、(78.45±7.35)、(82.69±6.72)、(80.71±6.1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77±11.67)、(78.09±10.97)、(76.50±9.64)、(76.75±9.86)、(75.80±7.30)、(72.38±9.97)、(76.86±9.97)、(75.94±7.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圈员们在品管圈手法掌握程度、发现问题能力、个人素质、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规范了EMR的护理流程,降低了EMR后48 h内低血糖的发生率,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品管圈的手法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及质量管理能力。
黎晓琴王蕊焦威李红英张丽娇王琦秦淼谷淼贯芳
关键词:低血糖症品管圈活动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与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对G1期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4年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modified‑endoscopic muscosal resection,M‑EMR)对G1期直肠神经内分泌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s,RNET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ESD(n=105)或M‑EMR(n=16)治疗且病理证实为G1期RNETs的121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逆处理概率加权法(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ng,IPTW),对比两组患者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ESD组和M‑EMR组肿瘤数目(χ^(2)=8.76,P=0.003)、浸润深度(χ^(2)=6.96,P=0.008)、使用金属夹比例[82.9%(87/105)比93.8%(15/16),χ^(2)=8.78,P=0.003]、使用金属夹数目(χ^(2)=8.41,P=0.016)、使用热钳止血比例[78.1%(82/105)比18.7%(3/16),χ^(2)=20.64,P<0.001]、牵引比例[2.9%(3/105)比18.7%(3/16),χ^(2)=4.45,P=0.035]、治疗总费用[(17568.6±8911.0)元比(8120.8±1528.2)元,t=3.6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IPTW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稳定性后,治疗总费用(t=2.07,P<0.001)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D和M‑EMR治疗G1期RNETs患者疗效相当,但M‑EMR治疗费用更低。
周婷王雷徐桂芳窦晓坛唐德华倪牧含颜鹏刘金燕胡云
关键词:直肠肿瘤神经内分泌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相关作者

姚礼庆
作品数:560被引量:5,348H指数:3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治疗 大肠癌 黏膜下肿瘤
周平红
作品数:468被引量:3,606H指数:3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治疗 黏膜下肿瘤 消化道
钟芸诗
作品数:355被引量:2,959H指数:3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 结直肠癌肝转移 结直肠癌 结直肠肿瘤
邹晓平
作品数:498被引量:3,257H指数:2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超声内镜 胰腺炎 胰腺癌 胰腺肿瘤 内镜
李晓波
作品数:128被引量:1,101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早期胃癌 胶囊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幽门螺杆菌 结直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