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25篇“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相关文章
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2025年
对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CAC)的配合比优化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调整配合比设计,提高RCAC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以满足现代建筑对环保材料的高性能要求。研究过程中,采用实验室试验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水灰比、骨料替代率、掺和料种类和掺量等关键参数对RCAC性能的影响。通过多组配合比试验,确定了RCAC的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RCAC在强度、抗裂性和耐久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色,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
乔建新
关键词:配合比优化力学性能耐久性
废弃砖含量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烧结砖骨料含量与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采用再生粗骨料(recycled brick coarse aggregate,RBCA)替换再生混凝土粗骨料(recycled concrete coarse aggregate,RCCA)制备混合再生粗骨料混凝土(mix recye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MRCAC),通过调整材料制备参数,系统分析了RBCA替换率、水灰比和龄期等因素对MRCAC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揭示MRCAC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RBCA替换率在50%左右时,MRCAC的各项力学性能最优;随着水灰比的降低,MRCAC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显著提升,尤其在RBCA替换率为30%~50%时效果最为明显。此外,MRCAC的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微观分析结果显示:RBCA因其糙表面和多孔结构,与砂浆形成了紧密的粘结,显著增强了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的性能。研究结果可为建筑废弃物的高效循环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杨子建黄榜彪黄秉章张宇杨小勇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骨料立方体抗压强度
适用于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适用于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属于再生混凝土领域。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所用粗骨料主要成分为天然粗骨料再生混凝土粗骨料再生碎砖粗骨料,普通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已不再适用于混合型再生粗骨料...
刘旭吴瑾燕朋朋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被引量:6
2024年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是实现其材料到结构力学分析的桥梁纽带,成为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结构基础理论的基石。介绍了作者团队多年来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采用模型化再生粗骨料方法,研究了复杂界面过渡区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破坏行为的影响,揭示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细观损伤本质与演化机理;从静力作用到动力作用,系统地开展了不同工况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应力-应变行为试验研究,探明了载荷条件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应力与变形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相适应的力学与数学模型;进一步考虑再生粗骨料性能时空变异性,发现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响应的概率分布特征,提出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基于获得的本构模型,完成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构件时变可靠度分析和结构动力非线性分析,为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提炼了相关研究结论并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肖建庄唐宇翔张凯建杨海峰
关键词: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随机性时变可靠度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弯曲疲劳性能研究
2024年
为研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弯曲疲劳性能,通过弯曲疲劳试验和静态弯曲试验,将含有不同比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AC-50、RAC-100与天然粗骨料混凝土RAC-0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AC-0、RAC-50和RAC-100混凝土的最大抗折强度分别为5.10MPa、4.89MPa和4.53MPa;RAC-50混凝土的性能与RAC-0混凝土相当,而RAC-100混凝土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明显下降。此外,得到了疲劳强度预测模型的材料系数,对于RAC-50和RAC-100混凝土,其疲劳强度分别为实际抗折强度的50%和56%。
李一冰云广琨沈东亮
关键词: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替代率弯曲疲劳寿命WEIBULL分布
一种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使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粗骨料,通过将渗入再生粗骨料缝隙中的糊化淀粉进行接枝反应,填充了再生粗骨料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缝隙,减少了粗骨料的吸水率,以保证混凝土质量。渗入到再生粗骨料...
仇影张华鲜佳志马彬彬
MMA强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为了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性能,扩大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工程中的使用范围。方法采用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浸渍,然后聚合的方法对再生粗骨料进行了强化研究。对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再生粗骨料含水率等因素对MMA强化再生粗骨料效果的影响及强化后的再生粗骨料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MMA强化再生粗骨料时的最佳聚合温度为60℃,最佳聚合时间为24 h,MMA强化可以有效改善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和压碎指标等物理性能,对再生粗骨料进行预干燥处理可以使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和压碎指标等物理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MMA强化处理后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3d、7d、14d和28d立方体抗压强度分别比普通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提高了26.9%,20.3%,21.4%,23.9%,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分别比普通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提高了20.9%、14.7%、12.2%和8.3%,同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延性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MMA单体浸渍,然后进行聚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再生粗骨料性能,从而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范玉辉王宁
关键词: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
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2024年
为探究机制砂原料种类和机制砂级配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以细骨料类型(天然砂、石灰石机制砂、卵石机制砂)细骨料级配、水灰比为变量制作了30组机制砂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和15组天然砂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结果表明:在石粉掺量10%时,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于天然砂再生混凝土,且机制砂原料为石灰石的抗压强度高于卵石;机制砂各筛孔量占比分别为5%、7%、18%、25%、26%和14%时,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研究表明:严格控制水灰比、颗粒级配可使机制砂再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满足生产应用要求,采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更有优势,是缓解天然砂资源短缺的可行途径之一。
王鑫管民生杭熙茹郭静
关键词: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级配抗压强度
机制砂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被引量:3
2024年
为探究骨料类型、水灰比与石粉含量对机制砂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石粉质量分数(5%、10%和15%)和不同水灰比(0.50、0.37和0.32)的全再生骨料混凝土试件.以72个立方体试件用于抗压强度试验,72个圆柱体试件用于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石粉含量能有效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但在不同的水灰比下,最佳石粉含量存在差异;当水灰比和石粉含量双因素交互作用时,水灰比为0.32、石粉质量分数为15%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构建了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与水灰比、石粉含量的关系模型,计算结果的标准差与离散系数均不超过5%,模型精度良好.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其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李阳管民生王刚王刚
关键词:混凝土机制砂石粉水灰比弹性模量
钢管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2024年
为研究钢管约束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18根钢管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短柱试件轴压试验,分析了钢管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短柱中钢管和核心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发展规律。以机制砂岩性(石灰石、卵石)、混凝土强度和含钢率为考察参数,根据钢管与混凝土变形协调条件,结合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钢管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短柱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得到核心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建立了核心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计算值和试验值比值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1.005和0.052,验证了核心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本构模型的准确性。
管民生林民杰王刚王刚王刚曾庆立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短柱

相关作者

李秋义
作品数:328被引量:1,462H指数:20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再生骨料 再生混凝土 混凝土 抗压强度 再生粗骨料
肖建庄
作品数:664被引量:5,185H指数:4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再生混凝土 混凝土 再生骨料 再生粗骨料 力学性能
韩帅
作品数:16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再生粗骨料 再生混凝土 取代率 力学性能
莫建
作品数:14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取代率 再生混凝土 再生粗骨料 力学性能
张建伟
作品数:539被引量:1,393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抗震性能 剪力墙 再生混凝土 暗支撑 边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