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26篇“ 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相关文章
- 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体力恢复情况及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体力恢复情况,并分析患者术后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测定患者术前、术后7 d时体力情况,将患者按照体力评分区分为体力未恢复亚组和恢复亚组,收集两亚组患者的婚姻状况、自我效能等资料并进行赋值,并分析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体力恢复情况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6个月,按照患者是否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区分为再狭窄亚组和无狭窄亚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总胆红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各类资料并进行赋值,分析患者术后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入组100例患者术前量表评分为(51.03±6.32)分,术后7 d时量评分为(65.23±4.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功能分级以及自我效能得分是影响患者术后体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实施为期6个月随访,显示有39例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再狭窄发生率为39%;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以及总胆固醇水平是影响患者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体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而年龄、心功能分级以及自我效能得分是影响患者术后体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6个月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较高,其中三酰甘油以及总胆固醇水平是影响患者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学晋石翠魏法权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冠状动脉狭窄
- 超声联合血清AnxA1、MMP-3对NSTE-ACS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1(AnxA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联合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钙化特征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5月鄂州市中心医院行PCI治疗的236例NSTE-AC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访1年内冠状动脉再狭窄情况分为再狭窄组(n=24)和非狭窄组(n=21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患者血清AnxA1、MMP-3水平、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NSTE-ACS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xA1、MMP-3水平联合钙化特征评分预测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价值。结果再狭窄组血清AnxA1、MMP-3水平及钙化病变比例、浅表型钙化比例、钙化弧度、钙化长度、钙化特征评分分别为(2.40±0.61)μg/L、(56.49±12.31)μg/L、66.67%、70.83%、(162.18±28.43)°、(25.91±4.56)mm、(5.02±1.28)分,高于非狭窄组[(1.78±0.40)μg/L、(42.78±10.07)μg/L、22.64%、29.72%、(78.41±20.39)°、(13.72±3.68)mm、(3.47±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xA1、MMP-3、钙化特征评分是NSTE-ACS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nxA1、MMP-3、钙化特征评分及3者联合预测NSTE-ACS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AUC分别为0.825、0.780、0.854、0.960。结论AnxA1、MMP-3、钙化特征评分是NSTE-ACS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3者联合较单一指标对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更高。
- 魏晓湛疆何定华陈燕蔡烈松
-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膜联蛋白A1基质金属蛋白酶-3冠状动脉再狭窄
- 血清PAR-2、ANGPTL4联合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钙化特征对NSTE-ACS病人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联合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钙化特征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于本院进行PCI治疗的465例NSTE-AC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PCI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分为狭窄组(39例)和未狭窄组(426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AR-2、ANGPTL4表达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TE-ACS病人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PAR-2、ANGPTL4联合钙化特征评分对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NSTE-ACS病人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为8.39%;狭窄组血清PAR-2水平高于未狭窄组,ANGPTL4水平低于未狭窄组(P<0.05);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显示,未狭窄组和狭窄组血管病变长度、钙化长度、钙化病变比例、钙化弧度、钙化类型、钙化特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R-2、ANGPTL4、钙化特征评分、血管病变长度是NSTE-ACS病人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PAR-2、ANGPTL4、钙化特征评分联合检测预测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_(三者联合-PAR-2)=4.013,Z_(三者联合-ANGPTL4)=3.621,Z_(三者联合-钙化特征评分)=4.567,P<0.001)。结论: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NSTE-ACS病人血清PAR-2水平升高,ANGPTL4水平降低,二者联合钙化特征评分对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刘志红刘利平
-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再狭窄蛋白酶激活受体2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lncRNA CDKN2B-AS1、miR-184水平与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B基因反义RNA1(lncRNA CDKN2B-AS1)、微小RNA-184(miR-184)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R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在该院行PCI治疗的288例ACS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结果分为RS发生组96例和RS未发生组19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lncRNA CDKN2B-AS1、miR-184相对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lncRNA CDKN2B-AS1与miR-184相关性;影响ACS患者PCI后RS发生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CDKN2B-AS1、miR-184对ACS患者PCI后RS发生的评估价值。结果与RS未发生组相比,RS发生组血清lncRNA CDKN2B-AS1水平显著升高,miR-184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总胆红素(TBIL)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lncRNA CDKN2B-AS1与miR-18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2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CDKN2B-AS1、hs-CRP、IL-18、cTnI是影响ACS患者PCI后RS发生的危险因素,miR-184、TBIL是影响ACS患者PCI后RS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lncRNA CDKN2B-AS1、miR-184及二者联合对ACS患者PCI后RS发生评估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844、0.929,二者联合对ACS患者PCI后RS发生评估的AUC显著高于血清lncRNA CDKN2B-AS1、miR-184单独评估(Z_(二者联合-lncRNA CDKN2B-AS1)=4.490、Z_(二者联合-miR-184)=3.429,均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lncRNA CDKN2B-AS1水平显著升高,miR-184水平显著降低,与ACS患者PCI后RS发生具有相关性,均是影响ACS患者PCI后RS发生的因素,且二者联合对ACS患者PCI后RS发生的评估效能更佳。
- 王翔王淼李宾熊小雪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冠状动脉再狭窄
- 基于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通心络胶囊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及潜在机制
- 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评价通心络胶囊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首先,通过Meta分析,全面检索CNKI、万方、PubMed、The Cochrane Libra...
- Wenxin WeiYihao Jiang
-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冠状动脉再狭窄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
