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8篇“ 农村环境卫生“的相关文章
- 农村环境卫生
- 韦其全编著
- 关键词:环境卫生农村卫生
- 2020年皋兰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 2025年
- 为了解皋兰县农村地区环境卫生的情况,于2020年,从皋兰县随机抽取5个乡镇20个行政村200户家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工作,通过走访、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卫生厕所普及、粪便处理方式、饮水卫生、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病媒生物密度等状况。结果显示,卫生户厕共有3748个,占总户数的33.29%;99.90%的农户饮用集中式供水。在调查的200户农户中,生活垃圾产生量635.2 kg/d,排放方式主要为随意排放,占68.0%;生活污水的排放方式主要为随意排放、明沟,分别占63.5%、31.0%,排放地点主要为坑塘,占54.5%;农膜废弃物的处理主要为焚烧、随意丢弃、回收利用,分别占31.50%、20.50%、16.50%;农户房屋附近存在病媒孳生地,以水(旱)厕为主,占59.0%;87.0%农户的厨房内发现有蝇迹,70.0%的家庭周围有积水容器,其中17.14%的积水容器周围发现蚊虫幼虫。提示皋兰县农村地区环境卫生还需进一步提高,应加大推广卫生户厕普及,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管理,提高农户环保意识,及时开展病媒生物杀灭工作。
- 杨露陈晓瑜郑艳妮朱东升樊春燕郝婷李盛
-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卫生监测
- 2018—2020年四川省通江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监测分析
- 2025年
- 目的对四川省通江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阶段性评价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2018—2020年,每年在县域范围内选择5个乡镇(不含城关镇),每个乡镇选择4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择5户家庭作为监测户,并随机选择一块农田开展土壤检测。结果调查家庭中集中式饮水覆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的行动目标(85%)。监测户生活垃圾丢弃点主要是垃圾箱/池和房子周围固定点,生活污水主要排放方式是管道和明沟,随意丢弃垃圾、随意排放污水的家庭占比分别为15.67%、13.67%。农膜使用家庭占比56.00%,农膜废弃物处理方式以焚烧为主;购买使用农药家庭占比70.33%,使用农药时采取防护措施的占67.30%,农药储存方式主要是存放在杂物内或“现买现用不存放”,废弃农药包装瓶(袋)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扔在田边或垃圾堆。厨房内发现苍蝇、鼠迹、蟑螂和蟑迹的家庭占比分别为70.33%、40.67%、11.33%。有3个监测点检测出蛔虫卵,有1份土壤样品存在金属镉超标。结论通江县农村环境卫生有所改善,但今后需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生活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和病媒生物防制等方面加大投入,关注农膜废弃物、农药废弃包装瓶(袋)等带来的环境危害和健康风险,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水平。
- 杜晓波李长江
- 关键词:环境卫生生活污水卫生厕所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1—2023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监测分析
- 2025年
-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1—2023年农村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当地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1—2023年间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每年随机抽取赣榆区内5个乡镇内20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10所农村学校作为农村学校卫生状况监测点,每村5户家庭作为监测户;共选取60个监测点、300个监测户、30所学校。调查300户家庭的卫生情况、5个乡镇、30所学校及60个行政村的饮用水源情况,同时调查30所学校的校园卫生等情况。同时在60个行政村中采集农田土壤样本,开展相关检测。结果300户调查家庭饮用水源类型绝大多数(98.00%,294/300)为集中式供水,多数习惯喝开水(77.33%,232/300)或桶装/瓶装水(20.33%,61/300),家庭经常食用的主食多为当地种植的大米及其制品(99.33%)。52.7%(158/300)的家庭购买并使用农药,仍有29.75%(47/158)的家庭随意放置农药,绝大多数家庭(93.0%,147/158)在施药时有防护措施,62.03%(98/158)的调查家庭将废弃包装随意丢弃于田边或垃圾堆中;仅35.00%(105/300)的家庭使用农膜,但其中42.85%(45/105)使用后随意丢弃于田间地头。调查学校30所均为集中式供水,配备卫生室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所(60.00%)。农田土壤检测结果均在相关风险管控值内。结论2021—2023年,赣榆区农村地区环境卫生状况总体良好,但部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观念、农药合理使用观念仍待加强,农膜废弃物处置不当,同时农村校园环境卫生需要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等仍需持续加强。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措施,改善农村地区人居环境。
- 王均红张雷周振涛
-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源环境卫生土壤环境学校卫生
- 2017—2021年山东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及动态变化特征,为政府部门制订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21年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农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农村居民、现场观察等方式,于2017—2021年每年调查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源及供水方式、农村户厕与粪便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环境卫生管理和病媒生物防制等情况。结果抽取山东省农村25个县500个行政村,其饮用水供水方式均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年度覆盖率分别为90.82%、89.61%、92.65%、96.00%、95.75%;其中饮用水水源类型均以深井为主,饮用开水为主要的饮水习惯;各研究对象卫生厕所普及率逐年升高,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04.150,P<0.01),以三格式卫生厕所为主;家庭卫生厕所是农村家庭中主要的厕所设置形式,并且占比逐年增加,粪便以专人清运为主;农村生活垃圾以统一收集为主,年度占比分别为86.00%、84.20%、70.40%、64.60%、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31,P<0.01);生活污水排放以随意排放和暗沟为主;各研究对象的环境卫生管理措施实施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比例逐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东省农村环境卫生呈逐年向好发展趋势,但仍存在不足,应加大对生活污水排放的管理,完善排水系统配套设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 张晓杨绪廷高衍新孙文江媛媛石峰
-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饮用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病媒生物
