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33篇“ 再开发“的相关文章
国外科研类退休人才资源开发经验借鉴
2025年
本文基于积极老龄化视角,通过阐述部分典型国家和地区关于科研类退休人才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影响因素、实践经验等内容,重点探究影响科研类退休人才发挥余热、创造价值的主要因素及原因,并对我国科研类退休人才资源开发提供参考建议。
付少青王皓
关键词:退休人力资源再开发
矿区环境生态修复与土地开发利用浅析被引量:2
2024年
文章阐述了矿区环境生态修复与土地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并对矿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生物修复、土壤修复的环境生态修复策略和开发生态旅游、发展绿色产业的土地开发利用路径,为科学合理修复矿山生态,推动矿区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贾静
关键词:生态修复
城市更新中土地开发的模式及对策研究
2024年
城市更新是现代城市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其中土地开发作为城市更新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土地开发在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主要包括技术难题与高昂成本、管理规划不足以及社会与文化影响。针对此类问题,改进土地开发的模式势在必行。通过制定科学的土地规划、推行可持续开发理念以及加强社区参与沟通等对策,可更好地解决土地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城市更新的效果,促进城市可持续繁荣。
戴怀庆
关键词:城市更新土地再开发
触媒、并生与适应:城市后工业地块居住开发引导的工业遗产建筑利用研究
2024年
近年来,工业遗产建筑通过保护与利用方式积极融入后工业地块的居住开发中。尽管“土地收储、挂牌交易、拆除新建”的模式无法保全没有历史身份的工业遗产建筑,但开发企业在局部已积极探索保护利用与高密度开发相结合的平衡,在活化利用局部工业遗产建筑的同时,促进居住区开发模式的文化升级和整体增值。文章选取万科集团3个居住区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将空间生产理论应用于工业遗产建筑形态演化的微观分析中,探讨后工业地块居住开发与工业遗产建筑利用在多重维度上的关联。研究指出,工业遗产建筑利用的文化价值及其外部性在居住生产模式中具有示范意义,工业遗产建筑不仅通过利用积极参与居住开发的叙事,也借由场地结构、时空秩序、关联性的建筑语言和材料语言,与高密度居住区之间形成高效互动;此外,遗产建筑利用也面临公共性不足、符号化和绅士化等挑战。
黄磊黄磊
关键词:文化价值
存量背景下城镇低效空间土地开发研究——以济宁市任城区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土地开发利用正逐步从“增量扩张”“外延粗放”向“存量挖潜”“内涵集约”转变。本文以济宁市任城区为研究区,界定了城镇低效空间土地有关概念,分析了任城区城镇低效空间土地现状,总结了开发实践做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镇低效空间土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该研究有利于任城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及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为其他地区城镇低效空间土地开发提供了经验借鉴。
李甲高蕊张园园李梁山郭天
关键词:再开发
我国关闭/废弃矿山土地资源的新能源开发现状及展望
2024年
矿山关闭或废弃后会产生大量的土地资源,如露天矿山的矿坑、排土场等,以及井工矿的地面广场和地面塌陷区等。土地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关闭/废弃矿山的土地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然而由于这些土地资源受到了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其开发利用问题是关闭/废弃矿山面临的重要难题。针对当前对于此类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存在的不足,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关闭/废弃矿山土地资源与风能、光能、林业、农业、养殖业等结合开发利用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关闭/废弃矿山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体系,即土地资源的“风—林—光”新能源互补开发模式,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技术性因素评价标准及改造方案体系,总结了我国当前关闭/废弃矿山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凝练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攻克的5个基础理论和5个待发展技术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和未来发展展望。研究表明:①关闭/废弃矿山土地资源的新能源开发,是一个新兴的、潜力无限的、需要多领域交叉合作的新学科,其中地面资源是载体,而该载体受采矿影响后的状态是核心,新能源各个方向的应用是目的;②关闭/废弃矿山土地资源的新能源开发一方面是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也是开发新能源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实现关闭/废弃矿山转型的重要举措,应在进一步完善该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对关闭/废弃矿山土地资源的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
郝宪杰宋思桐唐宽旭郭勇丁志杰
关键词:废弃矿山土地资源新能源开发
低效工业用地开发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苏A市的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2024年
科学评估低效工业用地开发政策对提升土地生产率的实际效果及不同政策模式的绩效差异,对优化低效用地开发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江苏A市2015—2020年企业层面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低效工业用地开发及不同模式对企业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低效用地企业土地生产率在开发项目实施后,相比其他低效用地企业提高162%。②政府主导模式、自主开发模式、市场参与模式下低效工业用地生产率比开发前分别提高了194%、215%、179%;产业发展水平、政府收储成本、收益分配机制、工业用地等二级市场发育程度是解释不同开发模式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建议各地区以提高原土地权利人自主开发积极性、健全土地收储收益分配机制、加强土地二级市场培育及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作为开发政策改进的重点,因地制宜完善不同模式下低效工业用地政策。
黄锐柯心怡马贤磊赵爱栋
关键词:土地再开发土地生产率双重差分模型
我国工业棕地开发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由增量开发进入城市更新时代,工业棕地的开发也将成为未来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而现有研究往往更重视工业用地开发的经济收益而对其环境影响关注不足。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棕地开发可能性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工业棕地开发的模式特征,运用2019—2022各省市自治区定期公布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聚类分析我国各地级市工业棕地开发的特点,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实证研究我国各地区工业棕地开发可能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工业棕地开发形成了明显的地方政府积极主导的特点;(2)我国各地区工业棕地开发的情况可分为四类,分别为高修复发达城市、中等修复较发达城市、低修复较不发达城市以及高修复较不发达城市;(3)地方政府财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房地产开发投资水平等因素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棕地开发可能性。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文提出完善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的建立和使用,建立多层级的基金并向财政收入水平较低的地区倾斜以及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工业棕地开发等政策建议。
胡映洁安頔
关键词:影响因素
我国港口历史遗迹保护性开发利用探析
2024年
我国拥有丰富的港口历史遗迹资源,这些资源蕴含丰富的港口文化,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对港口历史遗迹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必须坚持生态性、历史性、文化性、经济性等原则。对港口建筑遗迹、港口自然遗迹、港口人文遗迹的保护性开发利用采用不同的实施方法,让港口历史遗迹重绽光彩。
张清
关键词:港口历史遗迹
一种修复后场地开发利用的健康风险定量评估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修复后场地开发利用的健康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将修复后场地详细划分为三个暴露阶段,并基于各暴露阶段对应的特征污染物分布与浓度、暴露途径和敏感人群受体,构建了八种典型暴露情景,结合特征污染物的挥发特性,分别构...
邹权王夏晖刘瑞平

相关作者

袁新国
作品数:40被引量:163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再开发 开发区 产业园区 境外 经济开发区
郭鹏
作品数:181被引量:1,082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再开发 群决策方法 多属性群决策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朱煜明
作品数:44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再开发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食堂 航空产业
王兴平
作品数:307被引量:1,915H指数:2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开发区 城镇化 城市规划 城乡规划 产业园区
何冬华
作品数:41被引量:314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研究主题:城市更新 轨道交通 土地再开发 城市 生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