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71篇“ 冠状动脉移植术“的相关文章
血液吸附对非体外冠状动脉移植术后体外膜氧合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及全身炎症反应评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后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患者中的变化规律以及血液吸附(hemoperfusion,HP)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OPCABG后进行V-A ECMO辅助的患者42例,分为ECMO组(n=24),ECMO+HP组(n=18)。ECMO组常规辅助;ECMO+HP组为ECMO辅助24h内,联合应用灌流器总治疗时长18h。收集两组患者V-A ECMO开始24h内或血液吸附开始0、6、12、18h、结束后24及48h的炎症因子水平和全身炎症反应评分(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实验室及临床预后相关资料。结果:CRP、IL-6、IL-8、TNF-α和IL-1β的变化率,在ECMO+HP组随时间推移持续下降,且与ECMO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MO+HP组的LAC和全身炎症反应评分明显下降;感染率明显降低(5.6%vs. 33.3%,P=0.030);ECMO辅助时间显著缩短[(132.0±20.1)vs.(155.9±24.2) h,P=0.001],撤机率明显提高(83.3%vs. 41.7%,P=0.001),撤机后24h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8.0(7.0,9.0) vs. 8.0 (7.8,9.0),P=0.038]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8.0(7.0,9.0) vs. 9.0(8.0,10.0),P=0.003]显著低于ECMO组。结论:OPCABG后VA-ECMO期间,应用血液吸附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和并发症的减少有关,但在ICU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韩丹诺张帅王红贾明侯晓彤杜中涛
关键词:血液吸附体外膜氧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栓弹力图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中置入主动脉球囊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相关参数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围期输血及引流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行择期OPCAB患者317例,其中中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常规凝血指标指导组(CCT组)及TEG指标指导组(TEG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后血制品输注种类和使用量以及后24 h纵隔和胸腔液体总引流量的差异。结果 TEG组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使用量较CCT组明显减少[(1.62±0.37)U vs(1.88±0.54)U,P<0.05;290.0(227.5,300.0)ml vs 500.0(300.0,600.0)ml,P<0.01;(13.89±4.29)U vs(26.74±2.79)U,P<0.01]。TEG组后24 h纵隔和胸腔液体总引流量较CCT组明显减少[(302.50±31.35)ml vs(552.50±28.30)ml,P<0.01]。结论 TEG相关指标用于指导OPCAB中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成分输血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同时可减少后出血,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张海涛韦薇汤楚中王磊李岩冯增斌
关键词:血栓弹力描记术非体外循环主动脉内气囊泵
老年患者体质量指数与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injury,AKI)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新疆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移植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人群BMI 分级标准将受试者分为偏瘦组、正常组、超重组以及肥胖组。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患者前、中、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ethod,PSM)、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法分析不同BMI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移植术后AKI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以及后AKI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72 例冠状动脉移植术老年患者符合纳入标准,PSM后每组匹配成功101例患者,一共404例患者成功纳入,匹配后除了患者年龄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他协变量在4 组间均匀分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偏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4 组患者AKI 的总发病率分别为28.7%、33.7%、39.6%、47.5%,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53,P=0.012)。偏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发生AKI 1 期患者占总AKI 发病率的比例分别为55.2%、64.7%、75.0%、77.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7.062,P<0.01)。肥胖组住院时间最长,超重组病死率最低,4 组间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组患者间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间及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BMI、低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原发性高血压、体外循环时间延长、低白蛋白血症、高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浓度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BMI每增加2.5 kg/m2,AKI 发病风险增加14.3%(OR=1.327,95%CI:1.112~1.491,P=0.000)。结论老年患者较高的BMI 可以增加冠�
高洪锋程端杨露铭雷静王敏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质量指数冠状动脉移植术急性肾损伤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不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术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不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9例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干预组48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干预组给予个体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出院3个月改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中文版量表(HPLPⅡ)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 <0. 05),干预组出院3个月6分钟步行试验(6MWT)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对不停跳冠脉搭桥后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患者后康复。
石运香姚宗芹付存玉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延续护理个体化
冠状动脉移植术中他汀类药物应用于静脉移植后狭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相比于左侧乳内动脉及桡动脉,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移植后的长期通畅率较低。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和观察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静脉移植通畅率治疗上有显著的益处。除了能降低血脂外,他汀类药物可以在移植静脉的血管壁上直接抑制甲羟戊酸途径发挥多效性,并且可以降低小GTP酶比如Rho和Rac的香叶酰化。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内皮功能的同时减少血管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并且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为了能将这些机制安全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更多的临床试验需要聚焦于他汀类药物对静脉移植通畅率的干预作用,文章将对上述问题做一综述。
