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481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的相关文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5年
我国是冠心高发国家,患率和死亡率都处于上升阶段。冠心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可能使其死亡。因此,寻找对冠心具有高预测价值的预测因子,以经济、简便且无创的方法,对无症状或疑似冠心的患者进行早期准确的筛查,以提高预后和降低死亡率,一直是临床研究中的热点。本文主要探索冠心与尿酸水平、视网膜微血管变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的相关性,从而为新的冠心预测模的建立提供思路,为临床早期筛查无症状或疑似冠心患者提供依据。
刘素蒂何泽子寅王亚慧赵红丽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血尿酸
中西医结合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5年
在现代医学中,冠心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使动脉管腔发生严重狭窄,在情绪激动、劳累等情况下,心脏需求增加但其供血能力却无法跟上,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出现胸痛、胸闷为主要表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在中医领域,冠心被归为“心痛”“胸痹”一类,与痰浊、淤血等理产物相关,由于其有着高发率、高死亡率,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被称作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探究冠心的发机制及其治疗对策一直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将综合探讨冠心从西医和中医视角下的因、理以及诊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沈玥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冠心病
中药降血脂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血脂异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血脂异常又可激活血小板的聚集黏附,降低血脂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活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 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的主要治疗方法。三七、沙棘、黄芪、香砂六君子汤、芎归六君子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多种中药单体及复方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等机制治疗CAHD,疗效显著,具有来源广、安全性高、有效靶点多等优势。但目前,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粥样硬化症状出现之前的机制及斑块破裂的原因尚未明确。故今后的研究需进一步探讨中药通过降低血脂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作用机制,同时,对无症状患者可使用无创技术测量其疾活动,深入了解血栓结构的表,优化抗血栓治疗,为中医药防治CAHD提供新思路。
黄译续翟优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小板脂质血脂中药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技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研究进展
2025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在我国发率较高,临床多给予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微创介入治疗为冠状动脉多支狭窄患者首选,但多支血管变合并其他疾患者多推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然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存在血管再狭窄、血栓等事件风险,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随之诞生。基于此,该文主要对冠心进行介绍,就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优势、应用、对患者的选择等作一综述。
张晓宇潘媛媛付明欢林赟陈怡然彭羽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近年来,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诊断与评估价值逐渐受到关注,该技术能避免高角度依赖、高检查者经验依赖,做到定量、全面地观察心肌运动,评价整体和局部心肌功能,提高超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诊断和评估价值。本文就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李傲张兆志李博李晓川孟晓萍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微循环障碍
依洛尤单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简称冠心)患者应用依洛尤单抗的效果,并分析其对心功能、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长春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冠心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观察组患者加用依洛尤单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血脂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排血量(LVCO)水平均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优(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更优(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的治疗中,依洛尤单抗能增强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血脂状况,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并且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姜红柳于淼陈凯勃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血脂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与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对比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与支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70例冠心患者,2021年5月—2024年5月就诊于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依据治疗方式分组,予以支架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使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的3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9%vs 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和生活质量评分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支架比较,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可有效治疗冠心,既可改善心功能,也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改善作用。
刘雄
关键词:冠心病心功能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生活质量
心电图联合凝血指标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2025年
目的研究心电图联合凝血指标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简称冠心)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冠心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随访6个月,根据短期预后情况的不同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69例,恢复良好,无复发、再住院、并发症等情况)和短期预后不良组[21例,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复发、心血管性再住院(或就诊)、再次血运重建]。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冠心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电图指标联合凝血指标预测冠心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短期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多支变占比、QRS时限值、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短期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多支变、QRS时限INR升高、PT延长均为影响冠心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QRS时限值、PT、INR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冠心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4、0.812、0.691、0.939,敏感度为0.714、0.762、0.667、0.857,特异度为0.797、0.754、0.696、0.870(均P<0.05)。结论多支变、QRS时限值、PT、INR升高与冠心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有关,检测以上指标对于预测患者短期预后具有较好价值。
温宏燕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电图凝血指标短期预后
CT血流储备分数联合斑块分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发率和死亡率的增高,对于CHD的无创和有创诊疗方式不断改进。近年来,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在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缺血功能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同时由于斑块特征与缺血密切相关,采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进行斑块分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总结FFR CT联合斑块分析在CHD中的研究进展,探讨FFR_(CT)联合斑块分析在冠状动脉评估中的优势及不足,以期为CHD的诊断、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赵璐庞蒙蒙宋庆桥吴华芹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N-乙酰神经氨酰糖蛋白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N‑乙酰神经氨酰糖蛋白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生物标志物的应用。血清N‑乙酰神经氨酰糖蛋白和冠心风险独立相关,这种关联性独立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生物标志物应用。本发明...
高鑫夏明锋唐惠儒戴宇翔马帅黄庆霞林寰东吴琪曾海銮刘琳

相关作者

田彦梅
作品数:9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太原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品管圈活动 焦虑病人 焦虑 急性
王宏宇
作品数:329被引量:2,052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高血压 动脉僵硬度 血管病变 血管 冠心病
李建华
作品数:31被引量:111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
研究主题:腹腔积液 端粒酶 良恶性 D-二聚体 降钙素原
陈明骏
作品数:7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调查 中医体质 留学生 患者体质 老年失眠
黄绍烈
作品数:135被引量:204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FAS/FASL 冠状动脉疾病