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 篇“ 再次肝移植 “的相关文章
成人再次 肝移植 研究进展 2024年 再次 肝移植 是肝移植 术后移植 肝 衰竭的唯一治愈性手段。首次肝移植 与再次 肝移植 间隔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成人再次 肝移植 的手术适应证、技术难度和治疗转归。既往多项研究认为再次 肝移植 术后移植 肝 及受者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首次肝移植 ,但随着器官保存方法、麻醉管理理念、重症监护策略、外科手术技术和新型免疫抑制药等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成人再次 肝移植 的疗效显著提高。本文就成人再次 肝移植 手术适应证的变迁、手术时机的选择、长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手术技术难点、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以及活体再次 肝移植 的开展情况进行评述,总结目前成人肝移植 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及潜在解决方案,以期为提高成人再次 肝移植 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吴若林 赵红川 耿小平关键词:再次肝移植 活体肝移植 免疫诱导 排斥反应 疾病复发 再次 肝移植 治疗慢性移植 物功能衰竭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移植 肝 功能衰竭行再次 肝移植 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 胆中心4例因慢性移植 物衰竭行再次 肝移植 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主要指标,同时行文献复习,总结再次 肝移植 的手术经验。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采用原位经典肝移植 术式,平均手术时间为420 min(385~480 min),术中平均输注红细胞11.5 U(8~16 U)、新鲜冰冻血浆1350 mL(1000~2075 mL),术后平均ICU住院时间3 d(2~4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1 d(14~31 d)。4例患者中3例住院期间无明显并发症出现。1例出现肝 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行经皮球囊扩张后治愈。出院后定期随访至今,3例病情均平稳,1例术后20个月死亡,死亡原因为非缺血性胆道病。结论:再次 肝移植 是治疗肝移植 术后慢性移植 物功能衰竭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病例,改进手术技巧,提高围术期管理水平,有望取得较好疗效。 张龙 韩国勇 陈志强 张峰 吴金道关键词:肝移植 再次肝移植 再次 肝移植 术后并发高钠血症和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被引量:1 2023年 总结1例再次 肝移植 术后并发高钠血症和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依托多学科合作,分阶段做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后落实呼吸道管理;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期间做好输血安全管理,更换抗排异药物后严密观察有无急性排异反应;门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后做好出血和血栓防范护理。经过111 d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出院。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 傅洁 沈鸣雁 鲁建芳 韩琳秋 蒋梦怡关键词:肝移植 高钠血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门静脉狭窄 护理 1例B型尼曼匹克病再次 肝移植 反复高钾原因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22年 回顾性分析1例B型尼曼匹克病行再次 肝移植 反复高钾的临床资料。经过及时对症处理,病人血清钾恢复正常,带管出院。肝移植 术后高钾由多方面因素引起,其中免疫抑制剂的影响是常见的,胆汁引流、血小板增多引起的高钾较少见,但也应引起关注,及时复查血常规、生化,动态了解病人血钾水平,及时予以处理,才能保障病人安全。 于瑞 叶海丹关键词:肝移植 再次肝移植 高钾血症 儿童再次 肝移植 病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童再次 肝移植 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 科接受肝移植 治疗的1024例患儿(<18岁)的临床资料,其中再次 肝移植 25例(26例次)。二次肝移植 24例,三次肝移植 1例。25例患儿中,男13例,女12例。再次 移植 手术时中位年龄[M(Q_(R))]为12.9(20.5)个月(范围:5.8~134.8个月),体重为8.0(5.6)kg(范围:5.0~30.0 kg),儿童终末期肝 病(PELD)评分为17.0(21.3)分(范围:0~45分)。再次 肝移植 的病因:胆道并发症(7例次)、移植 肝 原发无功能(5例次)、抗体介导排斥(4例次)、肝 动脉血栓形成(3例次)、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次)、肝 动脉血栓形成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次)、下腔静脉闭塞(1例次)、窦状隙梗阻综合征(1例次)。按两次移植 间隔时间30 d为界线,早期(≤30 d)再移植 8例次,晚期(>30 d)再移植 18例次。比较两组患者再次 肝移植 的病因、术前PELD评分、与前次肝移植 间隔时间、手术情况、主要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本组病例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6.8(30.2)个月(范围:1 d至85.7个月),再次 肝移植 的发生率为1.9%(19/998)。早期再移植 组手术时间为(439.8±151.0)min,供肝 重量与受者体重比为5.0(1.8)%(范围:3.6%~6.1%),再移植 病因主要为移植 肝 原发无功能及血管并发症;晚期再移植 组手术时间为(604.4±158.0)min,供肝 重量与受者体重比为3.4(2.1)%(范围:1.4%~5.3%),再移植 病因主要为胆道并发症、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及血管并发症。早期再移植 受者术后3个月、1年、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均为62.5%;晚期再移植 受者术后3个月、1年、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93.8%、93.8% 孙超 董冲 孟醒初 王凯 覃虹 韩潮 杨洋 张复波 郑卫萍 宋卓伦 李豪豪 高伟 沈中阳关键词:肝移植 儿童 再移植 生存率 器官捐献时代再次 肝移植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总结再次 肝移植 的病因、预后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的26例再次 肝移植 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再次 肝移植 时间不同,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代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时代早期再次 肝移植 治疗经验探索期)完成的再次 肝移植 受者纳入早期移植 组(共9例),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完成的再次 肝移植 受者纳入成熟期移植 组(共17例)。根据移植 间隔时间不同,将26例受者分为移植 间隔>1年组(15例)和移植 间隔≤1年组(11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早期与成熟期移植 组受者再次 肝移植 术前年龄、终末期肝 病模型(MELD)评分、手术时长、供肝 冷和热缺血时间、无肝 期时长及术后第7、14天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受者移植 间隔时长、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以及术后第7、14天总胆红素、ALT和AST。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再移植 术后受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早期与成熟期移植 组、移植 间隔>1年与≤1年组受者术后2年生存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再次 肝移植 病因包括:胆道并发症8例,移植 物失功8例,原发病复发4例(肝 细胞肝 癌复发),慢性排斥反应2例,首次肝移植 术后急性肝 功能衰竭2例,血管并发症2例(门静脉血栓和肝 动脉栓塞各1例)。