马宪鲁张培喜周成运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他汀类静脉移植内皮功能
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为临床桥血管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冠状动脉移植术后复查冠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大隐静脉(SVG)、左乳内动脉(LIMA)及桡动脉(RA)作为桥血管的整体使用情况及通畅情况,比较3种桥血管的近期(<5年)、中期(5~10年)及远期(>10年)通畅情况,并对RA闭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桥血管使用总支数为85支,仅有1例用的右乳内动脉(RIMA),其他为SVG、LIMA、RA,使用支数分别为48、23、13支,4种桥血管整体通畅率为45.88%(39/85),SVG、LIMA、RA桥血管通畅率分别为25%(12/48)、73.91%(17/23)、69.23(9/13)。所有桥血管的近期、中期及远期的通畅率呈降低趋势,其中LIMA、RA及SVG近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MA和SVG中期通畅率高于RA,而RA的远期通畅率高于LIMA及SVG,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9例RA通畅病例靶血管吻合口近段有严重狭窄(>90%)或闭塞,远端血流通畅。结论桡动脉整体使用率仍偏低,整体通畅率优于大隐静脉,可作为第二优选桥血管。桡动脉应用前需做好病人选择及桡动脉评估,靶血管吻合口近端狭窄程度显著影响桡动脉桥血管远期通畅率。
高文卿李彤胡晓旻吴鹏稂与恒郑伟峰赵越马群兴宁萌
关键词:冠状动脉闭塞冠状动脉移植术乳内动脉通畅率
不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术后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不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术(OPCABG)后,心房颤动发生的临床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后发生的心房颤动(AF)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大兴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128例OPCABG患者,观察围期的相关临床资料,按后是否发生AF,分为AF组42例和非AF组8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动脉氧分压、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70%)等因素与OPCABG后AF发生的相关性。结果:OPCABG后AF发生率为32.8%,多发生于后1~3d。两组间比较显示:AF组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动脉氧分压、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70%)与非A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左心房内径、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70%)是OPCABG后发生AF的危险因素。结论:OPCABG后AF的发生与年龄、左心房内径、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70%)密切相关。
金琪琳王丕杉曹向戎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房颤动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移植术矫治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行左冠状动脉移植术后的疗效及中期随访结果,并探讨是否需要同期处理反流的二尖瓣。方法 2005年3月至2015年3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共52例ALCAPA患者行左冠状动脉移植术,其中男20例、女32例,中位年龄10(2~193)个月,平均体质量(9.7±7.8)kg。按同期有无行二尖瓣成形分为二尖瓣成形组(MVP组)及非二尖瓣成形组(Non-MVP组)。其中Non-MVP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35.4±42.8)个月;MVP组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13.5±11.0)个月。为便于量化统计,二尖瓣反流按无、局限性、轻度、轻-中度、中度、中-重度及重度分别定义为0.0、1.0、2.0、2.5、3.0、3.5、4.0。结果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均较前明显改善[32.1%±10.1%vs.28.6%±9.6%,P=0.023;(30.5±5.7)mm vs.(38.4±5.6)mm,P<0.001],后二尖瓣反流程度亦较前明显减轻(2.4±1.2 vs.2.9±1.2,P=0.001)。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7.7%(4/52)。中位随访时间21.0(1.5~111.0)个月,3例(5.8%)失访,1例(1.9%)接受再次手,随访期间无死亡。末次随访LVFS较后明显改善(38.0%±6.0%vs.32.1%±10.1%,P=0.001);末次随访二尖瓣反流程度与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1.2 vs.2.4±1.2,P=0.541),但有减轻趋势。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左冠状动脉移植术恢复双冠状动脉供血,可显著改善ALCAPA患者左心室功能,是否需要同期处理反流的二尖瓣仍然存在争议。对于ALCAPA合并中-重度及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有助于二尖瓣功能的早期恢复。
郭海江庄建陈寄梅岑坚正许刚温树生滕云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左冠状动脉肺动脉二尖瓣反流
氨甲环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应被引量:1
2017年
自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OPCAB)应用以来,由于可以减少中出血与输血需求,逐渐替代传统的冠状动脉移植术(CABG)作为心脏搭桥手的主要手段,可OPCAB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出血,荟萃分析表明,相对于56%的CABG患者,接受OPCAB手的患者仍然有28%需要同种异体红细胞输血。
王俊星
关键词:冠状动脉移植术非体外循环氨甲环酸搭桥手术抗纤溶药物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探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脏外科进行体外循环下及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资料,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后AKI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7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根据手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568例,非体外循环组202例。在倾向性评分匹配之前,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各变量间(如射血分数、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通过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202例体外循环组和202例非体外循环组配对成功,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各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队列分析显示,体外循环组发生AKI 72例(占35.64%),非体外循环组发生AKI 46例(占22.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2,P=0.004);非体外循环组住院时间较体外循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7,P<0.05);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1.000);两组患者肾脏替代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体外循环手方式可降低后AKI的发生率。
孙晴万辛谢祥成戴春孙冬曹长春
关键词:心肺转流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急性肾损伤

相关作者

万久贺
作品数:33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心脏术后 心脏外科手术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手术 医院感染
贾士杰
作品数:76被引量:355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心脏外科手术 医院感染 心脏术后 体外膜式氧合 心脏手术
闫晓蕾
作品数:32被引量:223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心脏术后 心脏外科手术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分析 心脏手术
武庆平
作品数:36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麻醉 横杆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套筒 合成肽
黄梦玉
作品数:4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移植术 谵妄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