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388篇“ 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相关文章
- 术前IVUS指标小管腔面积、斑块负荷对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 2024年
- 研究术前血管超声(IVUS)中小管腔面积(MLA)、斑块负荷(PB)对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PCI治疗患者,术前均行IVUS观察,根据“MLA、PB”情况,划分患者为甲组(斑块负荷<70%,小管腔面积>4.0mm2,n=50)、乙组(斑块负荷≥70%,小管腔面积≥4.0mm2,n=50)、丙组(斑块负荷<70%,小管腔面积<4.0mm2,n=50)及丁组(斑块负荷≥70%,小管腔面积<4.0mm2,n=50),分析诊断结果。结果:与甲组、乙组比较,丁组的左回旋支靶病变比例更高,右冠状动脉靶病变比例更低,支架数量更多;与甲组、丁组比较,乙组的支架直径更小;与丙组、丁组比较,甲组的支架直径更小;与乙组比较,丙组的支架长度更小;与甲组比较,丁组的支架长度更大;与丙组比较,丁组的支架长度更大;甲组、乙组及丁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00%、18.00%、4.00%,低于丙组(4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PCI治疗患者术前在IVUS指导下监测MLA、PB,对患者的长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 刘承荣
- 关键词:预后效果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后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 2022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后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实验组(n=36)。两组均行PCI术,术后,实验组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不会增加患者不良事情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成念王瑛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抗血小板治疗
- 术前血管内超声指标对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患者长期预后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术前血管内超声(IVUS)指标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负荷(PB)对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6年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在IVUS指导下进行PCI的33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LA及PB将患者分为A组(PB<70%,MLA≥4.0 mm^2;n=86)、B组(PB≥70%,MLA≥4.0 mm^2;n=112)、C组(PB<70%,MLA<4.0 mm^2;n=32)、D组(PB≥70%,MLA<4.0 mm^2;n=105)。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管病变情况,以及各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女性比例显著高于B组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胆固醇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支架数量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支架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LA、PB对在IVUS指导下接受PCI患者的长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 洪泰连李治国王斌荆全民徐凯
-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预后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原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介入治疗与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介入治疗与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就诊于巩义市人民医院STEMI患者61例,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为对照组(直接PCI)、治疗组(溶栓+PCI),纳入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冠状动脉血管TIMI血流分级、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再梗死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IMI血流分级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溶栓后介入治疗对比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更能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减少无复流的发生率,且同样能改善心功能和未增加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 李磊李会晓
- 关键词: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冠状动脉溶栓
- 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 2017年
- 目的总结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结果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后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中发生心室颤动并阿斯发作的患者有5例,使用阿托品改善窦性心动过缓,未植入临时起搏的患者有3例,术前存在房室传导阻滞的4例患者临时植入起搏器。经早期有效救治与围术期科学护理,所有患者均脱离危险,顺利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离不开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病情监测与有效的心理干预。
- 吴培珍
- 关键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评定及护理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评定患者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在这些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在这些患者中有2例患者穿刺口周围出现血肿,其他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
- 熊苗璐
- 关键词:心肌梗死内介入治疗血肿
- 血府逐瘀汤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后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观察使用血府逐瘀汤对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再灌注的影响及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经PCI治疗AMI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心肌再灌注、心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心肌酶学指标及生化指标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心脏彩超各项指标及心功能等级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超过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够有效保护PCI术后AMI患者的心肌,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明显促进心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妮
-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血府逐瘀汤心肌再灌注
-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后伴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伴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2例AMI急诊PCI术后伴急性肾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组62例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1 h内给予静脉推注1.5μg/kg负荷剂量rh BNP,随后以0.0075μg/(kg·min)的泵速持续72 h泵入。术前及术后4 h、8 h、12 h、16 h、24 h、48 h、72 h检测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光抑素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并比较2组术后1周、1、6、12、18月LVEF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 h、24 h血Scr值升高,术后24 h高于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光Cys c均术后24 h达峰值后回降,2组间基线值、术后6、24、48 h Cys 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2 h观察组Cys c回降值明显大(优)于较对照组(P<0.05);2组间Ccr、β2-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2 h内MACE事件发生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影剂肾病对照组6例(10.0%),观察组6例(9.9%),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观察组肌酐值并无显著升高,且并未对其余肾功能观测指标产生恶化,使用rh BNP的急诊PCI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较快,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未见升高,且不会发生重度肾功能不全,安全性较高。
- 肖晶
-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急性肾损伤
-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方法总结自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以来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结果 25例患者术中有2例患者发生低血压,1例患者发生缓慢行心律失常,经及时有效的处理,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经处理痊愈出院。结论加强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介入手术的顺利完成,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李玉洁汤若琪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该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手术进行治疗,然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洁源唐少梅何彩勤欧碧英
-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疾病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