- 潍坊市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档案化的重要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通过建立潍坊市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档案,了解潍坊市农村环境卫生、饮用水安全状况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影响状况,掌握居民健康危害因素。方法2013年7月—2016年10月潍坊市对寿光、高密2个县市区的乡镇进行调查及取样,每年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挑选10个乡镇,将取得的相关数据资料按照年度及相关内容进行归档整理装订成册。结果入户调查的800个家庭中,3104名家庭成员中2周内出现腹泻80名,腹痛68名,发热64名,新发肠道传染病4名。有416个家庭使用煤气作为燃料,用电220个家庭,烧柴124个家庭,用煤16个家庭,天然气24个家庭;卫生厕所占比25.88%。在调查家庭周围30 m范围内发现有1315个积水容器,370个蚊幼虫容器。居户厨房发现鼠迹45户,发现苍蝇430户。160份水质检测结果显示主要超标项目为微生物指标和消毒剂指标。29份土壤检出蛔虫卵数148个,检出活卵42个。160个村的经济收入主要还是以种植业为主,占比89.38%。结论将调查资料及数据结果进行归档整理可以比较直观体现出农村环境卫生包括饮用水的水质卫生和土壤卫生状况的改善以及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状况,从而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污水垃圾的处理工艺的进一步改进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提供指导。
- 王晓倩李东英张丽
-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监测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江苏省连云港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发现影响农村地区环境卫生的主要因素,为改善该市农村地区卫生环境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9—10月,选择连云港市东海县和赣榆区,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选择行政村40个家庭200户、学校20所。调查200户家庭卫生情况,40个行政村饮用水源情况与20所学校的供水及卫生保健与传染病管理等情况,检测农田土壤样本。结果调查家庭水源多为集中供水(78.0%,156/200),饮用水偏好开水、包装水(瓶装/桶装水),绝大多数家庭主食为大米及其制品(91.0%,182/200)或小麦面粉及其制品(80.0%,160/200);使用农膜后随意丢弃32户(16.0%),用后烧掉、使用其他处理方式各3户(1.5%);80.5%(161/200)的家庭购买并使用农药,绝大多数(98.1%,158/161)在使用农药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仍有26.7%(43/161)的家庭不重视农药的储存安全,甚至随意放置农药;绝大多数(98.8%,159/161)用药家庭没有合理处置农药废弃包装的意识与习惯;农田土壤污染物监测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调查学校自备集中式供水(深井水)5所(40.0%),其中1所(5.0%)水源处理方式为仅消毒;20所学校中14所(70.0%)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所(65.0%)配备卫生室。结论连云港市部分农村地区饮用水条件较差,部分家庭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合理处置意识薄弱,使用农药时防护观念较差;部分农村学校供水、卫生条件仍有待完善提高。
- 李金坤陆大江张雷曹胜男徐征东陈莉姚志扬
-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饮用水源土壤环境学校卫生
-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环境卫生对人群胃肠道症状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卫生和卫生行为习惯现状,探讨胃肠道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环境卫生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于2021年7—9月开展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从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选择660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择5户有代表性的农村居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使用SPSS 26.0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3220份有效资料,其中2065户家庭采用集中供水的模式,占64.13%,3119户家庭饮用水类型选择喝开水,占96.86%;1250户家庭使用卫生厕所,占38.82%;251户家庭厨房中发现鼠迹,占7.80%;1428户家庭发现苍蝇,占44.35%;50户家庭发现蟑迹,占1.5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中采用集中供水和使用卫生厕所是发生胃肠道症状的保护因素(OR=0.384,95%CI:0.246~0.601;OR=0.391,95%CI:0.228~0.672),厨房中有蟑迹是其危险因素(OR=4.635,95%CI:1.760~12.205)。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地区环境卫生问题和不良生活习惯仍广泛存在。应当进行环境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继续推动改厕工作,加强对病原生物的消杀工作,农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厨房卫生。
- 张雯宇贾芯芮高昇殷明辉李欢岳宣志武多多李婧范耀春
-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胃肠道症状影响因素卫生习惯
- 德阳市2023年农村环境卫生现状及农村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 2024年
- 农村环境卫生及环境保护,是城乡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内容,农村环境卫生现状,直观反应出当前农村居民的生活情况。进而可通过研究农村环境卫生现状的方式,掌握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对此,本文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研究德阳市2023年农村环境卫生现状及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对改善德阳市农村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 王璨钟天辉董洪曾玲郑玲
-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环境保护
-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分析——以山东省S村为例
- 2024年
- 随着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在淄博市全面展开,环境卫生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重要一环,各村一直极为重视。经过近几年的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乡村整体风貌焕然一新。但成绩斐然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然解决,在看到成就的同时必须承认有很多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立足山东省淄博市S村实际,考察了该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并了解了该村整治的主要方式后,这一系列调查研究发现经过近几年的整治,该村在环境卫生治理方面还存在整治工作开展无序、整治质量有所欠缺等问题。分析认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作整治机制、主体、资源三个因素的归纳,并对此提出改善问题的对策,以期进一步迈进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 侯春蕾
-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
相关作者
- 詹小海

- 作品数:38被引量:134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环境卫生 农村 综合评价 影响因素 农村环境卫生
- 吴慧丹

- 作品数:35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环境卫生 农村 综合评价 膳食模式 影响因素
- 林在生

- 作品数:52被引量:217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环境卫生 农村 综合评价 水质检测 影响因素
- 王恺

- 作品数:40被引量:156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环境卫生 农村 综合评价 影响因素 农村环境卫生
- 卢翠英

- 作品数:40被引量:210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环境卫生 农村 综合评价 水质检测 农村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