早期移植 组受者术中无肝 期时长和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分别为(53.3±7.9)min和(34±5)g/L,成熟期移植 组受者分别为(45.1±1.8)min和(38±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8和-2.111,P均<0.05)。早期移植 组肝移植 术前年龄、MELD评分、移植 间隔时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供肝 冷和热缺血时间、术后第7天总胆红素、ALT和AST以及术后第14天总胆红素、ALT、AST和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至2020年10月1日,26例受者中位随访时间 邢皓 陶一峰 徐琳琳 金嫣婷 李建华 张全保 沈丛欢 马震宇 李瑞东 王正昕关键词:肝移植 再次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再次 肝移植 中应用双极电凝的临床研究2020年 目的评估双极电凝在再次 肝移植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7年9月所有肝移植 术后受者资料,选取年龄18〜65岁远期再次 原位肝移植 的106例受者纳入研究,其中传统组(非双极电凝组)64例,改良组(双极电凝组)42例。通过对比分析两组间的术前供受者基本资料、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组受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受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较传统组少(P<0.05)。改良组病肝 切除时间和总手术时间均较传统组明显缩短(P<0.01)。两组受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2%和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术后ICU停留时间相当(P=0.206),肝 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电凝显著缩短再次 肝移植 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它是一个可靠的、安全的手术技术。 田大治 谢炎 张炜琪 孙纪三 张骊 高婧雅 蒋文涛关键词:肝移植 双极电凝术 并发症 再次 肝移植 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再次 肝移植 是挽救不可逆移植 肝 功能衰竭的唯一有效手段。自第一例肝移植 手术成功实施以来,再次 肝移植 一直是移植 医生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我国肝移植 事业经历了20多年的蓬勃快速发展,肝移植 手术例数逐年增加,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二位。尽管免疫抑制剂的进步显著延长了移植 物和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接受首次肝移植 的患者仍有可能发生移植 肝 功能衰竭而需要再次 肝移植 。欧美国家再次 肝移植 占总移植 例数的10%~20%,其手术和临床处置复杂,技术难度大,患者病情与首次肝移植 相比更严重,另外还存在免疫抑制状态导致的高感染风险,再次 肝移植 患者的预后生存比首次肝移植 明显较差。受限于供体数量,在器官分配时如何合理地将患者列为优先供给,实现患者存活机会的最大化仍是争论的焦点。 蒋文涛关键词:再次肝移植 肝移植患者 肝移植手术 肝功能衰竭 免疫抑制状态 免疫抑制剂 再次 肝移植 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再次 肝移植 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再次 肝移植 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抑制剂方案为:①皮质激素+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四联免疫抑制方案;②皮质激素+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三联免疫抑制方案;③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三联免疫抑制方案;④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两联免疫抑制方案。分别计算各方案中发生感染或排斥反应的病例数及其预后转归。结果 54例成人再次 肝移植 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15例,其余39例患者长期存活。术后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9例(16.7%),感染34例(63.0%)。其中方案1共31例患者,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2.9%),20例发生术后感染(64.5%);方案2共15例患者,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0.0%),10例发生术后感染(66.7%);方案3共1例患者,0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0%),1例发生术后感染(100%);方案4共7例患者,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8.6%),3例发生术后感染(42.9%)。所有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病例经增加他克莫司用量或甲强龙冲击治疗后症状均缓解,感染患者死亡12例,其余22例患者经对症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结论再次 肝移植 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复杂,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至关重要。 孙晓叶 沈中阳关键词:再次肝移植 免疫抑制方案 急性排斥反应 再次 肝移植 危险因素分析的单中心经验总结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再次 肝移植 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5年12月再次 肝移植 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再次 肝移植 患者的生存状态与各项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生存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再移植 术后1、3、5年总体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3%、52.4%和51.6%,手术时间、术前胆红素水平、术中输血量及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滞留时间等因素与患者再次 肝移植 术后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按时间分组,将2000—2004年设为早期组,2005—2015年设为成熟期组。早期组再移植 术后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41.7%、28.6%和28.6%,成熟期组术后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5.5%、56.1%和54.4%。结论再次 肝移植 预后不良的因素与患者术前胆红素水平、手术复杂程度及手术经验密切相关。 滕大洪 吴迪 张威 吴斌 王振 谢恩博 蔡金贞 郑虹关键词:再次肝移植
相关作者
沈中阳 作品数:899 被引量:2,241 H指数:17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供肝 儿童 肝移植治疗 朱志军 作品数:539 被引量:1,225 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儿童 活体肝移植 供肝 郑虹 作品数:319 被引量:803 H指数:12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肝移植治疗 肝细胞癌 活体供者 潘澄 作品数:174 被引量:531 H指数:12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肝移植治疗 再次肝移植 门静脉 邓永林 作品数:201 被引量:528 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肝移植治疗 再次肝移植 供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