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28篇“ 农业科技合作“的相关文章
以高水平农业科技合作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构建
2024年
中阿聚焦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合作支撑和带动双方农业全方位合作,协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农业是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坚强基石。近年来,在中阿峰会、中阿合作论坛、中阿博览会等机制引领下,中阿农业各领域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金轲
关键词:农业科技合作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中阿合作论坛
“一带一路”视域下人才和农业科技合作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农业合作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强人才和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是新形势下应对粮食安全、气候变暖等问题的有力举措。近年来,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逐渐稳步推进,随着合作机制逐渐完善、合作主体日益多元、合作深度不断加强,呈现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的合作模式,但总体来看,由于主体协同性不足、复合型人才缺失等原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和农业科技合作仍存在合作模式有待优化、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合作层次较浅等问题,为此提出加强多元主体协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以不断提高农业国际合作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邢玉莹张亮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业合作
“一带一路”国家农业生产特征及对我国农业科技合作的启示
2024年
在“一带一路”农业对外合作框架下,基于108个带路国家2002~2019年的农业数据,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带路国家要素产出弹性、技术进步贡献和技术效率水平等农业生产特征。研究发现,带路国家在要素驱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表现出两极分化特征:非洲地区劳动要素驱动特征明显,化肥投入和粮食产量均较低;欧洲发达国家以及南非、俄罗斯和沙特等国以化肥要素驱动为主,劳动生产率较高。大部分带路国家的化肥产出弹性为正,提高化肥施用量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积极作用;劳动弹性系数普遍偏低,劳动要素投入对粮食产量的促进作用不及化肥投入。除俄罗斯等国以外,农业技术进步对促进粮食产量提高起主导作用,欧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地区的技术效率较高,而除埃及以外的非洲其他地区技术效率普遍较低。
朱永彬史雅娟
关键词:农业合作技术进步技术效率
澜湄合作框架下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
2024年
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路径中,开展次区域农业科技合作是必要内容。为了深入探究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次区域农业科技合作的现状,对澜湄合作框架下的中老缅柬等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澜湄合作框架下的农业科技合作形成了四大主要形式,即技术援助、技术研发与交流、技术转让与跨国资本等。次区域农业科技合作仍然呈现出诸多不足。为此,中国与区域国家要继续坚持科技研发和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打造龙头企业示范样板并完善本土化科技人才培育体系。
林杰
关键词:农业科技合作
中国甘肃与非洲马拉维农业科技合作的接口研究
2023年
马拉维作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其粮食不能自给的发展属性,广泛种植玉米、高粱、薯类、豆类等粮食作物,普遍饲养牛、羊、猪、鸡的农业表现,“靠天吃饭”、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及农业生产同时受干旱和洪灾双重影响的生产特点,在非洲国家中极具代表性。马拉维与甘肃农业生产的诸多共同点为双方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甘肃可借助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机制,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专家派遣、官员互访、专业人员研讨交流、科技人员和农民代表实地考察、线上互动答疑、制作种植技术示范视频或专题片等方式,加强与马拉维在旱作农业、玉米育种、马铃薯种植和中小型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等方面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以甘肃智慧和甘肃力量助力马拉维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经济发展和国家社会稳定。
曹宁
关键词: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合作
中法农业科技合作互补性及重点合作领域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再平衡、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核心,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国家力量对比,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竞争格局。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有利于整合全球科技资源,使参与各方实现互利共赢。中法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可以利用双方科技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带来创新机遇,规避创新风险,实现双方经济共同繁荣。在系统梳理和总结中法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和合作概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双方农业科技合作的互补性,然后提出五大未来重点合作领域,包括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土壤微生物学、畜禽疫病防控和智能化农业装备,并指出了现阶段双方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数据共享和种质资源引进与交换存在困难;合作伙伴同质化,企业参与度低;合作项目缺乏统一评价机制;合作项目普遍缺乏长期稳定资金支持。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完善现有的双边合作机制、积极将涉农企业纳入双边合作,提高企业参与度;完善合作项目成果评价机制;加强关键领域或优质项目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刘洪霞张学彪谢琳韩昕丽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
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合作翻译策略研究——以越南语为例
2023年
中越两国在农业资源、市场和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随着双方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一带一路”合作的推进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近年来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除农业贸易外,科技合作也是中越农业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基于此,文章对农业科技合作中的越南语词汇、句式特点及翻译难点进行了整理和介绍,并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探讨相关翻译的策略,提出译者应掌握扎实的越南语专业知识和翻译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农业领域相关知识;保持与我国和越南当地农业专家、译者的联系并不断交流分享农业领域翻译文本和心得体会;合理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善于应用现代技术等提升农业科技合作越南语翻译质量的建议,以期为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合作越南语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杨锋昌
关键词:农业科技合作越南语翻译
创新驱动视域下广西——东盟农业科技合作发展建议被引量:2
2023年
使用数据统计和典型样本分析方法,以广西对外合作农业科技主体广西农业科学院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广西—东盟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全过程数据为主要依据,研究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即合作资源储备、合作项目落地及合作绩效评价。提出在“十四五”新时期及RCEP生效实施新背景下,可从创新平台升级、创新人才储备、创新实体拓展、各方联动创新、推介创新成果等方面着力,实现创新引领广西—东盟农业科技合作走深向实。
曾媛吕荣华唐其展周行黄智郭宇
关键词:农业科技合作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推进与东盟农业科技合作路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东盟是“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合作区域和安徽省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文章阐述了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安徽省加强与东盟合作的必要性和意义,总结了安徽省与东盟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基础和发展现状,分析了东盟农业科技需求,提出了开展安徽省对外合作顶层设计、加强基金引导和服务保障、重视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等实施路径,以期进一步推进安徽省与东盟农业科技合作
朱莉昵屈昊徐磊胡晓钟李成
关键词:农业科技合作
保加利亚农业生产与贸易现状及中保农业科技合作分析
2022年
保加利亚地理位置优越,连接欧亚的贸易往来,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合作的重要窗口。保加利亚在作物栽培、畜牧业以及小麦、葵葡萄酒等方面科技实力较强,近40年来其农业生产与贸易受农业政策和政治局势影响显著,阶段性变化明显,谷物生产贸易以小麦、玉米、大麦为主;肉类生产以羊肉、牛肉、猪肉为主,贸易以家禽肉和猪肉为主。预计未来保加利亚谷物的产量和种植面积将进一步增加,出口贸易将持续增加,进口贸易仍维持稳定,贸易顺差不断加大;肉类出口贸易将持续增长,进口贸易将保持稳定,贸易顺差将持续增加。随着中保农业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两国农业合作潜力巨大,预计未来中国与保加利亚的谷物贸易将不断增长,肉类贸易水平也将随着两国农业合作项目的拓展而有所突破。
潘月红梁晶璇张蕙杰陈天金张帅纪媛
关键词:谷物肉类农业科技合作

相关作者

曾玉荣
作品数:254被引量:1,241H指数:16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休闲农业 农业 闽台农业 现代农业 台湾农业
蒋和平
作品数:399被引量:4,270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现代农业 农业科技园区 农业现代化 粮食安全 粮食主产区
李勇
作品数:39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研究主题:农业发展 科技企业孵化器 产学研联盟 产学研结合 品牌农业
张蕙杰
作品数:86被引量:52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食用豆 农业 农产品 国际贸易 贸易摩擦
刘维忠
作品数:171被引量:481H指数:10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新疆农业 影响因素 棉花 可持续发展 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