- Lp(a)联合miRNA-21对NSTE-ACS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微小核糖核酸-21(miRNA-21)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至该院接受PCI治疗的195例NSTE-ACS患者,根据患者PCI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进行分组,即狭窄组(38例)和对照组(157例)。收集入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狭窄组Lp(a)水平、miRNA-2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a)、miRNA-21升高是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p(a)、miRNA-21预测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8、0.729,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84,显著高于单独指标(Z=9.081、4.692,P=0.000、0.000),敏感度为71.05%,特异度为97.45%。结论Lp(a)、miRNA-21与NSTE-ACS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
- 李艳王猛程诚
- 关键词:脂蛋白A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再狭窄
- 血清淀粉样蛋白A联合胱抑素C、脂蛋白a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胱抑素C(Cys C)、血清脂蛋白(a)[Lp(a)]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湖北省鄂钢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PCI治疗的184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6个月内是否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分为未狭窄组(145例)和再狭窄组(39例),其中男96例,女88例,年龄(65.1±7.7)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基础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术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支架长度、支架直径等资料;患者入院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SAA、Cys C、Lp(a)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生化仪检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判断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具体位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CHD患者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AA联合Cys C、Lp(a)对CHD患者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再狭窄组与未狭窄组在SAA[(18.15±4.28)mg/L比(13.86±2.25)mg/L]、Cys C[(1.82±0.34)mg/L比(1.43±0.26)mg/L]、Lp(a)[(2.11±0.31)g/L比(1.80±0.28)g/L]、LDL-C[(2.73±0.65)mmol/L比(2.25±0.51)mmol/L]、LAD[(55.73±7.47)mm比(48.51±5.62)mm]、LVEF[(39.77±4.51)%比(45.02±5.92)%]、术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93.17±3.78)%比(90.06±3.54)%]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AA、Cys C、Lp(a)表达水平过高、LVEF过低、术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严重均为CHD患者PCI后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均P<0.05);SAA联合Cys C、Lp(a)预测CHD患者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
- 任浩王惠林王磊
- 关键词:血清淀粉样蛋白A胱抑素C脂蛋白A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
- 血液透析患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关系
- 2023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54例接受PCI手术和术后随访冠状动脉造影的血液透析患者。其中22例(40.7%)在PCI术后3-12个月内发生再狭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总结OR和95%CI,分析冠状动脉再狭窄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的OR值增加趋势。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LDL-C、非HDL-C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史与冠状动脉再狭窄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1.89、1.27、1.22和5.79)。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LDL-C是接受PCI的HD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类患者可能需要严格的脂质管理。
- 陈威丞陈基源王琼琼张先位韦永强
-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冠状动脉再狭窄血液透析
- 动脉粥样硬化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冠脉)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冠脉支架植入术。随访术后冠脉再狭窄发生情况,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冠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21)和对照组(n=99)两组。结果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冠脉再狭窄21例(17.5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支数、饮酒、支架植入部位、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支架植入数量、支架长度、支架直径、串联支架、规范用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后发生冠脉再狭窄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支架植入数量、支架长度、支架直径、串联支架、规范用药均是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冠脉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情况,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加重,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再狭窄组发生率为28.57%,对照组为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支架植入数量、支架长度、支架直径、串联支架、规范用药均是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冠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临床对于此类患者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 黄治霞许中恒陶黎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与血清IL-17、IL-23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接受介入治疗且完成6个月随访的ACS患者137例,介入治疗前均接受IL-17、IL-23检测,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等均完整;统计患者随访6个月时冠状动脉再狭窄评估结果并分组,采集并比较患者相关基线资料,重点分析介入治疗前血清IL-17、IL-23与ACS患者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的关系。结果 137例ACS患者中27例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为19.71%;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组IL-17、IL-23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7、IL-23异常表达可能与ACS患者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有关,二者水平升高可能是ACS患者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的风险因子(OR>1,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IL-17、IL-23单一及联合检测预测ACS患者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风险AUC均>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经一般线性双变量Spearman直线相关检验发现,ACS患者血清IL-17与IL-23水平呈正相关(rs>0,P<0.05)。结论 ACS患者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可能与血清IL-17、IL-23升高有关。
- 陈强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再狭窄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
相关作者
- 贾国良

- 作品数:668被引量:2,780H指数:21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介入治疗 心肌梗塞
- 霍勇

- 作品数:781被引量:9,117H指数:4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心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 陈明

- 作品数:92被引量:582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再狭窄 冠状动脉再狭窄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 高润霖

- 作品数:768被引量:22,175H指数:46
- 供职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 研究主题: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洗脱支架 急性心肌梗死
- 吕安林

- 作品数:206被引量:776H指数:1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